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黄亚明
黄亚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1,266
  • 关注人气:2,95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传统文化天圆地方与天人合一

(2023-08-30 07:56:24)
标签:

散文

中国传统文化 天圆地方与天人合一

 

天圆地方这是古人对于天地形状的一种猜想,古人因在地上行走觉得地永远是方的,四面都能看到天认为天是圆的,所以有了“天圆地方”这一猜想。古人因不了解地球,便在心中遐想,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天笼罩着大地,大地由四根柱子挺起,而幻想出神话故事,人们当时说天圆地方是因为那时人类并未了解正确。

现代人已经证明了是天不是圆的而是无限大(也许有尽头,也许没有。姑且称之为无限大。),而地球乃是圆的。所以可称之为天方地圆。

古人把微观状态下能量的变化规律总结为“五运六气学说”,用来测量天地间能量变化和时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变化对地球上生命的影响。这就是古人讲的“天时”,所谓天时者,是指从天而降的能量到来时,就是相应季节的开始。

由于这种能量60年一轮回,周而复始,如环无端,因此古人讲“天圆”,用来描述时间的特点。同时古人讲方位时,用“四面八方”来描述,也叫“地方”。“天圆地方”就是讲时间和空间,也就是讲宇宙的真实面目,体现了老祖宗智慧的时空观念。

中国传统的建筑,更是讲究天圆地方。明清时期在北京修建的天坛和地坛就是遵循天圆地方原则修建的。天坛是圆形,圆丘的层数、台面的直径、四周的栏板。地坛是方形,四面台阶各八级。

普通百姓,常常在方形小院中修一个圆形水池,或者在两院之间修一个圆形的月亮门,这些都是天圆地方的体现。而北方的“四合院”民宅,则是天圆地方学说的典型代表。

天圆地方是“天人合一”的一种注解。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天人合一”,讲究效法自然,风水术中推崇的“天圆地方”原则,就是对这种宇宙观的一种特殊注解。“圆则杌音乌捏,意为不安),方为吝啬”是西汉杨雄的哲学命题。“圆”,指天;杌,指动荡不定;“方”,指地,“吝啬”,指收敛。“圆则杌,方为吝啬”,就是说:天圆则产生运动变化,地方则收敛静止。追求发展变化,人们才会事业的成就,人类才会不断进步;希望静止稳定,人们才会有安逸的生活,世界才会和平共处。建筑是人修造的,它必然体现出人们的追求和希望,故而“天圆地方”就成了各类建筑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天人合一”,讲究效法自然,风水术中推崇的“天圆地方”原则,就是对这种宇宙观的一种特殊注解。中国传统的建筑,更是讲究天圆地方。明清时期在北京修建的天坛和地坛就是遵循天圆地方原则修建的。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阴阳学说乃其核心和精髓。阴阳学说,具有朴素的辩证法色彩,是我国先哲们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几千年的社会实践证明了它的正确性,“天圆地方”是这种学说的一种具体体现。

古人把天地未分、浑沌初起之状称为太极,太极生两仪,就划出了阴阳,分出了天地。古人把由众多星体组成的茫茫宇宙称为“天”,把立足其间赖以生存的田土称为“地”,由于日月等天体都是在周而复始、永无休止地运动,好似一个闭合的圆周无始无终;而大地却静悄悄地在那里承载着我们,恰如一个方形的物体静止稳定,于是“天圆地方”的概念便由此产生。

纵观自然界,凡是圆形的物体,都具有好动和不稳定的特点,就象圆圆的日月一般;凡是方形的物体,都具有静止和稳定的特点,就象静静的大地一样。动为阳、静为阴,故而“天圆”就成了阳的象征,代表一切积极、主动的事物,如日、昼、刚、健、男、君、夫、大、多、上、进、动、正等;“地方”就成了阴的象征,代表一切消极、被动的事物如月、夜、柔、顺、女、臣、妻、小、少、下、退、静、负等。

《尚书·虞书·尧典》一开头就讲尧待天下太平后: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随后命羲和"羲仲'和仲'和叔分赴四方,具体实施文明推广的工作(即明教的内容),这就是最早的天圆地方的理论和实践。其中可以从河图洛书中得以佐证,天圆故然没有今天的精确认识,但已经蕴育了朴素的宇宙观,地方则是指地平坐标系,方指方位或方位角,即子代表北方,午代表南方, 酉代表西方,卯代表东方,并用十二个地支,八个天干,四个卦象表示二十四个方向并构在整个周天(360度圆),这才是天圆地方的真相。

