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包河区政府办理过户手续,发现格外多人。同去的朋友嬉戏点破原因:今天是09年9月9日,很多人选择今天结婚登记,寓意天长地久。
我,心里一酸。
我承认,我是越来越脆弱了。
这种脆弱体现在,前不久参加监察室小刘的婚礼,尤其是听到结婚誓言时,我情绪激动,难以抑制。
曾经最感动的是教堂里婚礼誓言,那句“从今天开始相互拥有、相互扶持,无论是好是坏、富裕或贫穷、疾病还是健康,都彼此相爱、珍惜,直到死亡才能将我们分开”,曾无数次令我动容。
虽然我知道誓言如风,在日后漫长的生活中,终会变得清浅。
前几天,和几个朋友喝茶,径是认真地谈论起婚姻的话题。话题缘起,是因得了大奖的电视剧《金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们统一的认识是,剧中所推崇的婚姻榜样里,剧终时那一对蹒跚而去的两个老人的背影里,怎么竟有了一抹悲剧的影子。这,使我们陷入对婚姻的“间歇性的”绝望。
我的脑海里,总出现剧中父亲的儿子指着父亲那张愁苦的脸时的质问------你,幸福吗?
那男孩子的发问,明显脆弱,青涩,刺耳。但也正是这样的发问,击倒了他抑郁一生的父亲,他的踉跄,以及面对这发问的瞬时间的面色青白,足能说明问题。
他回答不了儿子的发问。他甚至不敢有任何自己不算幸福的表情。他只能用做父亲的嚣张和霸权怒视儿子,其实他的心里,我相信,已经泪流成河。他此时的虚张声势,已然不堪一击。
成功的婚姻典范,是相伴到老。
假如相伴到老代表的,是必须的克制、隐忍、压抑、和退让。
假如维系婚姻走到金婚的代价是,必须忠贞到眼神不能飘忽,要看定对面那个人一生,心思不能动,动了,就是大逆不道。必须守在一起,一直到死,哪怕争吵一辈子,哪怕眼泪流了一水缸,哪怕彼此埋怨伤害,也必须一直走。
那么,这样的相伴到老,还有什么意义?我们唯一一次的生命,还有什么精神质量?
所谓道德,所谓主流,所谓一再的低下头去低下头去,这样的婚姻,怎么能谈得上幸福?
我理解主旋律的影视剧和文艺作品里,这种弘扬的必须。
换作是我,也会这样写,这样导,这样播。
看出来了吧?我拧巴了。或者说,不是我拧巴,是我们的生命意愿,往往和社会规范相悖。
压抑和克制是一生。求索和奔突是一生。放肆和飞扬是一生。不断的毁灭和重生,也是一生。
如果看清了人生的走向和婚姻的脉络,那么由着我们自己选择的幸福几率,还剩下多少呢?
在我以为,爱情和婚姻最重要重体现的是情感和忠诚。也许,我们应该试着给婚姻重新定位。
假如说婚姻是个协议,是两个人愿意尽全力维护的协议,那么它就不是与矛盾绝缘的天堂,不能臆想在那里获得在现实生活里得不到的东西。谁也别严肃地向对方承诺或保证:爱你一辈子,永远不会改变。
但是,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保证,只要我们还在一起,就应该忠诚坦荡,就容忍对方的缺点,彼此给予最可靠的支持,尽量给予对方幸福!谁要是觉得这些太多或太少,不能接受,那么,就不要结婚。
如此,那些婚礼上的铿锵誓言,是不是该改一改?
改得科学一些,合理一些,人性一些。
面对誓言,可能我们不再面红耳赤周身发烫热血奔流,我们只需平静地凝视着对方的眼睛。只需拉住对方的手“不求一生一世的激情永存,只求在一起时的相守和平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