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犹未径老人与海》
(2023-10-19 07:54:00)
标签:
散文 |
意犹未尽《老人与海》
老渔人桑地亚哥独自出海捕鱼,与大马林鱼几天几夜的僵持,最终一叉杀死大鱼将其绑在船边,却不想引领鲨鱼袭击,尽管老人奋力反抗,但最后只拖着一架鱼骨返航。
从出发时的勇敢,到面对挫折时的坚持不懈,再到收获时的喜悦,最终则是被现实击倒时的落寞。桑地亚哥的经历和每一个追梦人的经历都似曾相识,他离我们并不遥远。
桑迪亚哥接连出海八十四天都没捕到一条鱼,有不少渔夫都拿他打趣,甚至最好的伙伴马诺林也因为父母劝阻,离开了他。但他并不灰心,在第八十五天依旧信心满满的出海捕鱼。
老人即使钓不到一条鱼,也仍然热爱着大海。真正的热爱中是不掺杂金钱,即使你的爱好为你赚不了一分钱,但你还是愿意为它花时间。
科比曾说:“获得冠军只是副产品,重要的是成为更好的自己。”梦想并非是赚钱的工具,到最后它可能会让你名利双收,但可以确定的是在你开始追梦的时候,你一定不会是以赚钱为目的的。
很多人一捧起书本就觉得浮躁,看不下去,即使硬逼着自己看,也只能是草草了事。书本放下后,作者写了什么都不知道。那是因为从拿起这本书的那一刻,你便在想能从这本书中获得什么哲理经验。
老人八十四天没捕到鱼,被渔夫嘲笑。即使形单影只,老人也没有放弃,他依然坚持自我,独自出海。他并不知道这次出海会怎样,但他还是去了,这大概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
在《杀死一只知更鸟》里哈珀·李写到:勇敢就是当你还未开始就已知道自己会输,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无论如何都要把它坚持到底。你很少能赢,但有时也会。
在脸颊被划破,手掌血肉模糊,左手抽筋的情况下,桑迪亚哥还是没有割断鱼线。他说:“我会奉陪到底,至死方休的。”每段历程都会有这样一段时间,挫折低谷接踵而至,情况糟糕的已经要超过自己的临界点,与命运交战的每一个回合都觉得自己要马上垮掉,但这是你必须有的一段经历,在你踏上这条路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
“他感到自己不等再开始已经要垮了,但他仍然心想:我还要再试一回。”这句话很好的展现出典型的海明威式小说人物——不向命运低头的“硬汉子”形象。这种精神是海明威塑造的人物中的核心,即使身处逆境,明知失败,也要奋力拼搏,保留住人的尊严。这与前段时间热播的亮剑精神有几分相似。
杀死了大马林鱼之后,老人只说了一句话:“我是一个疲乏了的老头,但我杀死了这条鱼,它是我的兄弟。现在我必须要做苦工了。”老人没有振臂高呼,没有喜不自胜,只是默默的将鱼绑在船边。
对于老人来说大马林鱼既是他的敌人也是他的朋友,他十分欣赏它的力与美,觉得任何人都不配吃它,但他不得不杀死它,因为他需要一条大鱼来证明自己作为渔夫的荣耀。
学会敬畏自己的对手,要知道对手的层次如何,也会影响自己的层次。《欢乐颂》里有一句常被传颂的话:常与同好争高下,不共傻瓜论短长。
《遭到鲨鱼攻击后看着大鱼残破不堪老人多次说过:“我不该出来这么远。”还有“这会儿我真希望这是一场梦,希望我从来不曾钓到过这条鱼,而是在一个人躺在床上面的报纸上。”
大鱼已经被鲨鱼咬的千疮百孔,老人心中有的不仅是愤怒,更是一种失落感,因为美好的事物总是保存不久。正如加缪所说:“美让人沮丧,因为我们是多想让这种刹那的永恒一直持续下去。”因此与其要遭受现在的沮丧与失落,他宁愿从没来过这里,从未钓到过这条鱼。
这种心理也许常人理解不了,只有亲自品尝到胜利的果实之后的人才能体会的到。他拼尽全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当梦想真正实现之后,才会发现其实得到的并不能真的让自己更快乐,甚至,这远远没有在拼搏的时候那么有意思。
梦想可能会让人名利双收,但最终只有你自己才知道,这种所谓的成功者的生活是不是你想要的。是就此止步不前,还是从闪光灯下离开,继续进修,就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了。
一部《老人与海》,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也许这就是海明威的高明之处。除了不向命运低头的硬汉形象,从桑迪亚哥身上,我也看到了每个心存野望的人与命运的抗争。
那老人独驾轻舟,在墨西哥湾暖流里捕鱼,如今出海已有八十四天,仍是一鱼不获。这位出海八十四天,却仍未捕获一鱼的老人,就是海明威的经典著作《老人与海》中的那位老人。如果你去问当地的渔夫,这位老人是什么样的人。他们也许会告诉你,他是古巴众多以捕鱼为生的渔夫之一,一个贫困潦倒的垂垂老者;一个因接连多天捕不到鱼,而被称为晦气星的倒霉渔夫;一个即使在第八十五天捕获了史无前例的大鱼,但却只能将大鱼骨架带回的可怜虫。