追求发展变化,我们才会事业的成就,人类才会不断进步;希望静止稳定,我们才会有安逸的生活,世界才会和平共处。建筑是人修造的,它必然体现出人们的追求和希望,故而“天圆地方”就成了各类建筑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古人云:“有其名必有其实”,就是说事物的名称是其实质的一种特殊体现,也可说是其内在实质的一部分。四合院,其中""为四方,象征“地方”;其中的“合”为闭合,象征天圆,有方有圆、有阴有阳,真乃进可取、退可守之绝唱,令当代命名大师们望尘莫及。

四合院的大小不一,大则占地数亩,居住十几户一百多人。小则独家独户,占地不过数丈,然其结构却大同小异。四合院为院落式住宅,四边布置堂屋、住房和厨房,中间有院子。门窗皆开向院子,对外不开窗。北京的四合院,一般分前后两院,两院之间设垂花门。后院(内院)是居住区。四合院大多是南北向,在中轴线上,北边的大房为正房,坐北朝南。两则是厢房,北向(南房)为倒座房。四合院四面对称建房,其结构成方形,体现的是“地方”;院落成闭合状,门窗皆开向院内,体现的是“天圆”。

四合院结构精巧,建筑别致。院子与院子之间呈封闭状态,互不干扰,如分块耕种的农田,象征着“地方”;院子内的居民联系密切(多为一个大家族的不同分支),象一个大家庭,体现着团圆的气氛,象征着“天圆”。

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开在东南方,按八宅派的风水理论,这个部位属“生气”方位,主生气勃勃、蒸蒸日上,象征“天圆”;大门为方形,象征“地方”。走进四合院大门,有一个屏墙令人产生神秘感,屏墙设计为方形,它的作用除了不让宅外的人直接窥视院子之外,更主要的是不让宅外之气直冲院内,实现"曲则有情"。由此可见,屏墙的形状和作用也是“天圆地方”的一种特殊体现。另外,屏墙上的图画(包括图案和色彩)还另有风水意义,在此暂不赘述。

三合院的利与弊。

由于地面限制,民间常常将院落建造成三合院的形状。北边的主房向南,阳光充沛,宅主居住。两边的相仿晚辈或佣人居住,或堆放杂物。大门一般开在正南方,对称整齐,院子宽敞,进出方便。这种结构的三合院,实际是四合院的改造,与四合院相比,其弊端主要表现在对“天圆地方”体现不足。另外,大门开在正南也不太妥,虽然按“八宅派”风水理论,这个部位属“延年”方位,但俗话说“衙门口儿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正南门为“午门”,阳气太重,非一般百姓所能享用。故而在正南开门的三合院,都要在门口立一屏墙,以避免门外煞气的直接冲射,形成“曲则有情”的格局。

现代楼房建筑应多提倡天圆地方。

现代住宅往往使人关闭在一个单元房内,人与人之间不相往来,互相很陌生,淡漠而疏远。英国德斯蒙德·莫里斯曾在《人类动物园》一书中阐述过这样一个观点:现代人类社会实际是一所庞大的人类动物园,笔者以为他的描述虽然有些夸张,但却不无道理。物质文明越现代化,人类便感到距自己的栖息地越远,找回原有栖息地、生活方式和生存伙伴的渴望就越强烈。四合院能使大家经常在一起交流信息,互相帮助,这种充满凝聚力和安全感以及和谐气氛的院落住宅,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人们对原有栖息地生活方式的渴望,因此我们应多提倡。

传统的四合院,占地面积太多,在寸土如金的现代都市很难推广。笔者以为,只要加以改进,在现代的高层楼房中实现“四合院”式的住宅结构,还是可以做到的,其原则还是在“天圆地方”上大做文章。笔者相信,一旦这种真正体现四合院的楼房住宅投放市场,一定会有许多人愿意搬进去,充分享受“天圆地方”带给他们的乐趣。

古代大户家庭厅堂上的挂屏,每条上嵌圆形大理石,下嵌方形大理石,俗称“天圆地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