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何谓纵横家

(2023-04-25 08:32:14)
标签:

文学/原创

何谓纵横家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百家争鸣时期,其中有一个纵横家。纵横家是中国历史上一群特殊的外交家、政治家。《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九流”之一。在当时诸侯割据,王权岌岌可危的时代,他们采用分化、利用、联合等手段,以达到不战而胜,或以较少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收益的目的。他们以布衣之身游说诸侯,以三寸不烂之舌退百万雄师,其超人的思维、智谋、策略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在激烈的变革和动荡中,经过多年的征战和兼并,最终形成了七雄并立的局面。这一时期,外交的独特作用日益明显,尤其到了战国中后期,各国的力量出现两极分化的倾向,每个国家都在拼命争取盟国,分化敌国,而这一切微妙的政治与外交斗都必须有专门的人才予以实施,纵横家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纵横,指合纵、连横。《韩非子》说:“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合纵,几个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一个强国;连横,一个强国与敌对集团的一个或几个结成一个或多个联盟,以达到分化瓦解对方,各个击破的目的。纵横家,即是擅长此术的策辩之士。

战国杰出的纵横家,大都出身贫贱。苏秦出身贫寒,家中以桑板为门,圈树枝条为门枢;张仪身为魏国贵族后裔,但家境比庶民还穷困;范雎更是家贫如洗,小小年纪就得自谋生路。但就是这样一批贫寒之士,凭其对时局的洞察和雄辩之才,成为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苏秦曾挂六国相印,风头无两,并完成两次大合纵。在当时,有“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盛,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的盛况,苏秦的辩才,更是达到了“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的境况。

张仪破坏齐楚联盟,以片言得楚六百里;凭一己之力游说韩、齐、赵、燕,破纵连横,使秦国实现了最初的连横蓝图,为其统一大业奠定坚实基础。张仪的辩才达到了随心所欲,无往不利的境界,即使在仇敌要捕杀他时,他也并不惧怕,反而欣然前往,并将对方说得心服口服,时人称其“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纵横家的宗师是鬼谷子。春秋时人,以隐于鬼谷而得名。曾亲授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四大弟子,皆战国时期风云人物。由于纵横家在诸侯割据时代发挥的特殊作用,习鬼谷纵横术者日多,著名的有十余人,如苏秦、张仪、甘茂、司马错、乐毅、范雎、蔡泽、邹忌、毛遂、丽食其、蒯通等。领略纵横家的风采,其最佳途经莫过于领略他们的滔滔辩辞。纵横家的辩辞具有“攻心”的实用性。他们洞悉游说的关键,扬长避短,对“症”下“说”,所以能无往而不胜。此外,纵横家的言论纵横捭合、机锋百出,读来酣畅淋漓。而在游说技巧的背后,纵横家深谙权谋之术、霸王之道、用人之法和处世之策,这在《鬼谷子》等纵横家经典中也多有体现。

德国20世纪初的历史哲学家斯宾格勒在其名著《西方的没落》中,曾评价纵横家之父鬼谷子熟练掌握了外交技巧,并且对历史的可能性有着深刻洞察;而美国著名的外交家基辛格也对纵横家的智慧赞叹不已。纵横家的滔滔辩辞,在千年之后仍能激起异域的回响,足见其魅力之久远。这也正是我们编写这本书的初衷。

《鬼谷子》一书在疑古思潮的影响下,同中国古代许多著名典籍一样,长期真伪莫辨,现在仍然处于扑朔迷离之中。这种情况首先深刻体现在两汉学者的论著中:刘向在《说苑?善说》篇中虽然直接引用了《鬼谷子》中的论说,可是他编纂大型书目,《七录》时却没有书录《鬼谷子》;班固在《汉书》中虽然沿用了《鬼谷子》中的一些语汇,但同样没有把《鬼谷子》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中。

经过600余年,《鬼谷子》才首次正式著录于《隋书?经籍志》。这就不能不使人怀疑,因此,学术界围绕《鬼谷子》的真伪展开了长久的争论。今天,我们根据张仪、苏秦等纵横家的言论和汉代学者的广泛引用,以及新出土文献的侧证,大致可以确定《鬼谷子》前14篇是战国中后期的著作,至于《本经阴符七术》、《持枢》、《中经》,还有待考证。

《鬼谷子》前14篇在“变动阴阳”、“万物纵横”之“道”,总原则下,具体论述了游说、权谋、为君、用人、处世等方面的策略和技巧。这些论述,奠定了纵横家的根本法则,铸就了纵横家的基本思想,因而成为纵横家的“元典”,最早而又是最基本的圣典。

然而,《鬼谷子》的影响却并非纵横家一家,在古代,法家、兵家等借鉴它的权谋、为君、用人等思想,形成了自己的法术势三位一体的政治理论和虚实权变的军事理论;《鬼谷子》出于道家,可是后世道家、道教又把它当作自家的经典而收入《道蔵》;阴阳家不仅挪用《鬼谷子》学说,并把其中的一些方法,从事相面推命活动,甚至于星命大家自称“鬼谷子”或“鬼谷子门徒”;

其他如名家师法其诡辩,儒家、墨家也间接有所取法。但是,由于《鬼谷子》是实用主义的道德论和价值观,讲求名利与进取,其实践方法论是顺应时势、知权善变,因而长期以来,被儒学“尚仁义”而“不尚权谋”的正统传统文化所排斥,有“智慧禁果”和“旷世奇书”的双重称誉。随着时代的推移,尤其是新时代思想的解放,人们发现它能够适应对外交往、商贸会谈、社会和谐等许多方面的需要,已经重新获得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海外特别是德国、日本、美国、东南亚等地有很大的影响,在现代日本,土肥原贤治把它作为情报人员必读书,至今仍有一些学者信奉《鬼谷子》学说,自称鬼谷信徒。

在古代,《鬼谷子》虽然没有受到儒家和道家经典那样的“礼遇”,但还是有人注解,最有名的是陶弘景、皇甫谧、乐壹和尹知章四家。《鬼谷子》的版本有20余种,最常见的是道藏本及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江都秦氏刊本,民国时期《四部备要》本有篇目考等附录。当代房立中教授主编《新编鬼谷子全书》很完备,郑杰文教授的《鬼谷子研究丛著》也值得参考。

纵横总则:或开或闭是宇宙万物变化发展的普遍规律,所以捭阖是大道。捭阖纵横,即大开大合、纵横驰骋,这是纵横家的总则和基本思想方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