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枇杷树

(2023-02-08 08:40:16)
标签:

文学/原创

枇杷树

 

小区的院子里,种着很多树。站在阳台上,或是一打开门就可以看见,有桃树、杏树、李子树、梨树、柚子树、枇杷树等等。开花的时候,如火如荼,满院芬芳,成熟的时候,鹊笑鸠舞,果香飘荡。一直以为,与这些一起成长的果树很熟悉,不管是花型、叶状还是味道。直到今年的冬天,我突然惊叹枇杷树开花了,才意识到,从小就熟悉的枇杷树,居然是在冬天里开花。

或许是离开老家多年,早已忘记了一些花开的时令,或许是从来就没有刻意去记住过,只是悄悄地住在我心里的某一角落。其实,第二天我就发现邻居家的桔子树旁就有一棵枇杷树,而且枝桠还伸在墙外,只要我出门一抬头就可以看见的,而我竟然也熟视无睹。

果然,在这个天寒地冻的季节,枇杷树上,却开满了乳白色的小花朵,五片花瓣,密密匝匝,在浅黄色的花托衬映下,犹如一座座微型宝塔。椭圆形的叶子又大又长,状似琵琶乐器,有锯齿的边缘,背面有细细的茸毛。咋看,枇杷树是如此的葱茏,也是如此的不起眼。

枇杷树又叫芦橘、芦枝,属于蔷薇科常绿小乔木,果实是淡黄色的,表面光滑,果肉细软,果汁香甜。

记得小时候,每当感冒咳嗽,母亲总是会摘下几片枇杷叶子,清水洗后放在锅里加冰糖烧水喝,这样感冒很快就好了。据说枇杷止咳露的主要成分就是叶子,而鲜枇杷的果肉不仅香甜,也有治肺燥咳嗽以及预防流感的功效,甚至树皮、树根都是治病的好药材。

冬天的枇杷树,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笔下是“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在杜甫的田舍里又写道“榉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可见诗人无论在什么季节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个写了它外表的惊艳,一个写了它内在的幽香。

而宋代诗人戴敏曾在写初夏的诗里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可以想象在绿意蔓延的夏天里,吹着淡淡的风,站在乡野成片的枇杷树下仰望,那鲜活水灵的果实该是多么的诱人,那金黄亮丽的盛装该是多么的迷人。

在这个萧条的冬季,北风猖狂,掠去了桂花的清香,寒露凝冰,冻伤了菊花的笑脸。而唯有枇杷树,傲视严冬,凌寒独开。风霜的飞刀没有让你的头颅低下,雨雪的冷箭没有击中你含苞的梦想,你独立寒冬,披露含霜,气定神闲地演绎着冬天里的春天,其实你比梅花开得更早,但你从不去炫耀,也无需争辩,静静地居住在自己的天地里,因为你有足够的冷峻和内敛。

枇杷树在冬天开花,春天结果,看似多么反常的逻辑,却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在逆境中成长,就是胜利的佼佼者。或许,你不能选择在姹紫嫣红的春天与百花齐放,也不能选择在天高云淡的秋天同瓜果飘香,那么,你在逼仄的处境里,没有绝望,唯有以百倍的精神来抵抗寒风的肆虐,没有悲哀,而是以傲然的风姿来迎接一场冰雪的洗礼。你懂得,这何尝不是人生旅途中,一种获得成功的经验。

站在枇杷树下,怀着与生俱来的亲切与喜欢,带着久别重逢的温暖与感动,有淡淡的花香袭来,穿透流年,清寂悠远。我分不清这是小时候熟悉的味道还是记起了多年前的自己。不然,为什么,在这不经意的情境里,恍若梦境,我依稀感觉到,这芬芳还是从前的芬芳,不管我是忽略还是忘记,一直都在最美的光阴里,静静地飘香。原来,穿越了时光的曲折,我们依然息息相通。

人的一生其实也像枇杷树,即使环堵萧然,也一样要装着梦想与希望,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依然可以凌寒怒放。

成熟的枇杷味道甜美,营养颇丰。根据相关文献及权威部门的检测认定结果,枇杷不论是叶、果和核都含有扁桃苷,枇杷中有各种果糖、葡萄糖、钾、磷、铁、钙以及VAVBVC等,并且其胡萝卜素含量在各水果中居第3位。

除了鲜食外,还可以将枇杷果肉制成糖水罐头或酿成枇杷酒。

枇杷树冠整齐美观,可作为庭院绿化和风景区绿化树种,同时由于枇杷树生命力强、生长迅速、遮荫效果良好、耐修剪、花粉无刺激、落叶时间一致、挂果时间长,是一种优良的道路绿化树种。

枇杷作为降高温、固碳型植物,在众多园林植物中,生态功能表现突出,尤其是滞尘能力最强。对保持水土、美化环境、改善生态条件有很好的作用。根据一些城市的应用情况,枇杷树在滞尘能力、固碳能力、水分利用率、降温能力等方面均有良好的表现。

枇杷果实中含有坚核,民间常将其作为健康长寿、子嗣昌盛的象征,常将枇杷树与石榴树搭配栽植,寄托“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枇杷的果实黄色如金,被誉为“黄金丸”,象征财富殷实,因此枇杷树也常与柑橘树配植,表达“招财进宝”的愿望;

在园林配景中,还将枇杷树与银杏(白果)搭配,寓意“金玉良缘”的赞美与祝福之情。在绿化造景中,将现代景观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对提升地区的文化内涵有很大的帮助。杜甫诗“杨柳枝枝弱,枇杷对对香”,生动地勾勒出枇杷的形、色、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