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阅读有境界你在哪一层

(2023-09-22 08:14:41)
标签:

散文

阅读有境界 你在哪一层

 

所谓学问,就是对问题说得出道理,有自己的想法。想法似乎人人都是有的,但又等于没有。因为大多数人的头脑杂乱无章,人云亦云,对于不同的观点意见,他都点头称是,等于没有想法。所以说人是有境界的。

第一层境界:形成主见。

用心想一个问题,便会对这个问题有主见,形成自己的判断。说是主见,称之为偏见亦可。我们的主见也许是很浅薄的,但即使浅薄,也终究是你自己的意见。

许多哲学家的哲学也很浅,就因为浅便行了,胡适之先生的哲学很浅,亦很行。因 为这是他自己的,纵然不高深,却是心得,而亲切有味。所以说出来便能够动人,能动人就行了!他就能自成一派,其他人不行,就是因为其他人连浅薄的哲学都没有。

第二层境界:发现不能解释的事情。

有主见,才有你自己;有自己,才有旁人,才会发觉前后左右都是与我意见不同的人。这时候,你感觉到种种冲突,种种矛盾, 种种没有道理,又种种都是道理。于是就 不得不第二步地用心思。面对各种问题,你自己说不出道理,不甘心随便跟着人家说,也不敢轻易自信,这 时你就走上求学问的正确道路了。

第三层境界:融会贯通。

从此以后,前人的主张、今人的言论,你不会轻易放过,稍有与自己不同处,便知 道加以注意。你看到与自己想法相同的,感到亲切;看 到与自己想法不同的,感到隔膜。有不 同,就非求解决不可;有隔膜,就非求了 解不可。于是,古人今人所曾用过的心 思,慢慢融会到你自己。

你最初的一点主见,成为以后大学问的萌芽。从这点萌芽,你才可以吸收养料,才可以向上生枝发叶,向下入土生根。待得 上边枝叶扶疏,下边根深蒂固,学问便成了。这是读书唯一正确的方法,不然读书也没用处。会读书的人说话时,说他自己的话,不堆砌名词,不旁征博引;反之,引书越多的人越不会读书。

第四层境界:知不足。

用心之后,就知道要虚心了。自己当初一 点见解之浮浅,不足以解决问题。学问的进步,不单是见解有进步,还表现 在你的心思头脑锻炼得精密了,心气态度 锻炼得谦虚了。心虚思密是求学的必要条件。对于前人之学,总不要说自己都懂。因为 自己觉得不懂,就可以除去一切浮见,完 全虚心地先求了解它。

遇到不同的意见思想,我总疑心他比我高明,疑心他必有我所未及的见闻,不然, 他何以不和我作同样判断呢?疑心他必有 精思深悟过于我,不然,何以我所见如此 而他所见如彼呢?

第五层境界:以简御繁。

你见到的意见越多,专研得愈深,这时候零碎的知识,片段的见解都没有了;心里全是一贯的系统,整个的组织。如此,就 可以算成功了。到了这时候,才能以简御繁,才可以学问多而不觉得多。凡有系统的思想,在心里都很简单,仿佛 只有一两句话。凡是大哲学家皆没有许多 话说,总不过一两句。很复杂很沉重的宇 宙,在他手心里是异常轻松的——所谓举重若轻。

学问家如说肩背上负着多沉重的学问,那 是不对的;如说当初觉得有什么,现在才晓得原来没有什么,那就对了。道理越看 得明透,越觉得无甚话可说,还是一点不 说的好。心里明白,口里讲不出来。

反过来说,学问浅的人说话愈多,思想不清楚的人名词越多。让一个没有学问的人看见,真要把他吓坏了!其实道理明透 了,名词便可用,可不用,或随意拾用。

第六层境界:运用自如。

如果外面或里面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那 学问必是没到家。如果学问已经通了,就 没有问题。真学问的人,学问可以完全归自己运用。 假学问的人,学问在他的手里完全不会用。

第七层境界:一览众山小。

学问里面的甘苦都尝过了,再看旁人的见解主张,其中得失长短都能够看出来。这 个浅薄,那个到家,这个是什么分数,那个是什么程度,都知道得很清楚;因为自己从前也是这样,一切深浅精粗的层次都曾经过。

第八层境界:通透。思精理熟之后,心里就没有一点不透的了。

梁启超谈读书: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读的,一类是涉览的;因为我们一面要养成读书心细的习惯,一面要养成读书眼快的习惯。心不细则毫无所得,等于白读;眼不快则时候不够用,不能博搜资料。诸经、诸子、四史、《通鉴》等书,宜入精读之部,每日指定某时刻读他,读时一字不放过,读完一部才读别部,想钞录的随读随钞。另外指出一时刻,随意涉览:觉得有趣,注意细看;觉得无趣,便翻次页;遇有想钞录的,也俟读完再钞,当时勿窒其机。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这个人的心智发展史,读书的类型就可以了解到这个人心智的发展水平。我回顾自己的阅读经历,再参考询问很多热爱阅读的人的经历,做了如下总结。

这是阅读的起点,这个起点是继童话故事而延续的,培养一个人对文字的感觉,一个人刚开始接触阅读时阅读类型。比如大家都喜欢看的网络小说,武侠小说等等。这个阶段按说应该在小学阶段就可以完成,但是我们大多数人没有受到良好的指导,一直到大学才开始补这一课,已经错过了阅读最佳时期。前段时间朋友圈推送来篇微信,2015年中美大学生阅读书目的差异。中国这边,排第一位的应当是小说类,诸如《平凡的世界》在两所校园夺得阅读之冠。余者有《三体》《盗墓笔记》《神雕侠侣》《绝代双娇》《天龙八部》,多是些文学作品,思想类型的书,极为稀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