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门神文化的演进

(2023-05-28 10:06:55)
标签:

文学/原创

门神文化的演进

 

门神,即司门守卫之神,是农历新年贴于门上的一种画类。作为中国道教和民间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人们将其神像贴于门上,用以驱邪避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中国民间深受人们欢迎的守护神。按照传统习俗,每到春节前夕,家家户户便忙碌起来写挥春贴对联和门神,祈福来年。

门神信仰习俗形成有长达千年的历史,门神文化从古传承至今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它承载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记录了不同时期社会文化的变迁与民族信仰的转变,传递了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与民族归属感。在新时期,门神图像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价值与文化内涵,我们应积极运用新时期的各种媒介使门神画文化的精髓得以传承与发扬。

门神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在周代就有“祀门”的说法了,在《山海经》中更是将门神的姓名来历都讲了一遍。山海经中讲述的门神是东海度朔山上的神,专门防止害人的鬼从鬼门中逃出来危害人间,这俩神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

《山海经》:“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蟠屈三千里,其卑枝东北曰鬼门,万鬼出入也。有二神,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众鬼之害人者。”到后来关于他们俩的细节开始增加,神荼把守的地方,要是鬼跑出来,神荼就用桃木剑砍其颈,用桃枝贯其腮,并将邪神投入海中喂毒龙。

而郁垒守卫的地方,如发现有鬼跑出来,就缚以苇索,射以桃弧,扔到山里喂老虎。于是神人的武器和形象就逐渐有了区分,而老百姓为了祈求平安,就把这两位神人的形象张贴在了门上。

东汉大儒蔡邕就描述过这一现象:“岁竟,画荼垒,并悬苇索,以御凶。”

到了唐代,民间传说唐太宗因为被兄弟索命,夜不能寐,于是命大将秦琼、尉迟敬德把守宫门,果然好转。后来唐太宗体恤大将,就命人绘制秦琼、敬德戎装像张贴门口辟邪。于是上面带头,民间迅速流行起来。秦琼和敬德也很快替代了神荼和郁垒,成了民间最喜爱的门神形象一直流传到今天。

清朝时期,皇室为了表示和民间的区别,在春节的时候专门要张贴白色春联,那么清朝皇室在张贴门神上有没有什么特殊要求呢?根据目前故宫博物院以及沈阳故宫博物院的藏品来看,清朝皇族在春节时期张贴的门神主要有四类。

武门神:武将门神一般是身着盔甲戎装,手持兵器,面目威严。可以看出清代皇室张贴的武将门神形象和民间差不多,也都是秦琼和尉迟敬德的门神形象。武门神一般是一个白面凤眼长须,一个是紫脸环眼虬髯,两个门神形成鲜明的形象对比。

这类门神头盔、手持金瓜以及甲胄部分都用沥粉贴金,富丽辉煌,十分考究,这类门神一般尺幅较大,沈阳故宫一幅武门神的高度达到了109公分。武门神一般形象威猛,寓意是镇邪避灾。

文门神:文门神和武门神相对,一般都是文官形象或者是福禄星官的形象,所以文门神也叫福禄门神;文门神一般都穿着朝官装束,一般都带着硬翅纱帽,腰束玉带,足蹬云头靴,面部都是白脸,五绺长须,还捧着牙笏。不同之处一般是一个穿绿袍,一个穿红袍。故宫收藏的文门神就是非常典型,右侧穿红袍的门神左手持笏板,右手上方有五个小鼓;左侧穿绿袍的门神右手持笏板,左手上方有一只大黄蜂外加一个小灯笼。加起来就是“五鼓、蜂、灯”,寓意着“五谷丰登”。张贴文门神更多的是祈福,求财等。

童子门神:童子门神顾名思义一般都是以童子的形象出现,在中华文化中童子形象一般都是寓意着多子多福。所以我们看到的童子门神中,除了有童子的形象,童子手中还持有如意、寿桃、蝙蝠、石榴等代表吉祥如意的器物。故宫养心殿门口张贴的童子门神,很明显能看出俩童子一人手持净瓶,一人手捧玉盘。画面上方还有代表五福的五只蝙蝠形象出现。一般张贴童子门神都是求子、求福的居多。

