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为什么不能称帝
(2023-11-03 08:09:52)
标签:
散文 |
王莽为什么不能称帝
历史上,有很多争议性的人物,比如帝王、臣子、将领,也有后宫的女人们,他们都是带有神秘色彩光环的人,不同的人看待的想法不同,观念不同,所理解的也不一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意思就是,一千个人里,就有一千个对哈姆雷特的看法,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特有的理解,那么今天我们要聊的这个具有争议性的男人就是,王莽。
王莽,是新王朝的建立者,新王朝怎么来的?两个字回答:“篡汉”。
先简单说一下原委,汉元帝是汉宣帝与嫡妻许平君所生之子,西汉第十一位皇帝,刘奭。刘奭因宠信宦官,导致皇族的权利逐渐减弱,竟宁元年(前33年),汉元帝病死,终年四十二岁,在位16年。随后太子刘骜登基(汉元帝与皇后王政君的儿子),是为汉成帝。
王莽出生于汉元帝初元四年(公元前45年),其父早逝,无任何封号,姑母是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大伯父王凤位居大司马一职。由于王莽此人,并没有什么后台,也没有资源,因此,他从小就会察言观色,为了能出人头地,王莽一边努力读书,学习四书五经,一边巴结他的叔父大伯们,因此王莽的生活朴素,待人亲和,恭谦有礼,博学多才,孝顺等美誉就成了他的代名词。
他担任大司马大将军的伯父王凤病重,王莽衣不解带的伺候他,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大献殷勤,亲自熬药,把屎把尿,从未有半句怨言,王凤很是感动,于是临死前,王凤向汉成帝极力推荐了王莽,并告诉妹妹王政君要好好照拂王莽,不久之后,也就是在成帝阳朔三年(公元前22年),王莽被任命为黄门郎,随后又被提拔为射声校尉( 掌管善射武士的军官),从此之后,便开始踏入仕途。
王莽不仅讨得了姑母的欢心,更是赢得了叔伯们的认可,因此,在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叔父王谭、王商及当时的名臣,均为他联名上书举荐给成帝,且王商表示愿意将自己的土地分给王莽,汉成帝也认为王莽是个德才兼备的贤臣,于是便封王莽为新都侯,后来又升为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后来王莽就开始收纳自己的门客,结交文武百官,言行举止上,更加的虚心谨慎,令满朝文武百官都称赞他,甚至最后王莽的声誉甚至都超过了其叔父们,随后,大司马王根退休,大力举荐王莽,因此汉成帝也就擢升王莽为主管全国军事的大司马。
王莽担任大司马不到半年,绥和二年三月,汉成帝暴死于长安未央宫,由于汉成帝并无子嗣,因此,四月初四日,其十九岁的侄子刘欣继位,是为汉哀帝(刘欣的祖母傅太后,多以珍宝贿赂赵昭仪及汉成帝的舅舅王根,请求汉成帝立刘欣为太子,汉成帝很看好刘欣。于是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便立刘欣为皇太子),故尊王政君为太皇太后,王政君的儿媳,皇后赵飞燕为皇太后。王政君还下诏尊刘欣父亲刘康为恭皇。哀帝即位后,其祖母傅氏及母亲丁氏掌权,无奈王莽备受排挤,于是便辞职回到他的封地。
公元前一年,哀帝病死,年仅二十五岁,在位七年,王莽恢复大司马身份,重掌大权,为了便于弄权,王莽不肯拥立年长的为帝,偏偏将一个9岁的刘衎推上帝位,是为汉平帝。于是太皇太后王政君开始临朝,外戚丁、傅衰落。后来王莽开始笼络人心,扩充太学,修建屋舍,又在旱灾时,献地捐钱,令老百姓对他感恩戴德,又要自己的亲信上书给太皇太后给他加官封爵,可是在太皇太后要封他为汉公时,却又假意推脱,最后“无奈”接受。