但这所有别人赋于他的外在称号,都不足以说明他真正的自己。正如陪伴着他的男孩曼诺林所说“能干的渔夫很多,了不起的也有几个。可是像你这样的,只有一个。”
我想,让老人与别的渔夫区分开的,是老人身上那种超越常人的坚毅与勇敢,以及他立不倒的精神信念。这一切让他在属于自己的战场上,竖立了一座永垂不朽的精神丰碑,那是独属于他的万丈荣光。
大海是老人毕生奋斗的战场,每当老人想起大海时,总把她想象成一位有时慷慨施恩,有时又吝于施恩的女性。在老人的心里,大海是有思想、有情感、有偏爱的,她既孕育了娇小精致的海燕,又孕育了强健勇猛的军舰鸟;她既让渔人们在她这里轻松获利,又给他们制造各种麻烦和冲突。总之,她总是变幻莫测,难以捉摸。
然而,老人却爱这片他辛勤劳作的大海,因为这里有他最爱的伙伴,有他引以为傲的敌手,亦有激起他无穷斗志的竞争者。
当老人看到从水面不断跃起的飞鱼,会把它们当成最自己最好的友伴;当老人看到那些娇小精致的海燕,会为它们残酷的生存现状而感到担忧;当老人遇到此生最强劲的对手,那条超级大的马林鱼时,钦佩它像个汉子沉着应战,赞美它是此生见过最伟大,最漂亮,最沉着,最尊贵的鱼;就连老人遇到侵食他劳动成果的马科鲨鱼,也认为它除了牙床,周身无处不美。
我们会很自然的发现,大海对于老人来说不仅仅是他捕鱼为生,获取利益的地方,她更像是老人毕生引以为荣的战场。老人对他这片战场中的一切,投入了他最深刻的感情和最热烈的爱。这里是他的主场,是最能让他意气风发的地方。所以,他与敌手搏斗时总能燃起熊熊的斗志,不屈服,不认输。老人知道自己要去远海,他把陆地的气息抛在背后,划进了大洋早晨清新的气息。
通过海明威这一笔对老人出海时的描写,我们可以臆想到老人此刻那番孤绝的勇气。他的希望和信心从来曾不消失,如今随着微风渐起重新旺盛起来。他将过去所有的荣辱抛之脑后,包括他那更长的一连八十七天都未捕到鱼的“光辉记录”。的确,失败只能对那些对自己没有信心的人起作用,而对于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来说,失败更像是一剂促使他奋勇向前的良药。
在这次满载希望和决心的捕鱼航程中,老人遇到了此生最强劲的两大对手,一个是他要征服宰杀的大个马林鱼,一个是对他的马林鱼疯狂掠夺的鲨鱼群。最要命的是,老人此行去的是远海,无一援手,只能单枪匹马。对于大个马林鱼,老人靠的是娴熟的捕鱼技巧和极致的耐心,与它苦苦周旋了近一天一夜,这几乎超越了他身体的极限。在这一天一夜中,老人一直用他那疼得发狠的背脊,和时而痉挛颤抖的左手,苦苦支撑着钓索。在这期间,老人仅靠喝几口水,生吃一条小鲔鱼和小鲯鳅支持体力。可这有什么呢,老人此时似乎处于一种忘我的境界,如果不是超过他所能忍受的极限,他从不会过多抱怨,他心心念念都在那条大马林鱼身上。
而对于穷凶极恶的鲨鱼群,老人第一次感到了强烈的绝望和无助,因为他知道这是一场早已注定的败局。然而,老人自始至终都没有放弃与鲨鱼的搏斗,他利用身边所能利用的一切,奋力驱赶这些疯狂撕咬马林鱼的鲨鱼们。为此,他赔上了仅有的一把鱼叉和小刀,只能凭借一根船柄去敲打最后来袭的鲨鱼。最后,与鲨鱼殊死搏斗的老人还是无可避免的失败了,留给他的仅是一具空空的马林鱼骨。
不管是在与大马林鱼斗智斗勇的周旋,还是在与鲨鱼群穷凶极恶的搏斗,老人从未向对手屈服过。他一直告诫自己要沉着、冷静、坚强,并用超越身体极限的意志力,从容不迫地应对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尽管结果不尽人意,老人也不过多关注,他已倾尽全力,无怨无悔。
老人与海这个故事之所以悲壮,是因为老人拼尽全力也没有避免失败的结局。当然,这种失败是以最终结果为依据的失败。虽然老人捕获了可能是渔村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条马林鱼,可谓成绩斐然,然而老人却没能完整的将马林鱼完整地带回来,只凭借一具鱼骨,难以赢得人们的喝彩与尊重,顶多换来些许同情罢了。
但我们能说老人是一个失败者吗?恐怕不能,自古不以成败论英雄,当然也不能因为老人没有把大鱼完整地带回来,而将他定义为失败者。然而现实中的人们大多能看到的,只是这具巨大无比的鱼骨,他们不能看到老人为了赢得这具鱼骨,背后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他们更多的只是好奇,老人怎么会碰上这么一条大鱼。只有相知相惜的小男孩,隐约猜测到老人所经历的一切,这也是小男孩在老人回来之后,一直不停地流泪的原因。
坚守属于自己的战场,终能赢得属于自己的骄傲: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平凡生活中的闪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