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梦扬州秋殇瘦西湖
(2023-07-08 08:19:22)
标签:
文学/原创 |
水墨梦扬州 秋殇瘦西湖
如果说,江南藏着最后的水墨梦,那扬州,就是这个水墨梦里的都市传说。一条护城河因大运河而变得美丽,其实美丽的不只是这条河,还有她呵护着的扬州城。一首年轻的歌谣传唱出古老的韵味:“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才知道思念总比那西湖瘦。”李白舞袖孟浩然挥手,江水游游白云悠悠,朋友化成诗中的风情,诗不朽友情也不朽。
都说烟花三月下扬州,然,我却逢着深秋的绝妙,在她偶有素颜、却遇林染时,凉风伴着枯柳残荷,再次来觅寻你千年的风流。无意间偷窥到了你的清寒和消瘦,那种退却脂粉,隐尽繁华的回眸,更有一种楚楚动人的冷寂,扶风弱柳令人怜惜。
扬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来扬州,瘦西湖是必到之处,它是一段狭长的河流,在这里,既可以沿河而行享受自然美景,或是步入亭台楼阁,品味历代文人墨客的诗画墨宝,也可以坐上船,感受当年乾隆帝游湖的逍遥。
瘦西湖原为富甲天下的明清盐商沿河岸居住,重金构筑这水上园林。沿湖筑建二十四景。乾隆帝的御用码头。沿湖而行,康乾两帝六次南巡来此,赞誉这“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伊人湖景。
曾领略过洞庭的浩渺,太湖的壮丽,西湖的一碧如镜,觉得瘦西湖似乎少了点湖的气息,只递给我一泓幽长、清秀的飘带把我牵引。若不是你的诗意和远播的芳名,真不敢确信灵动在我视线的这道流水便是我魂牵梦萦的瘦西湖。
而你美得一如《诗经》中走来的窈窕淑女,轻盈水灵。在一曲古典悠扬的轻歌,轻甩着如柳的发丝,别一枚花朵于鬓前,装扮着四季的姿容,将湖中的鹭岛、凫庄点缀成玲珑的玉佩镶嵌在绿萝衣上,裙裾飘飘,那是说不尽的妩媚。
那古朴而明艳的五亭桥,细腰上轻轻一挽,朵朵出水的莲花灿烂如靥。特别是清风满月时,泛舟夜游,十五桥洞各衔月,那真是桥洞里面看世界。水间云畔,众月争辉,亦真亦幻,那更是艺术的境界了,古往今来,引得多少骚人墨客吟诗赋文,来赞美天下月色独属扬州美。
且不说春江花月夜的美好,就是沐浴这一帘烟雨,轻柔、朦胧,恰到好处,仿佛步入明清时期,这瘦西湖的清秀和温婉随着舒缓的斜风细雨一路逶迤而来,水意氤氲间淡墨情浓,诗画的意趣便如瘦西湖的清波流溢得眸里心间恬恬静静。也只有这瘦西湖的水才能滋养出如此灵秀的身段,流转千年的梦幻。
不论这座古城经受岁月流年如何的洗礼和变化,始终不为之所动,静静地穿过唐诗宋词,走过明清小说芳步婷婷,不染征尘,像你的名字诠释着中国文人一种清瘦、怡然的品性,飘逸于历史和尘世之外,也只有深入地走进你才能透过你迷人的韵致,聆听到你悠远而丰厚的旋律,才能撩开你真正的面纱。
长提烟柳牵着视线引我步入十里波光的迷蒙与绮丽。漫步小桥,九曲十八弯:移目湖色,一泓清秀园。尽管是秋殇别洞,寒则肃杀,院内仍旧是层林尽染,一轩一榭都轻吟浅唱醉人的芳菲,别致生动,静釣寒烟。特别是那几步一柳,依然是阿娜多姿,卷舒飘逸,似团团薄雾轻笼湖面,万般柔情御寒风而起舞。
深秋的瘦西湖,树木开始由黄而枯,微风吹过,湖水荡漾,眼眸感受到的是美,身体感受到的是凉。登上栖灵塔远眺,瘦西湖绚丽的秋色尽收眼底。看人迹匆匆,花来衫里,影落池中,固然有春风得意时,但寒潭渡月之,纵然洗净铅华,也是傲然无声的呀!虽见到了惆怅与薄凉,但仍然是那般的虽寂择艳而楚。我站在湖边的大石之上,观一艘艘画舫,轻舟剪水,穿桥而过,卷起的涟漪拍打着脚下。彼此在你歌我唱中相互成景,你静我动中相互成趣。