据说,王莽下毒害死了汉平帝,终年14岁,可他并不满足,王莽宣称年长的后人与汉平帝的平辈,不能作为继承人,于是便选中了最年幼的广戚侯刘显的儿子刘婴(据史书记载,刘婴一生并未当上皇帝,而是仅仅只做了三年的皇太子,四岁时便被囚禁起来,由于不与外界联系,因此,刘婴长大后,便成了个咬字不清的傻子),后来王莽便开始自导自演,策划了一出好戏,又说什么“天意不可违”,王政君虽然看出了端倪,但是又无可奈何,于是下诏令安汉公暂居皇帝之后,代为管理朝廷,被人称为“假皇帝”,在公元的八年12月,王莽便逼着太子孺子婴“禅位”于他。至此,王莽终于如愿以偿的得到了皇位,后来又用了同样的手法,说自己是真命天子,又虚情假意的说,既然我是上帝选中的要委以重任的人,那么我就不好推辞了,从此以后,我就是真皇帝,天下从此改‘汉’为‘新’。公元8年,王莽建立了新朝,延续了二百一十年的西汉王朝结束了。
再后来,王莽推行了一些土地改革制度,因为他在为称帝前,实施的政策其实成效还是很大的,但是称帝后他急于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并推行他的想法和制度,让百姓都能有田地,可是他却忽视了地主阶级的想法,那些富商大户人家怎么可能愿意让朝廷把土地收回,然后分给这些平民老百姓呢?因此这就造成了大户人家强烈的不满,又因为所选用的官员不得当,没有处理好,而且制度又出现了问题,因此,当时的社会可谓是一片混乱,他的改制也引起了百姓们的不适应,而他又挑起了战争,这让百姓更加不乐意了,随后又爆发了严重的自然灾害,流民遍地,饥荒千里,而王莽有没有找出什么解决的办法,最后终于爆发了全国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公元23年,起义军攻破长安,王莽被商人杜、吴杀死,新朝覆灭,终年六十八岁,这也就奠定了东汉建立的基础。
在汉武帝在位的中后期,汉朝就已经开始衰败。等到了汉平帝时期,土地兼并等原因尤为严重,百姓生活穷苦,居无定所。而王莽由于在汉朝朝廷中提倡节俭,勤奋好学,从而获得了众多声誉。在当时,许多汉朝的百姓都希望王莽可以挽救汉朝现今的局面,让汉朝重新回到汉武帝初期的那种鼎盛时代。(因为当时的王莽是辅助汉平帝治国的)而王莽一旦篡位,虽然会面临各个诸侯王的反对,但人民还是支持他的。
这就让王莽在篡位的问题上拥有了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最强大的,何况当时的中国人民又这么多。”
汉平帝时期的王莽,就是辅助皇帝执政的大司马。汉平帝在位后期,由于王莽在他喝的酒里下了毒,导致汉平帝卧床不起,不久就去世了。在这段时间里,王莽一直控制着朝廷大权。汉平帝去世后,王莽又立年仅两岁的刘婴为帝。这其实已经表明了王莽的野心,而立太子一事则是他向诸侯王们的保证:我王莽是绝对无篡位之心的。(随着王莽在汉朝朝廷的势力越来越大,一些诸侯王怕王莽也搞专政、篡位等)
小皇帝在位的三年时间里,王莽一边掌握着朝廷的大权,另一边又在慢慢的扩充朝廷的实力。等到他觉得时机成熟时,就废掉小皇帝。此时的诸侯王必定会联起手来反抗,但朝廷此时的实力已经足够平定他们了。事实也果真如此。
刘婴的岁数实在是太小了,不会治理国家。王莽为了控制朝廷的实权,立刘婴为帝。但刘婴才两岁,还不会管理朝政,所以朝中一切大事都由王莽决策。而此时的王莽怕自己的所作所为会被其它诸侯王所怀疑,没准儿哪一天就让他们抓住了把柄,来威胁自己。而且,自己现在不就相当于是一个处在幕后的“假皇帝”吗?当这种皇帝有什么意思,还不如名正言顺的当个真正被人们所认可的皇帝呢!
最终,王莽决定通过篡位来改变汉朝现今的局势。于是他就废掉了刘婴,自立为帝。
汉朝也实在是太衰落了,应该被废除。西汉从汉武帝在位的中后期起,就逐渐衰落。现在的西汉如果由一个两岁的小皇帝治理国家,那肯定很快就会灭亡。自己虽然在幕后执政,但又会迎来诸侯王的怀疑与反抗。(自己原来保证过)不如自己现在就利用手中所掌握的权力篡位当皇帝,建立一个新的朝代,让人民从西汉的贫苦中脱离出来,重新过上无忧无虑的好日子。
于是,王莽怀揣着这个理想,踏上了篡位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