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手记关于让座
(2024-03-06 08:20:03)
标签:
散文 |
律师手记 关于让座
据《华西都市报》某月某日的报导:四川一女大学生,在南充上动车后,请坐在自己位置上的老人归还座位,并拒绝了老人女儿“挤着坐”的请求。该老人年过八旬,女儿带其到成都看病,只买到了达州至营山的站票,后一中年男子为老人让座,女大学生因此受到老人的女儿讥讽。而女大学生委屈道:“坐自己位置错了吗?”这则“女子动车拒为站票老人让座”的新闻很快引发媒体热议。
表面上看,无论是责备女大学生不让座,还是批评老人的女儿挥舞道德棒子打人都不甚恰当。因为,女子购买车票即享有座位权,坐“自己的”座位是理所当然的权利;另一方面,生病的八旬老人需要有人让个座,似乎也是道德的共识。
其实,近年来,因“让座”引发的纠纷并不少见,诸如之前就有“老人乘公交要求让座遭拒坐女子大腿”、“公交让座冲突老人打小伙四耳光后猝死”等报道。“尊老爱幼”的传统道德屡屡与个人权利发生冲突,二者的矛盾应当如何调和颇值得思考。
首先,对于市内公共交通工具而言,公交地铁的座位更多是一种公共资源,需要进行便捷高效地分配,“先来后到”成为最合理的座位标准。但鉴于年轻人身强体健,站着也没什么,“礼让老弱”就成为原则之外的重要考量要素。座位使用权向老人弱者倾斜成为公交地铁上的普遍共识。
然而,作为长途旅行的动车有所不同,动车上的座位属于商务资源,其分配遵循商品交换的原则,乘客购票,即通过金钱交换的方式取得了座位的使用权,且座位的使用权相对固定。因此,在法律上女大学生坐“自己的座位”,是饱满而正当的权利,该权利的让与和使用,都是其个人自由。女生不愿意让座,老人的女儿就对其指责批评,缺乏法律依据。“动车坐票女生拒给站票老人让座获得九成网友支持”就是这个道理。
尽管如此,依法律来解决这个问题似乎并不能令人满意。的确,在应然层面上,列车座位的使用权归属似乎是清晰可界定的。但是,现实的困境仍会出现。就像在这起事件中,老人确实没有座位的使用权,但一个患病的八旬老人使用座位的需求十分急迫,尽管他不具有经济学意义或者法律意义上的座位使用权,但此情此景,法律不该无视,法律应该是有温度的。这正是法律需和道德调剂的地方。
“让座”是一种美德,而非一种义务,我们的社会期望实现“尊老爱幼”的道德目标,但用道德的高大上标准去苛责每一个个体显然不可行。理性人的选择包含自然的利益衡量,即“让座人”让渡了座位使用权,可以获得什么呢?而这正是需要通过制度设计来实现的。
美国哲学家约翰·罗尔斯说过,“为了平等地对待所有的人,提供真正同等的机会,社会必须更多地关注那些天赋较低或者处于不利社会地位的人们。”这就是说,弱者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这种关注,要么是国家拿出部分利益直接补助给弱者,要么是由社会提供一定的奖励作为为弱者提供帮助的交换。说到底,建立社会奖励机制,进行利益平衡,通过使让座者获得一定“好处”,以引导公民的行为,从而调节权利与道德的冲突,这比单纯的道德呼吁或许更加有效。记得长沙市公用事业管理局曾发放过“爱心让座卡”,驾驶员或乘务员发现市民为老弱人员让座,就可发放“爱心让座卡”,一张卡可以免费乘坐一次公交车。
在列车环境下,同样可以尝试创新一些保护老弱或鼓励让座的举措。比如,借鉴地铁的座位设计,将特殊位置保留为“老弱病残孕”特别座位,以此作为票务紧张等特殊情形下的救济手段。购票者买到这样的座位也有让座的心理准备。此外,当老者弱者急需座位而无座时,应当由乘务员进行协调,公共道德的要求应当由全体乘客共担,而不应该针对特定的个别乘客。还可以设立优秀乘客制度,对于让座的乘客,可以计入铁路“优良乘客”档案,记录以后就享有一定的乘车便利权。这种做法与建立诚信档案和民航不良记录等制度本是一个道理,只不过后者多是反向的处罚性措施。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让座体现中华民族互爱互助的美德。但出于良善之心的权利让渡不应被“理所当然”地要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公共空间的文明礼让,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与体谅,亦需要良好有效的制度设计。
对于让座,这个问题大多数是针对青少年人来说的。因为在大多数人的心中,当有老年人或者小孩子坐在车上不让座时,感觉是理所应当的,而如果坐的是一个年轻人,没有给小朋友或者老年人让座时,就会受到指责。然而,用为律师,我感觉让座这个事情应该是从多方面考虑的。
