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简论非语言沟通的作用--传播学教学笔记

(2006-12-26 17:05:02)
分类: 闲情随笔

简论非言语沟通的作用

 

人类传播是一种信息交流和信息交换的行为,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传播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在人类社会的符号体系中,语言,包括口语和文字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符号体系,在信息传播和人际沟通中起着方向性和规定性的作用。而非语言符号则在更为宽广的范围传达着内涵丰富的意义,可以准确反映传播者的思想和情感,并强调、修饰、支持与补充着语言符号,而且在特定的环境下可以替代语言或辅助语言。

非语言符号是指除语言之外的其他所有传播信息的符号,非言语沟通指除言语以外的,包括姿态、表情、眼神、手势、声音、服饰、情境等多种沟通和信息表达方式。在日常生活与人际交往中,非言语沟通是人际传播最重要的形式之一。根据有关统计,在非网络化的人际沟通沟通中,大约83%通过视觉、3.5%通过嗅觉、1.5通过触觉、1%通过味觉进行的,只有约11%是通过听觉进行的。美国口语学者雷德蒙·罗斯(R·Rose 1986)认为,在人际传播活动人们所得到的信息总量中,有65%的信息是非语言符号传达的,其中仅仅是面部表情就可传递65%中的55%的信息。美国传播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提出一个信息冲击力公式:信息的全部表达=7%的语调+38%的声音+55%的表情。

非言语沟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娱乐等,特别是在人们日常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          对于语言符号的补充作用

非言语符号也称为“副语言”,对于人们使用语言信息传播与交流具有补充作用。人们常说的“听其言,观其行”、“行为表率”、“儒者风范”等等,都是指由对象的动作、表情、仪态、装束等非言语符号传递的信息所形成的表征。

二、          言语的替代作用

由于语言符号,特别是拼音符号在信息传播中受到时间、空间和深度以及某些特别环境等方面的功能限制,需要非语言符号进行替代,才能够完成信息传播与相互沟通。例如:在需要禁声的环境下使用手势,用旗语传递信息,用动作或表情表达情绪,用服饰、装束表现身份、美貌和情趣,用舞蹈等艺术形式表现内容等。

三、          辅助作用

特别在人际沟通过程中需要传递情感时,非语言沟通常常比单纯的语言更为生动、形象。例如人们日常言谈中用动作和声音强调意思,用眼神辅助语言传递感情等。

四、          重复作用

非语言符号常常可以用来重复言语的表达。例如我们送别亲友时连连挥手,愤怒时连续拍桌子,亲昵时不停地亲吻等。

五、          调节作用

在某些情况或环境下,可以使用非言语来协调和控制人们之间的言语交流状态。比如在会议中,同事贸然大声与你讲话,为了提醒他,将手指靠近嘴唇,表示“小声点”或者“别说了”。

六、          否定作用

非言语表达的一个很突出的作用是它的否定功能。它不但可以与言语共同使用,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义;也可以独立传达相反的意义;还能够在言语肯定的同时表示否定。这是非语言符号的独到之处。例如,我们常常接触一些言语上很客气,而表情或举止上很傲慢或很冷淡的情景;还有语言上表示同意而语气上表示不同意;心理极度愤怒、眼神冒火,而说话却平静,等等。

人际交往中常常是同时使用有声语言、副语言、体态语言等多种符号进行交流,这是因为人际沟通不但是信息交换和意义的传达,同时也是表达和相互传递情感的过程。需要指出的是,非言语沟通既存在于或伴生于言语沟通的过程中,又可以脱离语言符号而独立存在,并同样能够完整、系统、生动地进行信息传递,表达丰富的意义和情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