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缺少“常识”比缺少知识更可怕

(2024-06-21 07:33:32)
标签:

散文

缺少“常识”比缺少知识更可怕

 

“常识”是决定一个人成败的关键。绝大部分人的失败,都是因为对“基本常识”的缺乏。芒格说:所谓常识,看似是平常人都能掌握的知识。其实恰恰相反,常识在现在这个时代成了平常人都不具备的知识。因为平常人一生都在追逐“诀窍”,或者追捧成功者的经验,导致丧失了基本的逻辑能力和判断能力。绝大部分人只不过是人云亦云之辈,他们被凌乱的信息包围和冲击,早就丧失了独立思考能力,成了两眼放光的瞎子。

缺乏常识,是绝大多数人失败的根本原因。

先来看一个有趣的例子:兵法里最著名的一招是“以少胜多”,这句话也让我们津津乐道了几千年,古往今来无数人为之迷恋。

那么,究竟什么叫以少胜多呢?很多人理解的以少胜多,应该是通过出奇制胜,一个妙招定乾坤,其实这就是缺乏“常识”的表现。

先看《孙子兵法》里面这样一段话:“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十则围之”,意思是:如果你的兵力是对方的10倍,就可以围对方打,轻轻松松的打一场包围战。“五则攻之”,意思是:如果你的兵力是对方的5倍,就可以正面进攻对方,正面迎击敌人。“倍则分之”,意思是:如果你的兵力是对方的2倍,就可以先把对方分段,然后一段一段地去进攻,这样就又人为的制造出实力差了,每一场战役依然有十足的把握。

“敌则能战之”,意思是:当敌我双方兵力差不多时,应该继续和对方周旋,寻找分割对方的机会,如果被对方撞上,且回避不了,再开打。“少则能逃之”,意思是,如果敌人兵力比我们多,那就躲避它,千万不可硬打。“不若则能避之”,意思是:如果敌人兵力比我们高很多,那就必须主动躲远一点,千万不要让对方发现我们的踪迹。

原来“以少胜多”根本就不是通过一个奇谋妙计让“少数人”去战胜“多数人”,而是通过不断重整和组合,制造出能以“多数人”去攻击对方“少数人”的机会。

举个例子,假如对方有五万人,我有三五人,该怎么去打赢对方呢?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的和对方进行周旋,不断的集中自己的优势兵力,去攻击对方的薄弱环节。比如找准机会,用自己的一支5000人的队伍,去攻击对方一支1000人的队伍,然后不断的寻找这种能够“以多击少”的的机会。说白了,“以少胜多”的本质,其实是变着法的“以多胜少”。

中国有句话叫:“善战者无赫赫战功”。《孙子兵法》里说: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意思是那些真正会打仗的人,即不一定有智慧过人的名声,也不一定没有勇武盖世的战功,而是在于他打仗时不出任何闪失,步步为营,每一步都稳操胜局。交易担保 水木然商城 一把可以升值的好壶。

比如曾国藩为什么能打败太平军?因为他打仗从不投机取巧,就爱用那些别人认为很“笨”的方法,靠着“结硬寨,打呆仗”的土策略”。

在毛泽东的《论持久战》里,他提到:日本唯一没有想到的是:中国会抵抗,而且会如此长时间、如此持久、如此顽强的抵抗。而这将是中国取得胜利的根本。

中国还有句古话:“善医者无煌煌之名。” 意思是那些真正有医术的医生,往往都不是赫赫有名的。怎么理解这句话呢?举个例子大家就恍然大悟了。我们都知道扁鹊是春秋战国时的名医,其实他们家三兄弟都精通医术。有一次魏文王曾问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谁的医术最高呢?”

