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朝人总能找出一万个喝酒的理由

(2023-01-14 08:48:17)
标签:

文学/原创

唐朝人总能找出一万个喝酒的理由

 

唐朝人嗜酒,上到皇帝老子下到市井小民,从漠北到岭南,从妓院到寺院,只要有酒的地方,就有一个喝上头了的唐朝人。

为了喝酒,他们能找到一万个理由。传统节假日喝酒。宴客践行亲朋好友喝酒。参军、打仗、祭祀神灵喝酒。登高写诗喝酒。埋怨社会不公人心不古喝酒。久而久之,唐朝人训练出了非凡的酒量。其中的酒届扛把子当属大诗人李白。他的酒量多大呢?李白首席大迷弟杜甫说他: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一斗酒有多少?在唐朝,斗分为大斗跟小斗。分别为6000毫升跟2000毫升,折算成现在,就是5斤到12斤之间。按照当时的发酵技术,酒一般是十几度。李白一场喝下来,差不多最高是三打夺命大乌苏。

唐朝天宝元年,即公元742年的一天,一位中年男子腰佩宝剑,骑着高头大马,春风满面地走在都城长安的大街上。他看着周围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他就是唐代著名大诗人李白。

时年42岁的李白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了大唐帝国的中心长安城,他即将进入翰林院,开始鲜衣怒马的长安生活,他更企盼着可以为大唐建功立业,千古留名。

李白走在长安城的街道上,只见满眼的金碧辉煌,商贾云集,热闹非凡。更让李白高兴的是,热闹的街市上,酒肆林立,五彩缤纷的酒旗迎风招展,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酒香。

李白酷爱喝酒,他曾经风趣地说道:“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黄泉。”酒肆林立的长安城对李白来说多了一分趣味。那么,长安城内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酒肆?李白又为什么那么爱喝酒呢?

唐朝时期政治开明,经济发达,国力强盛,创造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天下太平,国家繁荣富庶,百姓安居乐业,这些都为饮酒成风打下了基础。唐朝的几代君主都喜欢饮酒。

唐太宗曾经亲自写诗鼓励饮酒,诗中说:“欢乐难再逢, 芳辰良可惜。玉酒泛云罍, 兰肴陈绮席。”为了随时喝到美味的葡萄酒,唐太宗不惜亲自酿酒。上行下效,唐代饮酒之风盛行。有诗描写道:“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每到大小节日,皇宫内歌舞升平,觥筹交错;寻常百姓家也是热热闹闹,酒酣耳热。

对于唐朝的诗人来说,酒更成为吟诗作对、启发灵感的佳品。有朋友远道而来,与老朋友相聚表达喜悦之情要喝酒,称为“接风酒”,比如白居易的“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送别朋友,表达惜别之情,也要喝酒,称为“践行酒”,比如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即便一个人,得意时可以借酒助兴,失意时可以借酒浇愁,比如李白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启发了诗人的灵感;诗,赋予了酒不同的浪漫与情感。诗酒交融,奔放豪迈。

相传,唐玄宗喜好艺术,将国内最优秀的文人,都安置在大明宫翰林院中,以备随时传唤,翰林学士们并不参与政事,但经常与皇帝嫔妃们欢歌宴饮,交流切磋各种艺术,在这期间,大诗人李白以翰林待诏的身份受到唐玄宗的赏识,经常参加宫廷宴饮,创作了不少诗歌佳作。

强大、富饶的大唐王朝,孕育出璀璨的文明艺术成果,唐代诗歌成为时代经典。而唐代的诗酒文化之所以盛行,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长安城内,有许多外国女子开的酒馆,兴盛一时。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自中国汉代开通丝绸之路以来,在大唐的都城长安,胡人随处可见。擅长经商的粟特人主宰着西市的贸易;于阗人以绘画而赫赫有名;高昌的乐人经常被皇室选中,前往宫廷演奏;而来自波斯的女人,以经营酒肆为生,被称为“胡姬”。

胡姬的酒肆内,贩卖的大多是西域传入的“洋酒”。酒肆内,年轻貌美的胡姬能歌善舞,富有异域情调和浪漫色彩,受到诗人、商人的广泛欢迎,在胡姬的酒肆内喝酒,成为一代风尚。

除了李白,还有大批诗人都喜欢光顾胡姬的酒肆,并为胡姬留下了不少诗作。贺朝挥毫泼墨,写下:“胡姬春酒店,弦管夜锵锵……上客无劳散,听歌乐世娘。”李贺也描写过胡姬歌声的优美动听,“卷发胡儿眼睛绿,高楼夜静吹横竹。”

