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大道看破不说破
(2023-11-18 08:58:53)
标签:
散文 |
人生大道 看破不说破
有人说,看破不说破是一个人难得的修养。因为生活中,看破往往不难,不说破则很难。有些人总是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喜欢一吐为快,却完全忽略了对方的感受;殊不知,说得越多,矛盾越多,彼此间的距离越远。给自己一点沉默的时间,思考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这是尊重,是智慧,是善良,更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
看破不说破,是尊重。
王阳明曾说:“大凡朋友,须箴规指摘处少,诱掖奖劝意多,方是。”与朋友相处,就算要劝诫,也要少一点指责,多一点开导鼓励,如此才正确。急于炫耀自己看穿的那一点小事,容易引起人的反感,用心良苦、循循善诱,才更容易让人接受。
有一位青年,很喜欢炫耀显摆。有一天,别人当面指责他说:“你不就是靠着亲戚关系才当上主管的,有什么好炫耀的?”青年很生气,跑去找朋友诉苦,抱怨自己被人轻视。朋友没有直接戳破,而是隐晦地劝解道:“做好自己就可以了,只要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足够好,就不用管别人说三道四。”青年听后立即心领神会,欣然接受。
有些事看破,却不必说破。在照顾别人脸面的情况下,委婉地说出自己的看法,既能给出建议,又顾全了对方的面子。俗话说:“看透不说透,还是好朋友。”看破,但不必说破,给别人留有余地,对方自然会感受到你的真诚和用意。
看破不说破,是智慧。
说话要谨慎,什么话对什么人可以说,什么话该说、不该说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正如海明威说的:“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一辈子才能学会闭嘴。”
宋太祖赵匡胤听听信奸臣石汉卿的谗言,将开国功臣张琼赐死。从此,身居高位的大臣人人惶恐。殿前都虞侯杨信上任后,便“突发哑巴,言不能语”,只能打“哑谜”表达,再由贴身家童“翻译”他的哑语,这样一来,也丝毫不影响他的工作。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杨信临终前,竟开口感谢了皇上对他的知遇之恩。原来,杨信一直都在装哑,他深知祸从口出的道理,沉默可使自己少惹是非,少留把柄。他的睿智让他得以善终。
说话,出自天性,不说,则出自智慧。为人处世,看破不说破,是一种洞察力,更是一种大智慧。
看破不说破,是善良。
《荀子·非十二子》里说道:“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言语得当,是明理和智慧的表现;不该说话的时候懂得沉默,也是明理和智慧的表现。有一位口吃的朋友,有一天在路上遇到有人问路,偏偏问路人竟也是个口吃,这个口吃的朋友在问路人面前,一语不发。待问路人离开后,同行的人疑惑地问他,刚才为何沉默。口吃的朋友说道:“人家也是口吃,我要是回答了,那人会以为我是在戏弄他。”
能说话是一种能力;静观不说却是一份善良。就算是再浅显的事情,谈及别人的短处,也需要巧妙地避开,看破不说破的背后,是设身处地,体谅对方的痛处。体谅人心,善待他人,做到看破不说破,饱含了一个人高明远识的善良。
曾经有句话这么说“事前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这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要学会宽容与尊重。在这个人情的社会里,尊重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底线,只有彼此学会尊重人间才会更加温暖。不过,由于人与人之间个性的差异,也就使得很多时候出现不和谐的情况。这其实也说明了,在现实的社会里总会有矛盾的存在,没有真正永恒的稳定与和谐。
不过,在这个社会上生活,更应该的还是行善,而不是时刻打着小算盘去算计或者坑害别人。心怀恶意,注定是会被人所排斥和唾弃的,只有常存善念才会赢得别人尊重和赞赏。你不去尊重别人,自然别人也不会来尊重你,这原本就是一个相互的过程,即使你伤害别人侥幸地逃过一次两次,也终究逃不过被别人奉陪的宿命。
不过,“言多必失”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就在前几天他的一系列行为就被我姐夫识破了。但是,面对被识破的场景他依然还在没有丝毫的觉醒,还在执迷不悟,也许是装睡,也或许是睡得太沉。无论是何种情况,他内心应该是最清楚的,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意识的能动反应,出于何种目的、是真是假,他自己才是真正的“明白人”。
故意强撑着自己的谎言与欺骗,最终只会害了自己,别人很多时候即使知道真相也是不会戳破的,毕竟你愿意自欺欺人,那么别人也可以揣着明白装糊涂。没有谁会故意跟谁过不去,除非是你触碰到了别人的底线或者在原则性的问题上重伤了别人。有的人愿意给你打掩护,其实他们并不是笨蛋,并不是傻瓜,他们只是故意装糊涂陪你演戏。
一个有点格局和修养的人,他通常都不会去揭别人的短,或者往别人的伤口上撒盐,相反他都是懂得审时度势甚至雪中送炭的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够最大限度地争取团结、和睦、和谐等,谁不愿舍弃自己的一点小小的利益,或者忍受一点小小的委屈或者伤害。
“人艰不拆”是一个很值得我们作为人生警示的格言,不过,它也是有前提条件的,并不是毫无限度的纵容和包庇,在原则上或者触碰社会红线的行为和作风等是坚决不容许隐瞒的。
尊重,它是一种品德,一种维持社会秩序的隐形力量,是人与人之间的一条交际纽带。正是因为尊重的存在,人们才更愿意与别人进行交往,才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也才愿意去与世界和睦相处。溯其根源,尊重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能够有一个和谐、温馨的环境。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立场与站位,做每一件事情也有他的意图和理由,我们身为旁观者,有些时候哪怕是已经看破真相也要学会不去说破它,要么蜻蜓点水带一下,要么就直接点到为止或者默口不言。
因为我们都知道,在社会生活中如果没有这种看破不说破的修行和品格,那么只会成为别人口中的‘闯祸包’或者‘烟雾弹’。
毕竟为了一吐为快,不去在乎别人的内心感受,不去考虑别人的处境,那么就会让自己成为矛盾的制造点,说得越多矛盾越深,彼此间的距离也就越走越远。
所以,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学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但是这不是无条件、无节制的。同时也要学会秉持“看破不说破,知人不评人,知理不争论”,让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宽胸襟、大格局的人。有些人看清就好,有些事知道就好,有些话听听就好,不要刻意去揭穿或说破。人生大道,只有能够理智的掌控自己,才能够让自己活得轻松,过得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