扁鹊回答:“我是三人中最差的那个。”魏王不解地说:“但明明是你的名气确是最大的啊!?”扁鹊解释说:“上医治未病,我大哥善于在别人还没发病之前,就把人的病给治了,所以大家对他的医术没感觉,但是我们家人都知道他医术了得。

中医治欲病,我二哥善于在别人症状尚不明显的时候药到病除,此时病人也没有觉得痛苦,所以大家对他的印象也不深刻,但是他确实也有两下子。下医治已病,我都是在别人病情十分严重之时才下手,此时病人已经痛苦万分,病人家属心急如焚,我下手之后稍微出一点效果,别人就会把我铭记在心,所以我名扬天下。魏王大悟。

因此我们要记住一个逻辑:最有名、最成功的人,并不一定就最厉害;籍籍无名的人,很有可能是个高手。我们可以让那些成功人士、有名人士成为我们的精神支持,但不要被他们的经验和技巧所束缚。

举个例子:有一天你发现有个人很厉害,竟然能爬到100层高的大楼上,于是你问他是怎么上来的?他说自己是做俯卧撑上来的,于是一个传说诞生了:有的人居然靠做俯卧撑就爬到了100层高的大楼,于是所有的人都开始练习俯卧撑,期望能跟他一样创造奇迹。

而实际上他是乘着电梯上来的,只不过他在电梯里顺便做了几个俯卧撑而已,至于他究竟是在电梯里做俯卧撑还是打太极,跟他能爬那么高都没有任何关系,只不过他从不对外宣称是因为自己乘了电梯,那样就没有任何传奇性了。因此,所有成功的背后都有运气成分,而一次偶尔的成功却可以包装成各种传奇故事不断的贩卖。

当一个人成功了,他说的一切都是对的,于是无数人过来充当信徒,追捧着他传授方法,而且这些信徒深信成功是有捷径的,成功一定要掌握了某个秘诀,或者借助了某个力量的推动,这也是缺乏”常识“的基本表现。人一旦缺乏常识,就会选择相信传奇,相信奇迹,他们总认为成功一定要靠传奇,他们迷恋以小博大,追求一招制敌,或者出奇制胜,相信成功者的说教,终生活在鸡汤里。这种人只有被现实不断的打击,才能醒悟。究其本质,人都被自己的欲望遮住了双眼。

嗜欲深者天机浅。大家都在期待能不劳而获,都在幻想花小钱办大事,都在投机,都在找捷径,都希望可以四两拨千斤,都渴望能一战成名。也因此,我们在探讨那些成功人士的时候,也习惯于把他们刻画的非常传奇,毕竟只有传奇才能成为街头巷尾的热议流传,只有传奇才能有故事,而大众想要的就是各种故事,而非真相。

只有拥有常识的人,才能看到真相,活在现实里。所以,绝大部分人追求的并不是真理或真相,而是各种情绪安慰,各种心灵鸡汤,各种被编织的哄骗。《乌合之众》里面有这样一句话,谁掌控了影响群众想象力的艺术,就掌控了统治他们的艺术那些给大家提供“价值”的人,会遭到大家的一致唾弃。那些给大众提供美好幻想的人,却可以成为大众的主人。 因此,我们听到的那些传说,往往都是假的,我们所能直接看到的种种表象,往往都是为了符合大众的心理需求,去有目的的设定的。

中国还有句话叫:“善弈者通盘无妙手”,真正会下棋的人,并不是靠一招制敌,反而是招招稳步稳打,步步为赢,这样的人必定最后的赢家。这个时代越来越有意思。从表面上看,我们非常需要弯道超越,避开一切笨拙的方法,各种人打着知识付费的幌子,不断的宣称一些重大理论和发现,似乎可以使我们绕开弯路,于是很多人总想获得成功的捷径。然而那些真正的聪明人,也就是那些真正掌握了常识的人,往往是一个又笨又稳的人,去做那些看似很笨却又很稳的事,抓住细小的优势,积小胜为大胜,让每一个小胜都成为通向大胜的铺地砖。这种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脚踏实地的积小功成大功,不投机取巧,不是机会主义,不求一战定乾坤,但求打一仗就胜一仗,走一步就对一步。

如果你走一步就赢一步,积累下去有多厉害呢?下面这个公司你一定见过:《金刚经》里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意思是,一切表象,都是我们内心的深处的虚设,如果你能看到各种表象背后的本质,你就彻悟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