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心歇处即无事
(2023-09-13 08:12:58)
标签:
散文 |
求心歇处即无事
《菜根谭》:“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间烟霞俱足;会景不在远,蓬窗竹屋下风月自赊。”真正的乐趣不在多,只要有一个小小池塘和几块奇岩怪石,山川景色就已经齐全;领悟大自然景色不必远求,只要在茅屋窗下静坐,让清风拂面、明月照人就足以享受。
心中有风景,遍地风景,俯拾皆是。处处留心皆风景,每一处景色都是一种心情,不管走到哪儿,都是人生的风景。
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游子的风景在家乡,雄鹰的风景在云端,种子的风景在土里。风景随心,让风景盛开在心上。
人生的风景,说到最后,是心灵的风景。优雅的人生,是平静的心、平和的心态、平淡的活法滋养出来的从容和恬淡。
可以跑在时间的前面,但不要跑在宁静的心前面。心若急了,神驰,意乱,景衰,一辈子无论走多远,也都没什么韵致可言。环境可以乱,心灵不能乱;做事可以赶,心不可以急。
生活中充满了是与非,人情世故,情感欲望,是非不断,烦恼无尽,总要我们去判断去取舍。很多时候,我们会屈从于欲望所形成的不良习性无法自拔,又会偏执地自以为是。这是人性本来的弱点,可惜,一旦钻进去,我们都不愿意承认。
《坛经》:“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人生真正的修行,眼睛不会紧盯世间别人的过失,而是看到别人的过错就反观自己的言行,这样眼里无是非。古人云:“静坐当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眼里没有别人的是非,只反省自己的对错,则不会口说是非,口里无是非。“眼里无是非”不等于“是非不分”,小的是非纷争不要有,大是大非还是要区分的。
有书真富贵。一个人是否富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其实,脑中的富有比什么都重要。权力终会失去,金钱不是万能,美女也会厌烦,掌声更是须臾,惟有进入大脑的东西才永远是自己的。北宋王安石《劝学文》:“贫者因书富,富者因书贵。愚者得书贤,贤者得书利。只见读书荣,不见读书坠。”有书之所以富贵,是因为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可以变人气质,养人精神;在旧时,可以学而优则仕,在当今也能提升人的素质,转化为知识经济。
更重要的是,读书使人的精神世界富有,读书犹如穿越时空,与智者先贤对话,尽情享受前人用智慧与思想设下的盛宴。人不能画饼充饥,也不能没有自己的精神家园。没有精神家园的人,是没有归属感的人,在精神世界里找不到自己的落脚点,即使腰缠万贯也免不了魂不守舍,形单影只。
无事小神仙。人不把功名利禄、荣辱得失考虑得太多,能在情志上潇洒大度,随遇而安,无事以求,活得自然像神仙一样。“心中有事世间小,心中无事一床宽。”经常保持一颗无事的心,必能享受没有梦魇的清宁。古人云,“好事不如无事”“无事即贵人”,一个人只要心中无事就天下太平,心中无事就不会有怨恨烦恼,没有妄求执着,所以他于人无碍,反而对别人有益,因此他是贵人。“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一个人活得是否洒脱,就在这说与不说上。人间多少事,都是管不住嘴惹的。
古人又云,“求心歇处即无事”,人的一颗心一直不停地在狂乱奔撞、追逐着,假若能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如何将这颗狂乱的心安定下来,让它变得明明白白、专注安稳,那么澄静的智慧就会从澄清的心灵中浮现,人生的路就可清楚明白。
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古人说:“见博则不迷,听聪则不惑。”一个人见的多了,听的多了,自然会心生智慧,不容易被迷惑,而人的见多识广,除了依靠亲身经历的直接经验之外,另一种重要途径则是读书。读书的好处之一,是可以从书中汲取到别人的经验,便减少了靠自己撞破南墙来获得教训的可能。因此,明代冯梦龙说:“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读书可以开阔视野,使人博学,所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古人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显然认为“读书”“行路”都很重要,但是究竟哪一个更重要呢?大多数人可能会认为“行路”更重要,这恐怕是因为我们已经接受了课本上“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反复强调的那句“实践出真知”。
古人的看法恐怕是正好相反,他们一般认为,尽管“行路”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仍然是读书。一个人,特别是一个孩子,在实际地接触世界之前,先通过书本来了解世界,这是很有必要的。就人生而言,先读书等于是在“行路”之前先有了一幅“地图”,有了一个前期准备。这样,“行路”之时,才能不断有发现、认证的喜悦,同时也对“地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许还会发现“地图”的不足之处,甚至对“地图”进行修正。
没有这一前期准备,“行路”就会显得盲目、紧张,效果自然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书本的教育,常常带有一种理想主义,孩子通过读书而有了对理想的追求,有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这是实际生活教育所难于得到的。孩子如果不在早期接受一些理想、浪漫的教育,以后再教育就难了,而未经足够的书本教育的成人往往过于功利。
其实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走的地方确实不少,并未觉得走路如何优越于读书,年岁渐长,阅历增多,心中的疑惑却也越来越多,想到的说不出,说得出的又写不出。有的人去的地方不少,但见识并不多。看网上那些晒旅行照片的,写感悟,写旅游笔记的,都没啥见识,都是些走过的烟云,随时吹,随时来,也准备着随时散。路是走了,地方是去了,但脑子还是空的,能证明自己去过的,或许就只是那些引以为傲的照片。
过去讲“学而优则仕”,当今读书也能提升人的素质,转化为知识经济。
《菜根谭》:“淡欲有书,神仙之境。”意思是心中没有过多的欲求,无事之时,有书陪伴,生活就会像神仙一样逍遥。在古人眼里,真乐唯有读书,沉浸在书中可以获得无穷乐趣。“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在这平凡琐碎的生活里,愿我们总是能偷得浮生半日闲,在与书相伴的时光里,寻得片刻的安静与恬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