享受着这样的时光,又怎能错过笔墨凝香,芳草萋呢。伫立在深秋的杨柳堤上,感受着天色时晴时阴的妩媚,时而再来几滴小雨,就是这小雨提醒我更加的些许凉意。
记得上一次与友人来扬州是在阳光明媚的春日,我开始有些怀念这里的春天了,一米阳光和煦,百花缭乱双眸,山色青青养眼,鸟儿啼鸣袭暖。春,四季之始,微风轻轻送爽,选择在清晨悠悠的时光里,品读暖心优美的诗句词行,身临其境,享受备至。
十年一觉扬州梦,似水流年打落青楼红帐的薄命,留得楚腰纤细掌中轻的曼妙和轻盈,一种闲情,自由自在,十分逸致。那四桥烟雨如此飘渺、木樨书屋的寂静书香、梅岭从初春到深秋的怡情别恋、湖上草堂的秋殇别静、还有那二十四桥的汉白玉栏杆,如玉带飘逸,似霓虹卧波。美到至极,叫人心迷神驰。恰遇午后这纷纷细雨,寒风沁骨,烟雨迷蒙,漫步其中,一把把流动的雨伞在我眼前晃动,又让我想念起那个撑着油纸伞,曼妙在雨巷的丁香姑娘了。
冷雨依然丝丝缕缕地飘,一如江南春雨轻柔、缠绵,拂在脸上竟是酥酥的凉,额前的发丝淡淡的湿。天空则是你扬起的一片薄薄的裙衫。心漾在婉转婀娜的箫声筝音里,且歌且行,目光迷离,游人稀少。你在雨意翩飞下的深秋更加显得清瘦和冷寂,似乎可以触摸到你微微的的颤抖,万物似乎也都以趋于沉寂,唯独你仍不减妩媚妖娆。
真喜欢这种没有纷扰和嚣声的宁静,漫步于徐园水光盈盈的小径上,片片落叶随意飘零在路上。有淡淡的清香在烟雨中缭绕、散逸,原是路旁干枯的腊梅,正伸展着枝干对我浅笑,那扬州八怪里的金农先生泼墨挥毫出的花朵早已丢落了怒放的岁月。
几百年来一直散落在冶春园、绿杨村、虹桥畔、长春岭、草堂边、绿荫馆、小金山、莲性寺、熙春台,到了此刻,这梅临着外在的曲水,挨着内在的池塘,正默默的望却春波桥下把那春波念。若是朱自清先生也在这样的季节里走入这样的意境,说不定流芳下来的就是《扬州的秋日》了。但我毕竟不在夏日的扬州,那么,就让我享受另一种意韵吧,且将这深秋的色彩和无边的诗意细细地采撷牢牢地留驻,将秋波里的瘦西湖遗留在寂静的梦里永久的回味。
再次走过凌波而卧的小虹桥,身畔即是小金山,仿佛舞蹈中的一波高潮。沿着山路迤逦而上,倚立于心念已久的风亭,环顾四下,烟水迷蒙,那飘逸的裙裾,飞扬的舞袖,纤巧而清柔,似乎就缠绕在我的臂膊,更别说那婉丽的容颜了。
静泊的画舫,随轻雨凉风散落的树叶,红的黄的飞舞着走向宿命。凝神久矣,仿佛自己只是一滴细雨,渐渐融入瘦西湖的清波,不知这如湖水般幽深的韶光到底有多深?融入了多少历史文化的音符?难怪朱自清先生要把这里定为"瘦西湖看水最好,看月也颇得宜"的独佳之处。在这里相看,活脱脱美人儿的一颦一笑,一嗔一娇,每一寸清凌的肌肤,每一个曼妙的舞姿,都尽入眼帘,好像翻开了一部线装的古书,走入了秦少游的词。心田的那份痴醉宛若画入水面的涟漪圈圈泛漾,立时忘却了旧愁和今忧。
款款走近深入湖心的钓鱼台,堤边柳枝萧疏,草色依然,只是乾隆闲钓的踪迹,湖里的那片荷花已渐渐在时光的河床里沉淀,散发出一种悠远的味道。而它依旧飞檐翘角,四面玲珑,任你倚在哪一边,皆有美景入眼来:美人纤手托起的白塔花瓶,小蛮腰上的五亭桥带,裙裾上的小金山玉天上人间,舞不尽的古典和优雅。
暮色阑珊时,湖风冷峭,不由得打了个寒噤,但是寻你,如觅前世的夙愿,欲语还休,欲走还留,便租一只小船,探幽那梦里传说中的二十四桥。碧水阴阴,桨摆水动,仿佛一只停飞的水鸟,一片洁白的翎羽乘着月光的翅膀,将灵动的思绪和情感在欸乃的橹声,神性的目光里放飞。不论是看那密集的树,蜿蜒的路,还是轻盈的亭,拱曲的桥,逶迤的廊行在湖中,视线却渐渐开阔,又俨然一桢隽永的国画长卷在眼前展开,令人难以辨别是置身湖中园林还是于园林的湖中。
这林中仿佛永远也走不完望不尽。如果说苏州园林是一颗璀璨的明珠,那瘦西湖则是一颗颗小珍珠串成的珍珠链,随意而又不失精致地绾在了美人儿的玉颈上。那诗中的二十四桥也定然在这美丽的夜色里更加风采飘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