那么,诗人笔下貌美的胡姬究竟长什么样呢?在西安博物院收藏有一件珍贵罕见的胡姬俑。她眉高眼深,鼻子略宽,脸庞圆润,嘴角微翘。有趣的是,她一副异域女子的模样,身上却穿着汉人的襦裙。丝绸之路的畅通,使得繁华的长安城,吸引着全世界人的目光,东方的丝绸和茶叶从长安出发,一直可以抵达罗马。西方的金银和珠宝,也被源源不断地运往长安,兼容并蓄的唐朝广泛吸收着异域的文明,也促进了唐代诗酒文化的繁荣。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有许多充满异域风情的酒器,金银酒杯,件件精美,工艺巧夺天工。图中的这件镶金玛瑙杯,更是一件造型独特的酒器。

玛瑙杯依色取巧,物随其形,工匠用玛瑙石的一端,雕琢成活灵活现的兽头,兽头呈牛头形,兽角又像羊角。一双圆睁的眼睛,炯炯有神,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兽嘴部分用黄金制成,金灿灿的兽嘴与玛瑙的红色形成强烈的反差,相得益彰。兽角的雕刻,运用玛瑙的天然俏色,上红下白,表现出羊角的质感;同时,这两只兽角,又以优美的造型连接杯身的两端,成为玛瑙杯的把手,非常巧妙。

缠丝玛瑙,原料来自于国外,酒杯造型酷似兽角,也来自于国外,被称为“来通杯”。使用的时候,从大的杯口注酒,拔掉金塞,捧着喝,以示虔诚。

温润似玉、俏色精美的酒杯,与西域美酒相映成辉,更让大唐诗人们迷恋不已。长安,有着说不尽的繁华,它存在于那些壮美的唐代诗篇中,也存在于这一件件精美的酒器中。

唐朝人喝什么酒。众所周知,现代的酒主要分成三类:发酵酒、配制酒、蒸馏酒。在唐朝蒸馏技术尚未成型,因此只有发酵酒跟配制酒。发酵酒——米酒、葡萄酒

发酵酒中喝得最多的就是米酒,通过酒曲(酒醅)酿造。中国人很早就掌握了制曲技术,酿酒技能也是满点。

经过晒曲煮饭、开酿发醅,刚酿成的酒混杂着酒糟,在压榨或竹编器具过滤之后即可饮用,称为“生酒”、“生春”,即“浊酒”。

这类酒就是大唐中产阶级的口粮酒。酒体里面还有酿酒微生物,所以呈现出绿色,是为“绿蚁新醅酒”。

像杜甫这类普通贫困阶层也喝浊酒。有朋友去杜甫家拜访,在那个被秋风吹破的茅草屋内,杜甫招待朋友喝的是更加便宜的旧醅浊酒。因为保质期的问题,旧醅的质量低于新醅。大唐的酒,越陈越不值钱。

大唐的权贵阶层喝的“大唐茅台”是清酒。新醅的浊酒经过进一步过滤成为清酒。价格高昂,一斗就要一万钱,一般的穷逼也喝不起。权贵阶层还会喝另外一种发酵酒——葡萄酒。

贞观十三年,唐太宗大破高昌之后带回了马奶葡萄种子和酿酒方法,在宫廷中种植,并亲自研究配方酿制了葡萄酒。李家自酿葡萄酒,闻之芳香、入喉辛辣,被疯狂安利给群臣。于是葡萄酒逐渐从权贵圈子里流行起来,风靡长安。

配制酒就是,以米酒为基础,加入花果草木或者特定功效的中药而配置成的酒。大唐的配制酒中果酒、花酒、竹叶酒百花齐放,而药酒独树一帜。

酒为百药之长,而最擅长以酒入药的,当属唐朝人。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就收录了63种药酒的配方,从治病到养生保健一应俱全。其中比较出名的有过年喝的屠苏酒,据称是“一人饮,全家无疫;一家饮,一里无疫”

没有酒,大唐夜生活该多么寂寞。大唐都城长安实施宵禁制度,在休市之后,大家会到坊内开启夜生活。酒就是坊内繁闹生活最好的催化剂。不少酒家会雇佣美貌胡姬招揽顾客,胡姬便是西亚、中亚充满异域风情的美女。大唐的艺妓还会特地画上时下流行的酒晕妆。

上到王公贵胄,下到黎明百姓,都热衷于夜生活,而夜生活从来少不了酒的陪衬。因为有酒的陪衬,唐宪宗在那一夜为杜秋娘吟唱的《金缕衣》留下热泪。因为有酒的陪衬,白居易为商玲珑独创词牌“玲珑四犯”。因为有酒的陪衬,宰相元稹与才女薛涛上演激情的姐弟恋。进了坊内,喝就完事儿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