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方面来说,尊老爱幼一直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大家拘束于这方面,所以很多人自然而然就感觉让座成为了一个理所应当的行为,但是我们应该认清,它不是一个法律强制行为。
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时不时的总会看到因为让座这个话题,很多年轻人被推向风尖浪口。但是我们也要认清“倚老卖老”并不值得可怜。现在的年轻人压力大,很多人工作性质都是996,甚至997。每天一大早起床开始奔波,直到夜幕降临才能赶着坐公交回家休息。如果没有私家车,天天坐公交地铁的人就会发现,每天急着赶早班公交地铁的人,车上却会有非常多的老人,他们因为年龄问题,一般会起床很早,却和年轻人争着挤公交地铁,只为了去公园晨练,去早市买菜,甚至一大早去河边钓鱼。然而这时候,一些没有睡醒的年轻人却不得不给这些老年人让座。其实他们之中有些老年人身体素质甚至比一些年轻人还好,大家感觉这个座让的有必要吗?为什么这些老年人不能晚点出来错过早高峰,给在路上拼搏的年轻人一些方便呢?其实从去年开始,很多人都意识到这个问题,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老年人持有老年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在早高峰和晚高峰不给与免费乘坐的建议,就是为了给年轻人一些方便,让他们累的时候也有一个座位可以休息。
其实让座这个问题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一个孕妇坐在车位上,但是因为孕早期肚子不太明显,如果有老人上车,这个时候该不该让座呢?一个累了一天的青年,坐在车位上睡着了,上来一个老年人,因为没有看到而没有让座,该不该受到谴责呢?一个少年因为不舒服坐了一个位置,该不该让座呢?对于该不该让座,其实大家心里都有一个评判标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大家会一直传承下去,需要让座时,肯定会让座,但是因为某些特殊原因而没有让座时,希望大家也不要去批判某个人。
对于让座的看法,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答案。需要让座时,大家自然会礼貌性的让座。但是希望大家不要拿着自己所谓的道德去绑架他人的行为。
公交车上,有一次我甚至见到一个中年人因为一个年轻女子没有给他的母亲让座,竟然扇了那个女子一个耳光,还说她没有素质,车上不但没有一个人为那个女子打抱不平,反而去批判那个女子不主动让座,扇人耳光这难道就是你们这些有素质之人素质的体现吗?这根本就是以道德的旗号为名,坐恃强凌弱之实。你们为什么不去扇那些中年人,甚至是身强力壮的年轻男子耳光,让他们给你母亲让座?而那些帮腔的乘客,你们自己为什么不让座,难道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是只有年轻女子才应该做的吗?
公交车上给需要的人让座,这本来就是对有素质人们的一种肯定,不让座也不应该挨打,毕竟法律上并未明文规定每个年轻女子必须给需要让座的人让座,否则就要被扇耳光,不是吗?那么他们专拣年轻女子逼迫让座,是因为你们所谓的社会公德心还是觉得年轻的女子好欺负呢?我想这一点,大家心知肚明。
然而,现如今,公交车上让座,不再让人感到满足,因为被让座的人没有一句感谢,他们觉得给他们让座那是理所当然;也不会感到欣喜,因为乘客中有太多的人视而不见,你让座也许被人默默嘲笑;更不会感到骄傲,因为许多人对让座冷漠以对,那让你感觉寒心。每个人都进行过素质教育,每一个走出社会的人都有这种素质,然而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这样的素质能坚持多久,我想将现在的年轻人和中年人比较一下,大概就看到了。公交车上让座,这样简单的社会道德都没有多少人拥有,那么其他方面的社会道德呢?我想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好好思考与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