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深处我自清欢
(2023-07-10 08:14:42)
标签:
文学/原创 |
岁月深处 我自清欢
“且抛一壶浊酒,与我两盏清茶。忘却三生牵牵绊,拼尽四世还家。谁见那姹紫嫣红,皆是落花流水。”岁月深处是淡然,人生深处是清欢。
人说岁月愈老,人心愈淡。我也是深深地体悟到这点,走过了一些光阴和岁月,人心深处自有一种安然,那是青葱少年模仿不来的一种平和淡然,那不是恰同学少年故作的深沉,那必是岁月光阴在人身上洗涤打磨后的沉淀,它深入到一种骨子里,一种精神里,一种气质里,一种神态里,不再羡慕所谓的荣华富贵,不再渴求所谓的功名利禄,虽不富但也衣食无忧,虽不贵但也自有意趣,可真谓“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福气也。
很喜欢苏轼的那句“人间有味是清欢”。不浓烈不喧闹,静静气气,清清幽幽。清欢,给人的是一种悠远的绵长的清淡的欢喜,是一种咂摸体悟之后的素雅的欢怡,而不是一时的酣畅淋漓,更不是那种得意忘形的尽欢,是人经历了光阴岁月洗涤之后对人生对人性的一种深刻的惮悟。
闲居家中,虽无菊花可采,但站在阳台放眼,也有墨绿苍翠入怀 ,虽无南山,却也悠然,平心静气,淡定从容,真是岁月深处是淡然,人生深处是清欢。青山隐隐,绿水潺潺,幽篁深处,世外桃源。此生只愿做一个安闲的人,隐居桃花林,醉卧山花丛,倾听竹林风,遍闻兰馨香,临水映月,浅浅素笺,画卷铺一川烟雨,不闻天下风起云涌,不看人间沧桑变幻。
与山月松风为伴,让清泉云朵做陪,相拥浴日,含笑看花,看树,超凡脱俗的生活之境中,便是青梅煮酒,吟诗雅意,品茗清谈,幽静处,偶尔传来的禅音袅袅,涤荡心灵,隔绝着尘世的喧嚣繁华,枫林唱晚,不知人间又是几番春秋。
虽然长期写作,但认为自己并非博学多识,也没有史笔千秋,崭绝清巧,清新流丽,洁若香草的惊才绝艳,我只是淡淡的处于这尘世中,放歌唐诗宋词,挥洒古韵清歌,打捞羽裳宫角,欣赏书中绝美的文字,感叹千年的风花雪月,聆听古人的轻声呢喃,追寻传说的秋水伊人,于低吟浅唱中织就一轴悠然自得的逍遥长卷。
我亦不是独步古今,只愿静静地安于红尘一隅,看遍潮涨潮落,笑望云卷云舒,静待花开花谢,诉一段红尘阡陌的旖旎,携一壶无忧无虑的清酒,奏一曲旷世独立的长歌,醉一腔悠然缱绻的心事,在云淡风轻中杳踏一曲宁静致远的骊歌天籁。
我喜欢那种醉卧溪头,散发弄扁舟,手捧莲蓬不知愁的悠闲无羁。我亦爱那种无迹原野,一马平川,飞鸿遍踏看浮生几何的肆意潇洒。我羡慕那种信步花田,汗湿鬓角,轻吟小调婉转歌喉的恬淡惬意。我亦向往那种花间对酌,不醉不归,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酣畅淋漓。
借一泓碧水悠悠,蕴一池荷叶田田;携一缕清风朗朗,抚一片眉黛青青;墨一纸丹青滟滟,题一阕词韵幽幽;品一盏清茗淡淡,思一段尘烟袅袅。游弋在世俗阡陌中,浅唱灵魂深处的低吟,任它浮华三千,亦不过一场花开花谢。
流年转换,时光冉冉,我在自己编织的梦里流连,不晓春秋,亦不愿醒来。闲散的午后,泡杯花香满溢的清茶,懒懒的依窗而坐,暖阳微醺,任随那微风习习拂乱耳畔的青丝,伴着那缺失年代的钟摆,滴答滴答缓缓入梦,不经意上扬的嘴角也似乎在诉说着现世的安稳,岁月静好。
万千繁华身后事,不如就此,且行且歌且潇洒。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又是一个绿肥红瘦的时节。物是人非,让人不由生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感慨。岁月长河中,没有什么能拦住时光的脚步,没有什么能阻止四季的流转,没有什么能滋润风华渐褪的容颜,我们能把握的也许惟有自己的内心。
都说岁月愈老,人心愈淡。光阴的故事里,那曾经的年少轻狂,那曾经的壮志豪情,那曾经的风花雪月,那曾经的憧憬梦幻,还有那些曾经的恩恩怨怨,那些曾经的悲悲喜喜,渐渐地在记忆中远去了,沉淀了,暗淡了曾经浓重的色彩。
行至岁月深处,乾坤依旧,浮世如昔,内心却日渐安宁平和,静若云水,寻常的日子里,忽然发现,竟多了一份诗韵的闲雅,落花的静美,喧嚣的俗世中,忽然就爱上了“竹叶杯中吟风弄月,躲离了万丈红尘”的闲适淡然的一份清欢。
清欢,清清浅浅的欢愉,不浓烈,不喧闹,象山间一弯清清浅浅的溪水,从从容容地就有了一种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禅意,又像蓝天上几朵闲闲散散的白云,自自在在地就有了聚散随意卷舒自由的洒脱,纷繁的尘世中,多少人在为各种欲望忙忙碌碌,身心疲惫?又有多少人能穿越浮华,静守内心的一份安宁,给心灵觅一片净土,寻一味清欢?
