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以后,珍爱自己的身体到了极至:最佳的饮食结构、适度的健身运动、平和乐观的心态,无一例外都是为了保重好不再年轻的身体,更多的好像是为了弥补年轻岁月里那段病痛留下的深刻记忆。
所以,一切与养生理念冲突的生活方式我是刻意回避的,比如伤心动怒,比如暴食暴饮,比如抽烟喝酒等等。这其中大多事项均能自我控制,唯独喝酒一事常遭置疑。
中国人无酒不成席已成惯例,别人也总是以为性格热情开朗的我一定是略有酒量的,竭力劝酒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招待的热情程度,这是个难题。而我,从来都是坚定的。即使是工作需要,即使随领导同行,也不过视不同场合注意拒绝的方式,尽可能的有理有节不扫他人之兴。这点,我一直做的比较成功。
对亲近的人,我也会善意的奉劝他少喝点酒,应酬是难免的,但是毕竟酒多伤身,那时单纯的出发点就是关爱对方的身体。后来,渐渐的,我不再坚持。每每电话里传来的酒后的呼唤和哽咽,对那头我也就在珍爱他的身体之外,多了一份对他借酒释压的理解,多了一份对他酒后流露出的随意和率真的喜爱。
这才有点懂得,某种意义上来说 酒不是一种生理需要,而是一种心理需要。酒能让人放纵自己,释放内心深处的另一自我,尝试着真实生活中所不能的角色。
季诺的《玛法达》漫画里有一副是,那个名叫自由的小孩看见路边的草坪里竖着块牌子,写着:禁止入内。他走过去又退回来,一屁股坐在草坪上,撅着嘴想:控制住自己做坏事的欲望真难啊。
不知道听谁说过,心中没有痛的男人是不会爱上喝酒的...... 酒对于男人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想起或者忘记生活中烦恼的人,都需要酒。想喝酒的男人,内心是冰凉的。
酒是一种伤害,但同时酒又让男人忘记了伤痛。 酒是短暂的,所有销魂的东西都是短暂的,而美丽也因为短暂而更加美丽。 喝酒的男人选择了酒,也就选择了一种绝美。苦苦的,辣辣的,酒在透明的玻璃瓶,有一点深邃,有一点慵懒,有一点妩媚,有一点温婉,还有一点迷情。
于我,记忆中举杯的场合少之又少。偶尔几次小酌也是特定情形之下,更像是酒不醉人人自醉。
然而现在,偶尔,我也有了想醉的念头。
想让自己软弱一些,有坚持的勇气,有放弃的胸襟,有区分什么该坚持、什么该放弃、何时该坚持、何时该放弃、如何去坚持、如何去放弃的智慧。
不管初衷是什么,悲壮的生活都不好受,平凡最接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