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里藏着的大智慧
(2024-06-07 07:07:22)
标签:
散文 |
古语里藏着的大智慧
中国民间经典名言:“法不轻传,道不贱卖,师不顺路,医不扣门”,据我所知,出自《中华圣贤经》。法不轻传,道不贱卖,师不顺路,医不扣门:里面所藏的人生大智慧是指,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成熟、成功、成果、成就技艺、技术高明、高深、高精、高妙、高术“神通”各行各业能工巧匠的人,他们的方式方法为人处世之道、为人处事之道,中国式哲学与哲理人文风情、人文风貌、人文品德、人文精神的思想和思维层次与境界,做人的原则与准则,做人的理想与理念,做人的信仰与信念,做人的观念与立场,做人的宗旨和目的的,做人的仁道与义道,做人的艺道与技道的人生轨迹与轨道的规则、规定、规范和规矩的原理、道理、真理与真谛。
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人文品质、人文道德、人文思想,对万事万物,千家千业,百艺百行力争讲究、毕生追求“十全十美”;对国人的做人要求和诉求,讲究万事万物如果没有规范和规矩,就不成体统、不成方圆,讲究天方地圆的人生哲学、人生智慧和人生道路。
法不轻传中,“法”的意思是技法,处理事物的方式方法,一般指“技艺”。如家传的兵法技艺、武功技艺、酿酒技艺、造纸技艺等等。这些技艺都是家族里安身立命、养家糊口的绝技,绝对不能轻易外传的。
古代的很多技法都有“传男不传女、传长不传幼”之说。因为男女有别,长幼有序,女子最终是要嫁作他人妇的,是外人。而在男子中,是长者为尊的。所以在家族中,能优先学到家族技艺的,往往是家中的长子和男孩子们,女子能学到的很少。
当然也有收徒外传的,这得看是否有缘能和身怀绝技的人认识并愿意建立师徒关系,还要看是否有这方面的特长资质,然后才能出钱拜师学艺。就算在今天,也是一样。你要学习一门技艺,也要看你是否对这门技艺感兴趣,是否有这方面的潜力和资质,然后砸钱去学吧,反正你钱出不到位,是不行的。付出了才会有收获,轻易得到的都不会被珍惜,道不贱卖。道不贱卖中的“道”,是道理、法则、规律、技术的意思,一般是指技术。道应有价,技术是不能贱卖的。因为轻易得到的东西都不会被珍惜。只有出了高价钱,你才能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也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和技能。不仅仅是学习技能如此,其实生活中很多的事情都一样,情亲、爱情、友情,付出要有度,不然你的付出就很廉价,不会被珍惜。
尊重是美德,有备才有成效,师不顺路。师不顺路中,“师”的意思是风水师,后来也延伸为师傅和老师。最早是指请风水师看风水,不能顺路遇到了就请人家帮忙看风水,而要专程到风水师家里去请。一方面由于风水师看风水,要准备罗盘等道具,半路没有带着这些道具,看的风水效果不好。另一方面也表示自己请人的诚意和对风水师的尊重。后来延伸为向师傅和老师请教和帮忙,要诚心诚意地到师傅和老师家里请教,以示尊重,不能半路遇到就请教,妨碍别人出门办事,不尊重别人。现在也一样有着这样尊师重教的礼仪,请教别人最好预约前往,半路上拦着别人问这问那的,也不知道别人出门有什么事,会不会耽搁别人,是极不礼貌的行为。
不探隐私,病忌讳医,医不扣门。医不扣门中,“医”的意思很简单明了,那就是“医生”。在古代,医生是不能主动上门为别人看病和卖药的,哪怕你知道这是个病人,这是别人家的忌讳,除非是别人主动邀请你去看病。这一点放在今天也非常实用,无论是身体的疾病,还是心理的疾病,在别人不主动公开是,都属于别人的隐私。无论是不是医者,都不能主动上门兜售药物和看病,也不能打着关心的旗号,去劝说别人该怎样怎样,这样吃力不讨好,还会遭到别人的忌恨。而作为医生,治病救人,虽说是本分。但若是去串门,对人们嘘寒问暖,人家也一样是不乐意的。以前,有赤脚医生,那也是人家有请才会去。
用一句最简单的俗语可以高度概括:“上赶子不是买卖。”佛道传教首先你得虔诚,不经历苦修和舍得,即便得到正法,也不会珍惜。老师授业你得肯学,有强烈的意愿,否则再好的老师也教不出来不爱学习的孩子,师徒是讲缘分的,相互不顺眼,老师教授的时候心术不正也不行,所以老师和学生都需要端正态度。看病更是如此,只有病人主动求医,大夫才能得到患者信任,配合治疗,甚至可以到达到有病乱投医的地步,如果大夫主动去诊疗,说人有病,要人配合治病,估计能被打出去。
所谓法不轻传,其义在于:法无定法,法传有缘,因材施教,因为每个人的根器不同,所经所历也不一样,所处的路径也不同,所以要慎重。比如,有的人适合在陆地上行走,需要的交通工具应当是汽车之类,有的人遇到了江河,需要的是舟船或桥梁,有的人可以在空中飞行,需要的是飞机,所以法不轻传,随缘说法。
所谓道不贱卖,其义在于:道是无价之宝,自古迄今,知之甚少,但是,不能因为知道的人少,就随意降低道的标准,“卖”给不知珍惜“道”的人,这样,人既不能得道,反而也亵渎了道,对于两者皆无益处。倘若遇到能识道者,知“道”之珍贵,珍惜道胜过珍惜自己的生命,应当拱手相送,所以,书中有言:能识此宝者,分文不取,不识此宝者,千金不卖。
所谓师不顺路,其义在于:天地君亲师,自古尊师重道,儒家云:礼之学,有来学无往教。人有诚谦之心,学问之道才能有所得,否则,学无长进。师不顺路,并非是师故意矜持,而是让学者能够养成谦虚好学的习惯,具有尊师重道的品德,这样,才能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学风,有利于学业的进步。
所谓医不扣门,其义在于:世人往往讳疾忌医,所以只有病人承认自己有病,并能坦诚相告,诚心接受治疗,才能有良好的医疗效果。治病之道,医治与自治同样重要,倘若病人不配合,纵然神医也无可奈何。一个人生病之初,重要的是切莫恐惧,倘若能诚心反省自身,忏悔自己因不自重不自爱而染病,不但自身受罪,更是为累及家人而深感惭愧,并能很好的配合医生治疗,心诚则灵,疾病皆能治愈。
这四句话的主旨在于:呼吁有一技之长者通过不轻传、不贱卖、不顺路、不扣门等矜持的姿态来自抬身价,以便唤起求学、求道、求医者对知识、技能等精神财富应有的尊重。几千年前的孔子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虽然他是中国伟大的教育学家,但他从来不会上赶着好为人师,更不会求着别人跟他学习。孔子强调徒弟求学的自主性,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这个过程中几乎从来都是学生求着他答疑解惑的。
如此他发挥出师父指点迷津的作用,徒弟也满足了自己的求知欲,这个双赢局面要远远好于那些吃力不讨好的好为人师者。同理,那些恋爱中死缠烂打的追求者,为什么比矜持自重的人招人烦?很大程度上也是受人们渴望自主选择的心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