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球村到底能养活多少人

(2023-10-14 07:56:27)
标签:

散文

地球村到底能养活多少人

 

据媒体,今年1031日,随着“第70亿宝宝”在菲律宾马尼拉降生,地球正式进入了“后70亿人口”时代。一个问题再次引发世人的关注和讨论:我们的地球家园到底可以承载多少人口?人口学专家坦言,对这个问题一直以来有着众多的猜测和估算,但无论具体数字是什么,都在传达着一个信号:地球资源是有限的,人类需要保持警醒。

地球的历史大约为46亿年,在地球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孕育出了多姿多彩的生物,生命一路向前演化,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海洋到陆地,最终进化出了我们人类。目前对于人类的起源,普遍认为大约源于数百万年前的东非高原,人类从非洲出发,走向了世界各大洲,也不断的壮大着自己的种群数量,到目前全世界的人口数量约为77.2亿人,很快地球总人口就将突破80亿人。

对于目前的全球人口增长,可以形容为“人口爆炸”,目前全球人口增长的速度大约为每1011年,全球人口数量就增加10亿人。当然,就地区而言,全球各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差异是极大的,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速度很快,从大洲来看,非洲是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

随着人口爆炸式的增长,我们必然会问,地球到底能够养活多少人口呢?实际上地球能够养活最多的人口数量,就是“人口容量”,是由环境承载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每一个人的存活都需要消耗资源,包括食物、水、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等等,一般来说粮食的产量是影响人口容量的基本因素,显然地球人口不可能无限制增长,因为地球总的耕地资源是有限的。当然,同一块土地放在不同的科技条件下,其生产潜力是不同的,所以将来决定地球人口容量的决定性因素应该就是“科技水平”的发展了。

因此,以目前的地球科技水平,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如果许多发展中国家,也能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那么粮食产量就会大幅度增加。比如,以色列就是利用科技在沙漠中创造了农业奇迹,农产品不仅供给本国食用,还可以大量出口。当然,关于地球的人口容量,目前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以目前地球总人口77亿人来推算,如果科技能够全球推广,那么地球养活150亿人是没有问题的,随着将来科技的发展,地球的人口容量还会增大。不过,不同的地区之间总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有的地区有吃不光的粮食,而有的地区却有人吃不饱饭。

对这个问题,科学家还没有一个共识。我们把有关的观点在这里简单地介绍一下,请你参考,欢迎你提出自己的见解。

世界人口发展趋势。1997年美国私营人口资料研究所(PRB) 完成了一项未来30年(19972027)人口发展趋势的报告。报告说,亚洲和非洲的部分地区人口将继续上升,平均每位妇女生6个孩子。中国现在有12.5亿人口,中国的计划生育控制了人口,印度现在有人口10亿,印度平均妇女每人生育3个孩子,不到30年印度人口将有15亿。美国可能成为第3个人口大国,人口为3.35亿。报告说,发达国家的人口出生率极低,西欧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接踵而至,退休金的发放、老年人的吃住特别要求等等都是问题。非洲的人口将大量增长。

人口太多了吗?

关于人口问题的若干认识误区。美国《发现》杂志刊登乔尔·E·科恩的文章认为,人口问题一直是世人关注的焦点,在各国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认识区。

两千年前,地球上的人口还不足2.5亿人,经历了1650年之后,人口总数增加了一倍。又过了200年,人口总数再次翻番,至1830年,已超过10亿人。此后,人口翻番的间隔年份越来越短,从10亿到20亿,只用了100年,而从20亿到40亿,仅仅花了45年的时间。

不过从1965年起人口增长率有了可喜的变化。人口增长率在达到高峰值(2%)之后,立即开始下降,目前已降至1.5%左右。自有记载以来,人类终于能够逐步控制人口增长的速度了。指数式增长论者忽略了人类的这一成就,今后不一定按照指数增长。

人口统计学者大多不再相信可以准确无误地预测未来的增长率、规模、组成乃至分布状况。人口统计学者绝非庸庸碌碌之辈,但他们的判断屡有失误。

不过,尚能可靠地就某些细节作出预报。比如,死亡率要是变动不大的话,就可能较有把握地预告18年后工作年龄段的人数和20年后退休人员大致会有多少等。

地球能养活多少人,不取决于单一限制因素。1679年,显徽镜的发明者荷兰人列文虎克曾经假定,限制地球人口的因素只有人口密度。他还设想,地球人口密度总不至于超出当时荷兰所达到的饱和状态,即每平方英里约300人。事态的发展却比他的想象要复杂些。1989年,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已居住于每平方英里超过300人的人口稠密区内。

继列文虎克之后,公布于众的关于地球最大供养限度的估计先后达65次,提出的限制因素各不相同,涉及食物、土地、淡水、磷、氮、燃料、光合作用、废物处理和人的独创性等。

对全球人口限额的估计从少于10亿到多于1万亿不等。但是,所有这些研究都面临一大堆难题。单一限制因素论者很难断定,在其假定的制约因素开始起作用前,其他某些要素是否可能插上一手。当然,可用水量将确定农田的生产水平,但之本身部分取决于抽水或淡化水源的能量究竟会有多少。同时,该能量又部分依赖于流过水电站或冷核反应堆的可用水量。