钟馗:钟馗在民间传说中是恶鬼克星,辟邪利器。所以钟馗出现在门神中一点都不觉得意外,上面这幅红衣钟馗门神也是故宫收藏的门神之一。画中钟馗一足独立,身穿红袍,一手持剑一手虚指,是中国文化中非常典型的钟馗形象。另外,除了上述几种门神,清朝皇宫中还出现过仙子门神、判官门神等等,并不局限在上述四类当中。

据《历代神仙通鉴》记载,钟馗原是唐玄宗年间的文武双全的进士,因颜值太低落榜,愤而撞死在大殿台阶上。后来皇帝知道了这件事,很惋惜,赐以红官袍安葬钟馗。钟馗在人间因颜值吃了大亏,可是在阴间却很吃得开,“捉鬼”优势十足。

紫禁城中张贴的门神可不是纸制画作,而是绘制在绢、布上的彩绘作品,还有花纹锦边,用木质的边框框住,挂在门上的。这些皇家御用门神制作极为精良,艺术价值远远不是民间纸张可以相比的。而且民间的门神一贴就是一年,贴上去之后风吹雨打都不管了,第二年再换新的就是了,但是在紫禁城中却不是这样,在每年“封印”之日(小年前后)后,就要张贴春联和门神,等到农历二月初三日,就要把所有的春联同门神取下收藏起来第二年再用,这一习俗就和民间完全不同了。

在传统中国文化当中,门神属于渐渐被人们所遗忘的存在,除了老一辈还知道门神是什么样子,而从95后开始,已经没有多少人见过贴门神的了。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相对于贴春联,门神是更加古老而传统的习俗文化。

相传在东海中有度朔山,上有大桃树,蟠屈三千里,其卑枝门日东北鬼门,万鬼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日神荼,一曰郁儡,主阅领众鬼之恶,害人者执以苇索,而用食虎。于是黄帝法而象之。殴除毕,因立桃梗于门户上,画郁儡持苇索以御凶鬼,画虎于门,当食鬼也。

这段故事的意思就是在度朔山上有棵大桃树,蜿蜒千里的桃树,桃树枝繁叶茂,有枝条自然垂落形成一个门一样的通道,叫做“鬼门”。山内的妖魔鬼怪便从此门而出,下山为害百姓,后来玉帝便派出“神荼”“郁儡”二位天神立大门两侧,驱除妖魔,抓来恶鬼给老虎吃。后来黄帝便将“神荼”“郁儡”的形象刻在桃木上,挂在门前,驱魔辟邪,也就产生了最早的门神。

随着时代的发展,门神的形象也愈发丰富。有驱魔辟邪的神荼与郁儡,有祈福延年的福禄寿,有镇压小鬼的猛将忠臣,像秦叔宝、尉迟恭、赵云、赵公明、孙膑、庞涓、马武以及铫期等,都曾经是老百姓供奉的门神形象。

特别是佛教与道教的普及,像佛道中的神佛也被当做门神:韦陀菩萨、伽蓝菩萨、四大天王、哼哈二将、燃灯道人、玄坛真君、无路财神、和合二仙、赐福天官等等,这些宗教经典形象与门神的结合,更加的深入人心。

从新中国成立以后的这段时期,也涌现出许多门神内容,不仅仅只有人物,还有彩绘福寿图、五谷丰登图,六畜兴旺图、工农建设图、儿童欢乐图、火箭腾空图、十帅跃马图、拥政爱民图、军民联欢图等等。相对于传统门神,新时代的门神更多了几分科学素养。

如今,在年轻人的群体当中,门神传统正在逐渐消亡,也许我们需要去更加关注和普及,毕竟在很长一段时间,门神代表了中国人民对安全的深切寄托,也是精神上的一种象征。

不同的地方,门神画的表现手法也各不相同,在色彩的运用也风格各异。如北方的年画色调浓郁强烈,多用红、绿、黄、蓝、紫等色;南方的年画在鲜艳中追求柔丽调和善用粉绿、粉蓝、粉红等色彩,与江南地区灰瓦白墙明净秀丽的景色颇为相融。

门神画中有的运用大片黑色和黑线,对强烈鲜艳的色彩起着衬托和调和作用;也有的年画纯用水墨,追求雅致素净的效果,适合在老年人住室中贴挂;有的画面上出现白色及浅素色,显得画面匀净明快;有的加以勾金套银,又使画面更加绚丽辉煌;有的用大红、宝蓝底色衬托人物增强了形象的鲜明突出效果。

这些不同地区地门神年画,及其背后所折射的地域文化特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