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沈雄飞《随笔》诗
(2023-08-14 07:44:42)
标签:
散文 |
读沈雄飞《随笔》诗
黄亚明
咸宁市诗词学会会长沈雄飞先生馈赠诗一首,喜出望外,赶紧的细品慢读。细品:如酒如粮,如茶如食;慢读:如见西风古道上的陆放翁,如见禅林精院的李叔同。闭目思之,江湖之远处看到一人,原来遇见沈雄飞。
征尘散处江湖远,白发徒增灼药前。
枕梦朦胧舟破浪,云涛幻化杖依轩。
不期帝阁书青史,却望诗坛载雅篇。
有客临庐茶未淡,紫壶明月说禅缘。
我不擅格律诗词,总觉麻烦。但鼓捣过一本现代诗。然有生以来,但凡见到好诗,犹如见到心仪的姑娘、丰腴的少妇,老夫亦能聊发少年狂。走进沈雄飞的诗,品读着一场场悲欢交集的人间真情;咀嚼着一段段苦辣酸甜的陈年旧事,聆听着一幕幕喜怒苦乐的浅吟低唱。于是,从他的诗中能深深体会到,岁月深处,只留清风几许,看时光静好,月光澹澹。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秀丽的山川孕育出诗的灵气,朴实的土地培育出诗的魂魄。
有人说:文字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最有魅力的东西,因为它身上承载的是历史的根,是文化的源。在长达数千年的文化长河里,人类的祖先用文字记录了最初的文明。而诗词,则是文字的发扬和延伸,是华夏精华的集合,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因为文字,才有了唐诗宋词的浩气与才气;才有了中国文人大家的豪气与骨气。
美的诗词,是纷乱山河里,荆棘岁月中的一片流云,是斑驳历史里最生动的风景。长的是故事,短的是人生,在风烟漫漫的红尘里,每个人终究都只是过客。而那些喧嚣的倾城故事里,那些被光阴抛掷的人们,却似乎永不褪色。
读沈雄飞的诗:“征尘散处江湖远。”情绪中少了躁动,多了宁静;神态中少了桀傲,多了平和;生活中少了幻想,多了现实;做人少了棱角,多了浑圆;性格少了张扬,多了内敛。
读他的诗,忽然间,就体会到了淡定才是人生的最佳境界。这种淡定是经历了磨难和沧桑后的大气和胸襟,也是走过了起落和坎坷后的镇定和从容,它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无求和自足;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超然与平和;是“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与超脱;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随性与洒脱;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从容与禅意。
读沈雄飞的诗:“白发徒增灼药前。”我也似乎听到历史的回声:汉江边上,项羽说:“我可取而代之。”咸阳城里,刘邦说:“大丈夫当如是。”田梗上,陈胜说:“苟富贵,勿相忘。”南阳地头,诸葛亮说:“我要么是田夫,要么就是管仲乐毅。”长安街头,布衣刘秀说:“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读沈雄飞的诗:“枕梦朦胧舟破浪,云涛幻化杖依轩。”走过黄沙漫漫的历史,翻开那些泛黄的卷帙,读光阴里的故事。时光长,烟火暖,愿我们,都能够忘记岁月的悲伤。因为人生,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其实,生命的旅途,苦与甘,悲与欢,自己感受;是与非,曲与直,自己体会。带着微笑前行,这个世界,没有谁活得比谁容易,只是有人在呼天喊地,有人在静默坚守。等待是人生最初的苍老,放弃是命运最糟的堕落。若前行,别怕痛,有些伤是绚丽你的勋章;若拥有,莫惧失,聚散不过是浮生中的轮回。
读沈雄飞的诗:“不期帝阁书青史,却望诗坛载雅篇。”在中国浩瀚无垠的诗海里,熏染着古人逸飞的豪情、横溢的才华、博大的胸怀、独具的人格。陶醉于古人绝妙的诗赋之中:楚辞的风骚、汉赋的酣畅、唐诗的俊逸、宋词的雄阔、元曲的典雅、明清小说的厚重,会奔腾而来,尽收眼底。
对喜欢读诗的人来说,读诗是一种享受。在寒冷的冬天诗词送来温暖,在炎热的夏季诗词泼洒凉爽;在你痛苦的日子里,诗词会递上安慰,在你快乐的时候为你播放笑声。从诗词中,你看遍悲欢离合,享尽侠骨柔情。
读沈雄飞的诗,它是“赌书消得泼茶香”的妙趣,它是“小楼一夜听春雨”的诗意,它是“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的雅致,它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从容。它是“闲敲棋子落灯花”的自在,它是“一曲新词酒一杯”的闲适,它是“采菊东篱下”的文艺,它是“独钓寒江雪”的孤高。
读沈雄飞的诗:“有客临庐茶未淡,紫壶明月说禅缘。”我亦有无限感慨:“清风不解流云语,当时只知笑如嫣。醉里不知流年尽,独看蓝空星斗移。”回想人生,从少年时的无畏,到中年面对挫折时的坚持不懈,再到壮年收获时的喜悦,最终则是被现实击倒时的落寞。
读沈雄飞的诗,我看到的是他站在岁月之巅放牧心灵禅意,读到的是水墨策马映青山豪迈,我又似乎看到他安静闲雅地坐在岁月的暮色里为着华夏诗词的发展而箪瓢不倦。沈雄飞的胸襟和每一个追梦人的胸怀都似曾相识,其实,他离我们并不遥远。
历史古道,十里长亭,有崔莺莺泪洒黄花地的无奈;千古悲剧,有祝英台血溅断魂墓的悲壮。时间在流逝,我们在成长,年华如风散去,书香飘然满屋。
2023年8月13日于西子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