人口的不断增加,给地球环境和资源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为了养活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口,人类不得不加大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从而使全球不可再生资源的存量日益减少。一份国际环保组织的报告指出,假设资源不会被耗尽的前提下,如果人类按照目前速度消耗资源,到2050年人类将消耗掉相当于两个地球才能提供的全部自然资源量。也许人们会关心一个问题:地球上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地球作为人类栖息的家园,能容纳多少人呢? 人们对此总是争论不休。自1798年英国的马尔萨斯发表了著名的《人口原理》以来,人口悲观论就从未停止过。马尔萨斯认为,人口增长将超过地球可提供的食物供给,人口将被罪恶和苦难所抑制。随着二战后世界人口出现前所未有的增长,以马尔萨斯为代表的人口悲观论也达到顶峰,美国人口生态学家保罗埃里奇于1968年出版其轰动一时的《人口爆炸》。埃里奇认为,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与过剩已超过地球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预言1970年~1985年世界将会发生大规模饥荒和灾难。但30多年过去了,悲观论者的预言并没出现,世界人口由埃里奇著文时的35亿左右跨过65亿大关。

也许你认为目前地球上的65亿人口已经让这颗行星不胜负荷,可是根据一位乐观科学家的计算,地球可承受人口的最高极限是目前地球人数的20万倍。

早在1964年,英国有位科学家声称,只要地球获得的热量(包括地球生物产生的热量和地表吸收的太阳能)能够和它散发走的热量保持平衡状态,那么地球将一直处于适合人类居住的状态。不久前,科学家采用更先进的热力学模型进行了测算。科学家假想每个人散发的热量是120瓦特,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升得过高时,将不再适合人类居住。

根据测算,科学家最后宣布:在地球温度不过热的情况下,地球可承载的极限人数应该是1300万亿人,是现在人口的20万倍。但科学家称,这只是个理论数字,它必须建立在人类可以通过高科技方法解决食物短缺的前提下。一旦“生存必需品短缺”这一障碍被克服,那么地球人口最高将可以达到1300万亿!到时候,地球上的大多数人将挤居在遍地林立的2000层高摩天大楼中,像囚犯一样秩序井然地生活,很少能够再看到太阳光。

美国人口学家科恩在1996年出版了迄今为止有关地球承载力的最系统、全面、深入的总结性研究专著《地球能养活多少人》。科恩发现,对地球承载力的研究,不同学者的观点和结论存在令人难以置信的差异。科恩得出结论:无法预言地球的承载能力。气候变化、能源供求和科技发展,这些都是可能影响最终结果的因素。

但是,目前很多科学家还是认为能用科学方法计算地球的承载力。比如生态学家从生物圈能提供的食物量,计算地球能养活多少人的极限。生态学家指出,人类主要靠吃植物为生,虽然也吃肉类,但被吃的动物是靠吃植物生存的,所以人类实际上是间接地在吃着植物。一个人每天需从植物那里获得2200大卡的能量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存,这样估算,地球则能养活8000亿人口。但是,专家们同时指出,地球上的植物不可能全部变为食物供人类利用,有不少植物是根本无法利用的,有的则要供养其他动物,剩下能为人类享用的那部分能量实际上只占植物总生产量的1%。因此,地球上最多养活的人口不是8000亿,而仅仅是80亿。当然,人类为了增加食物,会采取种种努力,但是,如果世界人口按目前的增长速度发展下去,任何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无法使人类避免饥饿的威胁,食物短缺的压力必将与日俱增,人们不能不为此忧虑。

如果地球上的资源可供100亿人生活100年,或可供80亿人活300年,假设地球新生成的资源增长速度是一定的,为使人类有不断发展的潜力,那么地球最多能养活少亿人?按照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地球上能够容纳人数极限是70亿至80亿人口。

根据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估测: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16亿左右,最合适的人口数量为7亿左右。这就是说,16亿或者说17亿是中国人口的一条生命线。 科学家根据生态系统的负荷能力,提出我国生态的理想负荷能力应为7亿到10亿人口,主要基于以下5点:按粮食产量,不应超过12.6亿人;按能源的理想负载,不应超过11.5亿人;按土地资源,不应超过10亿人;按淡水供应,不宜超过4.5亿人;按动物蛋白供应,不宜超过2.6亿人。

为何“人口时钟”越走越快?科学技术的发达进步、现代医疗的昌明是人口得以迅速增长的两大原因。科技进步主要体现在粮食产量的增加、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上。有了粮食和好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多的人可存活下来。医疗技术的发展,则让死亡率迅速下降,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他指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使得这些国家成为人口增长的主力军。在有限的地球资源面前,越走越快的“人口时钟”在给人类敲响警钟,不断提醒人类节制繁衍的速度,来平衡有限资源与人口激增之间的矛盾。

养活70亿人要多少资源?

喝:每人喝一瓶矿泉水,这70亿个矿泉水瓶排在一起,全长达到42万公里,能够从地面一直排到月球。

食:每人吃4两米饭,相当于消耗大米140万吨,需要2.3万多个标准火车皮才能装下。这些车皮连接在一起,能从北京站排到山东德州。

衣:每人一件全棉的T恤,即便不算加工的损耗,按照85%的含棉量计算,至少也要消耗165万吨棉花。

住:如果按每人居住面积30平方米计算,占地面积达到21万平方公里,相当于12个北京市的面积,也相当于一个湖南省的面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天空又飘雪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