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弱者报复强者原谅智者忽略

(2023-07-18 07:58:15)
标签:

文学/原创

弱者报复 强者原谅 智者忽略

 

“弱者报复,强者原谅,智者忽略。”这话是爱因斯坦说的。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各种矛盾。有些弱者,总是难以释怀,一心想要报复别人,在不知不觉间,也活成了恶人的模样;有些强者,往往能看到事情背后的原因,能真心地谅解别人,修得善心;而那些智者,却能忽略一切,专注于自我,最终笑看人生;

其实,这恰恰对应了为人处世的三种立场,和人生的三种境界。你能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上看待别人,就决定了你最终能抵达怎样的境界。

战争时期,甘地因不忍被残酷压榨,想要带领民众把英国人赶走。可在当时,这个想法无异于做白日梦。当时的印度极其落后,各种宗教纷争不断,很多人徘徊在饿死的边缘,想带领这些人去对抗英国的飞机大炮,实在荒唐。

但手无寸铁的甘地做到了。他召集了一群赤手空拳的平民,去英军驻守的地方去无声抗议,他告诫大家,无论英军怎么打我们,就当什么也没发生。英军看到后就开始暴力镇压。他们既不还手,也不闪躲,只是一直向前走。倒下了,就接着爬起来;死掉一个,后面接着补位;无数人头顶鲜血继续前进,一点都不在乎英军的伤害。他们身上显现出一股无形却又坚不可摧的力量。英军被这个场面吓傻了:他们真的什么都不怕。

后来,这事传回了英国,很多英国人觉得这太过残忍,绅士风度丢尽,也开始抗议。同时追随甘地的人越来越多,英国高层最终受不住各界压力,撤出了印度。

爱因斯坦得知后禁不住感慨:后世的子孙也许很难相信,世上竟然真地活生生出现过这样的人。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就是对伤害不在乎。甘地正是以一种物理立场来面对这些英国人。

这是一种最高级的处世立场:不为外界所扰动,就是用一种纯粹客观的眼光看待所有的人和事,越不在乎,越是强大,正如无为一样。这样的人,就是真正的智者,世界因他们而改变。

朱利安·阿桑奇说过:故事就在那里,关键是你所看到的是哪一个故事。想要成就更高的人生境界,就一定要先学会改变自己的立场。让自己脱离低级情绪的烦扰;脱离冤冤相报的轮回。像强者一样思考,像智者一样行事,这样便会清风自来,成功在即。愿你成为这样的人。

看过一个小故事。一个年轻人总是不开心,他找一位高僧为自己开解。高僧抓了一把盐,放在一杯水里,让他喝一口,年轻人眉头紧锁,杯里的水又苦又咸。同样一把盐,高僧将它放在湖泊里,又让年轻人喝了一口,湖水依然清甜甘冽。

高僧对年轻人说:人生的痛苦就如同这把盐。我们所感受到的苦和咸,完全取决于放盐的容器大小。这容器就是人心,一个人的心小了,生活就苦了。漫漫人生路,总少不了坎坷磕绊,有些事不必上心,有些人不必计较。心态对了,生活就不累了。

春秋时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爆发夺位之争。管仲是公子纠的拥护者,为了帮助纠成为国君,管仲单枪匹马追赶小白。一箭射到了小白,见小白口吐鲜血,管仲以为自己成功射杀了他,转身离开。结果,那一剑并没有射死小白,而是射中了小白的腰带上,公子小白逃过一劫。

后来,小白捷足先登,成功上位,成了齐桓公。管仲作为曾经的敌人被关押起来。齐桓公初登国君之位,急需人才辅助朝政,他封鲍叔牙为相,但鲍叔牙力荐管仲。鲍叔牙对齐桓公说:“管仲之才胜我百倍。齐国若想称霸,就要任用管仲为相。”于是,齐桓公找到管仲,两人聊了三天三夜。

管仲的才学让齐桓公十分赞赏,齐桓公决定放下前仇,选择原谅。他亲自为管仲松绑,拜为宰相,尊管仲为“仲父”,并委以大权。齐桓公的大度让管仲深受感动,他全心全意辅助齐桓公。不负众望,管仲让齐国国力大增,助力齐桓公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

宫崎骏说过: “内心强大,才能道歉,但必须更强大,才能原谅。”齐桓公以德报怨,大度原谅,这就是强者的姿态。他不仅赢得了管仲的忠心,还为齐国留住了人才,壮大了国家。

林肯说过一句话:“用爱化解仇恨,用宽容消除敌意,用积极的做法减少消极的因素。”内心强大的人,不会让自己被怨恨束缚,把精力耗费在记仇上。让别人的过错随风而去,宽恕谅解方能化敌为友,左右逢源。选择原谅,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境界。

晚清名臣曾国藩在长沙岳麓书院求学时,有位矫情的同学总是找茬。因为曾国藩的书桌在窗子边,采光很好,他就鼻孔朝天地对曾国藩说:我读书的光线都是从窗户射进来的,你竟然把它遮住了,我怎么看书呀?

曾国藩听完,四下一看,没有其他地方可以放桌子。他没有反驳也没有抗议,将桌椅搬到自己的床边。

晚上,曾国藩还在挑灯夜读。这位同学又开始训斥曾国藩:“你怎么白天也读,晚上也读,还让不让人睡觉了?”曾国藩也不辩解,继续默读诗文,不再发出声音。后来,书院举行模拟考试,曾国藩的排名在这位同学之上。此人极度不服,大喊大叫说:“都怪他占了好位置。”有人反驳说:“你不是让曾国藩把桌子挪到床边了吗?”他趾高气扬地说:“正是我让他把桌子搬到床边的,这屋子的好风水都被他夺走了。”

其他同学看不下去了,纷纷为曾国藩讨公道。曾国藩却劝说大家,不要理他,一笑置之。这就是智者和庸人的区别。智者不以他人的可笑言行左右自己的情绪,庸人却总喜欢哗众取宠,结果活成了聒噪的笑话。

洛克菲勒说过:“越智慧的人,越懂得沉默。”世间总有人看你不顺眼,故意找茬制造事端,你若斤斤计较,就会深陷烂事之中,徒增烦恼。无论他人如何作为,你若忽视它,它就不能伤你分毫。就像那句话说得一样: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懂得忽略人生中那些无关紧要的人,不关痛痒的事,活得云淡风轻,悠然自得。

心态好了,生活才好。没有人能活成一座孤岛,我们都要和其他人打交道。用什么心态和他人相处是成人世界的必修课。如果我们的精力总放在和他人的纠葛上,心量太小,就会作茧自缚,反受其害。

尼采说过:“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也在凝视你。”事事想占赢,吃点亏就要报复,抓着别人的过错死死不放,最终为难的还是自己。做人,胜在心态,输在计较。余生不长,没有必要把时间浪费在不值得的人和事上。心态好一点,把心放大一点,把自己看轻一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西河桥西河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