人活于世,大抵都会有些向往。当时光荏苒了岁月,岁月褪去了铅华,当繁华落尽,一切都回到最初的本真之时,一间竹篱茅舍,一方菜园花田,一卷闲书,一盏香茗,这种布衣粗食的田园生活,竟成了最令人心动的向往。曾经的苦难让我们成长,曾经的经历使我们的生命丰盈,曾经的聚散让我们的人生得到升华,也许,人生需要的就是回眸一笑的洒脱回归自然的了悟。
身在喧嚣尘世,“清风荷叶杯,明月芦花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野仙般的清欢日子,终是离我们有些遥远。可是在奔忙中给自己一段书香茶韵的清闲时光还是不难做到的。当一个人深深融入一滴水、一朵花、一阙小令、一点墨香,也就进入了人生之雅境,也就品味到了那一份闲雅的清欢。
清欢,是需要把心静下来方能体会到的。面对忙忙碌碌的人生,也许我们需要就是这样一点点恬然的心境,一点点随意的心性。王子与公主的童话故事,已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已不再是躲在象牙塔里充满幻想的孩子。你悲,你喜,改变不了什么,万物就在这里,不来不去。来的都是该来的,走的都是该走的`,得的都是该得的,失的都是该失的。我们能做到的,就是保持一份淡然宁静的心情,在云淡风轻里轻书岁月静好,流年安暖。
即使经染了一些岁月的风霜,依旧不想让沧桑进驻心田。在平凡的生活中,远离贪得无厌的欲望,沉淀心情,不经意地来来去去,把日子过得简单一点,再简单一点,给自己一份素雅的情怀,给心灵一个休憩的家园。不强求,不奢望,享受小小的幸福,也接受小小的痛苦,淡定,无忧,亦无虑。优游闲岁月,潇洒度时光。虽身处繁华喧闹的世间,却只愿徜徉于书香茶韵中,独守一份清欢。
无需羡慕他人,自己也是风景,留一颗素心在尘世,给流年一个浅浅的回眸。淡看浮尘烟火,细品岁月静好,与世无争、与尘无染,飘然物外,在一朵花开的时间里行走、怀想,让纯净的念想贯穿一生,宠辱不惊,我自清欢,如此,便好。
人生奔波几许,总是风雨难当,而这正是生活的常态。在风雨中磨砺,在风雨中开怀,在风雨中流泪,在风雨中坚强。而在走过风雨后,再回首时,总是几分淡然与释然,这是一种全新的人生境界,它帮助我们体会风雨的精彩之处,苦乐年华,幸福安然。学会接受残缺,是人生的成熟。人无完人,缺憾是人生的常态。
人生有成就有败,有聚就有散,没有谁能得天独厚,一手遮天。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是人生的无奈。成熟的人,能淡然地面对一切不完美,所以不强求不执着,凡事尽人事,随缘而安。追求完美是美好的理想,接受残缺是美好的心态。
人生处世如行路,常有山水阻身前。行不通时,有些人就开山架桥,最后蛮力耗尽,也逃不脱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结局。而有些人只是转了个弯,轻松绕过障碍,就成功地到达了终点。世事洞明皆学问,我们很多时候需要转弯的思维。让思维转弯,是一种大智慧。
既然不能改变,不妨试着接受。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恒定淡然,豁然开朗。
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淡然,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对人生的态度,是一种美德,一种涵养,一种风度,一种勇敢,一种力量,一种原则。来自于心灵深处,不与群芳争姝丽,淡若清风。
在佛菩萨面前,我们习惯于求福,却不知:福报不是求来的,是修来的。若不断除恶念恶行,再多祈求也无益。我们说信佛,其实是信因果。想要得福报,就要种福因;想要离苦祸,就得断诸恶。一切苦乐福祸,都取决于你自己。所以说:求佛,不如学佛。学佛的大慈悲、大智慧,这才是真正的福乐之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