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三酸图》看儒佛道说醋滋味

(2024-05-18 08:11:07)
标签:

散文

从《三酸图》看儒佛道说醋滋味


李可染《三酸图》是中国古代绘画经典题材,最初画的是苏东坡、佛印和尚与黄庭坚,三人围着一大醋缸,每人尝了一点醋,但三人表情迥异。三位大家后来被引申为儒家、佛家、道家三种文化代表。儒家认为醋是酸的,佛家认为醋是苦的,道家认为醋是甜的。映射出三种文化对人、对社会、对世界的不同看法,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妙趣之处。

《三酸图》,又称《尝醋翁》,三家围一大醋缸,各伸指点醋而尝,三人表情各不相同。“三酸图”的解释有两种,一种是指儒、释、道,就是儒家、佛家、道家,这三个中国传统的学问或者说宗教当中各代表一种含义。另外一种说法认为此三人是:苏东坡、黄庭坚和佛印。在中国历史上都是非常有学问的人。这件作品的内容是说这三个人在尝桃花醋,说他们三个人在比谁的学问大。

金山寺住持佛印,邀请苏东坡、黄庭坚品尝自酿的桃花醋,品尝之后则皱眉喊酸,时人称其为三酸。画面均为一和尚、二文士之人围着大缸品尝桃花醋,画面诙谐有趣。黄庭坚哈专门为三酸之事做了一首诗,即《题石恪画尝醋翁》:“石媪忍酸喙三尺,石皤尝味面百摺。谁知耸膊寒至骨,图画不减吴生笔。”由此看来,古今以来文人雅士于正统之外,还往往洋溢着率真、痴绝、玩闹等脾性,不虚伪、不造作。这三个名人雅集,竟然是围着一坛桃花醋,酸得嗤牙咧嘴。这种情形,真是人生一大快事。正如何训田的《春歌》里所唱的:“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心头挂,便是人生好时光。”

三酸图又称《尝醋翁》,是中国古代绘画经典题材,说的是金山寺住持佛印邀请好友苏东坡、黄庭坚到他那里品尝桃花醋,三人品尝之后表情迥异,时人称其为三酸。

明心见性”,出自《西游记》三藏禅坐时的情景,意指禅宗中摒弃世俗执念的修行方式,也指率真的表现心性。《三酸图》源于宋代话本故事。宋代文同、马远、陈清波,元代颜辉、赵子昂,明代陈洪绶,清戴球、苏六朋及日本狩野元信、海北友松等均曾绘此图。三位大家后来被引申为儒家、佛家、道家三种文化代表。儒家认为醋是酸的,佛家认为醋是苦的,道家认为醋是甜的。

其实醋只是一个参照,潜意识映射出三种文化对人、对社会、对世界的不同看法,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妙趣之处。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品咂出什么样的味道。

儒家说:醋是酸的。儒家认为这个世界是酸的。儒学是一门入世的学说,认为世界是不完善的,要通过儒家学说进行治理和改造。即所谓宣扬教化,克己复礼,才能达到理想的“大同社会”。所以儒者经常会着眼事物的缺陷,通过纠正错误来进行个人和组织的完善。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在得意时要读儒家,儒家志在治国平天下,得意时施展抱负,利国利民,这也是儒者的社会使命。为什么失意时不读儒家,虎落平阳难以展现才华,龙游浅水更是束手束脚,满腔壮志拧着,满腹热血憋着,对于社会的改进意见难免变成负能量。即所谓的牢骚。

道家说味甜。道家和佛家一样都是出世的学说,同样认为尘世繁华只不过是昙花一现,类似《金刚经》中的“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但道家并没有因为转瞬即逝而拒绝这一切,他们精心的领略过程,即使幻灭也不痛苦,再去追寻下一个快乐。

道家认为生活本身是甜的,人一天到晚只不过是自寻烦恼 ,认为生活中的诸多不如意从道教的角度去看都只是庸人自扰。所谓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为什么要将生命拿来怀疑生命,青春用来检讨青春,快意恩仇才是正道。在现代社交媒体中,佛学容易被片面为心灵鸡汤,那道家就是伸缩自如的当代成功学,拿得起放得下。得到时能够享受乐趣,超出自己能力时也会调整期望,无需挂念。

佛家说:醋是苦的。因为佛家认为这个世界是苦的。佛家认为人生一切经历皆是苦难,父母会离去;夫妻会别离;朋友会分开;金钱会散尽,所谓“四大皆空”,早晚都会“人空法空”。

佛家为了减轻得失的痛楚,害怕失去,所以拒绝拥有。所以佛家告诫众生一切都是苦难,清心寡欲的修行才是正道,没有拥有,自然也无法失去,无欲无求的人才没有烦恼。

所以很多人失意时读佛,洗涤心胸,超脱世俗。佛谛像一杯苦茶,虽不顺口,却能淡忘那些中伤倾轧,勾心斗角。功名富贵,谁曾见了。成败得失,自寻烦恼。唯有青灯古佛,长夜渺渺。

面对同一缸醋,儒家以为酸,释教以为苦,道家以为甜。儒家认为人只有有教化才得以正行。一个人能够走向这个社会,道德是第一个标准。打破了以知识为衡量一个人的第一标准的认识,因为古代有很多人是文盲,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的知识不够丰富,但是道德水准很高。由于儒家学问高深,它认为生活就是酸的;佛家认为人生一切皆苦难,认为生活原本是苦的,所以要普度众生,教人怎么去修行来适应这种苦难,因此叫“苦行僧”;而道家认为生活本身是甜的,人一天到晚只不过是自寻烦恼 ,认为生活中的诸多不如意从道教的角度去看都只是庸人自扰。所以“酸、苦、甜”代表了三种学说和思想,而道家的这种对待事物的看法尤为受到世人的推崇。

李可染所画《三酸图》,图中儒、释、道品醋的表情非常传神,尤应重视道家品味出甘甜之态。日本的《三酸图》,画的是儒教的苏东坡,和尚佛印和道家黄庭坚,实际隐含三教合流思想。

《三酸图》这个题材传到了欧洲,后来成了荷兰艺术家设计的“中国风”图像,由中国画匠画到了从中国出口荷兰的瓷器上。考讷利斯·普朗克设计的《东方博士》瓷器图案。陶俑《三酸图》的含义,一种是指儒教、释教(佛教)、道教,另一种说法是苏东坡、黄庭坚和佛印三个人在尝桃花醋。晚清青花三酸图大盘,全品相,尺寸大(47厘米)画工精细,人物生动表情自然,三家人品酸,道说道有理,儒说儒有理,将人生哲理画上此盘极具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