1999年我第一次踏上香港的土地,冬天,是去拍戏.剧组住在半山,很好的地方,离中环很近.坐了半天车,我到房间就睡了,一觉醒来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我迷糊着眼睛拉开窗帘,灯火辉煌!香港岛璀璨耀眼,我瞪着眼睛半天没说出话,其实我身旁也没有别人.眼前的景象才让我感觉到是在香港了,好象晚上她才醒来!
我一个人坐地铁去铜锣湾遛弯了.对香港的第一印象就来自于地铁.这的人很讲规矩,站在扶梯上所有的人都靠一侧站,把另一侧留出空来给急需通过的人使用,很人性.那时的地铁已经是自动售票了,我折腾了半天才找到零钱买到票子,急出了一身汗!地铁行驶中播音员讲的是粤语,我基本听不懂,但我看图标也就明白了,再加上以前听过很多粤语歌,这会儿全用上了.我现在还记得播音员每站必说的一句"请注意车门与地的空隙"!
在一个眼镜店看上了一副眼镜,我透过橱柜的玻璃还是看不清啊,这时一位女售货员问我"中意哪个啊?",我听懂了,"这个"我用手指着,她这才知道我不是本地人,她用很不清楚的普通话向我介绍这副眼镜的好,我也配合着她不住点头,我向她示意我听懂了!不知道是她的热情打动了我还是我真的喜欢,我花了八折的价钱买下了.走出店门,我发现自己又出了一身汗!
十二月的香港气温让人舒服,走在街上穿件薄毛衣足够了.身旁的行人现在的脚步是最轻松的,白天他们都是急走的诺拉,步履如飞.到十二点多还有很多店都开着.我花了大概二十块港币吃了一碗鱼蛋面,说实话没吃饱.街上大都是年轻人,什么发型都有,那时好象流行越怪越个性!走在我前面的一个男孩子一回头吓了我一跳,他穿了一脸的"耳环",鼻子,眉毛,嘴唇,一说话舌头上还有呢,个性啊个性!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
回去的时候可惨了,我站在一个三岔口分辨不出回去的路了,等了大半天也没有人经过,可能住这附近的人都开车吧,终于有一对中年夫妻走过来了,我鼓足勇气跑过去问"您好,请问花园酒店怎么走?"还没等我问完,他们一边摆手一边快步走掉了.我当时愣了半天,我想可能是太晚了?我长的象坏人吗!多年以后有人拍出了<三岔口>这部电影.
圣诞节真是很热闹,到处都在打折,到处人头攒动,到处都是点钞机的声响.我给我爸妈,还有我很多人都买了东西,到不是觉得多便宜,是购物气氛好所以我把所有的钱全变成实物了.平安夜是在方中信大哥的餐厅度过的,剧组搞了一个大抽奖,还有现金哪,我抽到的是三等奖--电饭煲,最需要钱的几个同志抽到的是现金!
时光总是很快就过去了,等我第二次去的时候已经是2006年了,还是拍戏.<荣归>,虽然只是短短几天,但感觉比第一次好多了.因为在香港有好朋友了,我不拍戏的时候就住在他家里,我们一起上街,一起吃饭,跟在北京一样.现在去香港不用带很多现金了,售货员都跟你讲普通话,连小店里的人也会说,坐地下铁也有普通话提示了,每个购物中心都有很多说着祖国各地方言的人,跟北京,上海没太大区别.
有天拍夜戏我又到了第一次住的地方,半山,晚上,依旧灯火辉煌,香港--东方之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