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不远人,在圣贤光芒下学习成长——于丹《论语》心得

(2009-11-11 13:27:22)
标签:

杂谈

    论语这本书,教给我们很多处世方法、做人规矩。它告诉我们的是做事的原则和原则把握里的分寸。

 

    其实有时候对一件事情的判定,并不能简单地以“应该不应该”和“好不好”来区分。

    什么时间做这件事,把这件事做到什么程度,会直接影响到这件事的性质。

    孔子特别强调做事情的分寸,“过”和“不及”都是要尽力避免的。

 

    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

 

    有人问他“以德报怨,何如?”

    孔子的回答是:“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孔子给出的答案有点出乎我们意料,其实这正是孔子告诉我们的处世的分寸。

    他当然不赞成以怨抱怨。以一种恶意、一种怨恨去面对另外的不道德,那么这个世界将会恶性循环,无休无止。

    而以德报怨同样不可取。也就是说,过于恩德,太过慈悲,用不值得的仁厚去面对已经有负于自己的人和事,这也是一种人生的浪费。
    在两者之外,还有第三种态度,就是用公正,用率直,用耿介,用磊落,用勇气和人格坦然面对一切。

 

    孔夫子的这种态度,就是告诉我们,要把有限的情感和柔软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

 

    今天,我们都在说避免资源浪费,却忽视了心灵的荒芜和自身生命能量的浪费。

    物质的繁荣,生活的繁杂,更要求我们在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要迅速地作出判断,选择属于自己的,最有价值的生活方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