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建筑石头的史书
(2022-12-09 09:14:40)
标签:
散文 |
欧洲建筑 石头的史书
到欧洲旅行,被欧洲建筑的典雅所吸引,流连忘返于它的华贵。这个好看那个也好看。一座座教堂,一个个古城堡,这些精致而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建筑实在令人眼花缭乱。
在欧洲,人们甚至把建筑称作“石头的史书”,认为从中可以通览人类的文化史和文明史。例如,中世纪的欧洲,宗教统治根深蒂固,在建筑艺术中也鲜明地体现出来,建筑史上有名的。“哥特式建筑”,几乎反映了整个中世纪时代社会生活的复杂内容。
欧洲建筑是分布在欧洲的古代建筑的统称。其风格在建造形态上的特点是:简洁、线条分明、讲究对称、运用色彩的明暗,鲜淡来对视觉进行冲击。在意态上则使人感到壅容华贵,典雅。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欧洲建筑风格包括:巴洛克建筑、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哥特式建筑、古罗马建筑、浪漫主义建筑、罗曼建筑、洛克克风格、文艺复兴建筑。
相信大家看到一些欧洲的建筑,第一反应一定认为是欧洲的,因为它特别,它与中国建筑不同。有去过欧洲的人便可以指出,这是索菲亚大教堂,这是伦敦桥等等。那我们经常听到所谓的罗马式、希腊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哪又是如何来分别的?
整个欧洲,不管聊什么都可以说:先有希腊文明起其先,后有罗马文明承其后。整个欧洲都是建立在希腊、罗马文明之上。
欧洲建筑按照年代来划分第一个就是希腊式建筑。希腊式的建筑非常容易辨识,三角形的门楣,下面一根根的希腊柱。就像古希腊先贤阿基米德所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罗马人对建筑工程的重大贡献,是发明了一种被称为“黏浆”的万用材料,这是一种用火山灰岩、石灰和水拌成的石浆,再加上碎石或碎砖,用之于建筑业,非常坚固,又增添色彩。这就是世界上第一种足以支撑大跨度建筑的混凝土。罗马人发明了混凝土,从此大拱门、大圆顶、大拱顶就都能独立,而无需像古希腊建筑那样靠许多柱子来支撑了,从而成为世界建筑史上划时代的创举。
古罗马诗人霍雷斯说过,我们罗马人征服了希腊,可是文化上却被希腊所征服。所以罗马人的建筑也就是在希腊建筑基础上加上拱。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随着君士坦丁大帝的去世,分成东、西罗马帝国。而东罗马帝国随着东进,与东方文明的交融、碰撞,形成了与罗马式大同小异的建筑风格,拜占庭式建筑。
如何辨认拜占庭风格,主要是看它的顶。和罗马式一样,在建筑上加一个大圆顶,但风格又有所不同。罗马式直接加个半圆,而拜占庭式则是在半圆的底部略微内收,就像是一个洋葱头。
因为帝国的分裂而导致两个宗教产生,最后影响各自建筑形式的发展。所以在欧洲罗马式建筑与拜占庭建筑可谓泾渭分明。我们把欧洲切一半,罗马式的在西边(像法国、意大利),而跑到东边就都变成了拜占庭式建筑(像捷克、波黑)。
罗马帝国覆灭了,基督教却在欧洲生根发芽,到了中世纪天主教成为了西欧的唯一宗教。神权时代来临。绝对的权力带来绝对的腐败,天主教在西欧一家独大之后,所谓的神权大于皇权。出现了赎罪券、十一税等为天主教搜刮了大量的财富。
原来希腊式、罗马式风格通通不要。什么三明治、包子、洋葱,都站一边。为什么要高?天主教徒相信人生最后要面临的四件事:一、死亡。二、审判。三、天堂。四、地狱。(这是所谓的万民四未)。
第一件事,死亡。人死后要葬在墓地,欧洲人的墓地就是教堂。死了之后由神灵对你审判。要是身前是个坏蛋,直接下地狱。要是个好人,恭喜你,你就可以与耶稣、玛利亚、天使和圣人相聚。他们组成天上的教会,在那里看到天主,与至圣圣三生活于爱的共融内,并为我们转祷。
那么,问题来了。下地狱的话还容易点,棺材原本就是埋在地下的,带个锹,往下挖挖就到了。可是好人要咋办?他们可是要与耶稣、玛利亚、天使和圣人相聚的。
在哪聚?天堂。天堂在哪里?天上。于是当时的人们就想把教堂建高,造的高,才能越加的接近上帝。原来希腊、罗马、拜占庭式哪些大圆顶通通不能要。因为顶重,就要用又厚又重的石墙去支撑,从而导致建筑高不起来。改用尖塔,为了让建筑更高,还发明了 飞扶壁。
飞扶壁是一种起支撑作用的建筑结构部件,凌空跨越下层附属空间(如走道、小祈祷室等)连接到顶部高墙上肋架券的起脚部位,用于平衡肋架拱顶对墙面的侧向推力。由于飞扶壁通常以半个拱券的形式出现,所以又称飞券。既然是宗教建筑,哪当然会与上帝息息相关。上帝说了啥?
哥特式建筑上的玻璃百花窗其功用主要有三:减轻建筑的整体重量,使得可以建的更高。透光。花窗玻璃造就了教堂内部神秘灿烂的景象,从而改变了罗马式建筑因采光不足而沉闷压抑的景象,并表达了人们向往天国的内心理想。(玻璃着色主要以蓝、红色。蓝色代表天堂,红色代表基督之血)。
古时欧洲和我们中国一样,读书识字只是贵族们的权利。老百姓不识字怎么办,好在每个星期都要去教堂。于是就用彩色玻璃在花窗上拼出一幅幅的圣经故事。教徒可以根据图案来理解圣经。
文艺复兴。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复兴文艺,复兴什么时候的文艺?罗马、希腊时期的文化,艺术。文艺复兴这四个字从背景、起因、发展等又是一个专题,赵导以后有机会和朋友聊。今天我们只讲建筑。
文艺复兴式建筑的特点很简单,左右对称。从中间一分为二。左边一根柱,右边一根柱。左边一扇窗,右边一扇窗。左边一扇门,右边一扇门。
巴洛克式是个统称,更应该把它叫做风格,风格之下有巴洛克式的建筑、巴洛克式的家具、巴洛克式的服装等等。
巴洛克式风格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之前的文艺复兴时期为意大利带来了大量的财富也权势。于是意大利人原本的文艺复兴建筑,添上新的华丽、夸张及雕刻风气。从而形成了巴洛克。
关于如何辨认巴洛克式风格,四个字——无金不巴,没有金色就没有巴洛克。如果你看到一样东西(建筑、家具、服装等等),从里到外,从上到下,都是金光闪闪,巴洛克就是他了。
洛可可式是巴洛克末期风格的代表。洛可可风格其实更应该算是一种室内装饰风格。我们可以把洛可可看做巴洛克2.0版本——更加的奢华、更加的金碧辉煌。
在欧洲除了上文所说的哪些皇帝、教皇、贵族们建的“高大上”建筑之外,还有平民式的建筑风格。
以前的老百姓没有皇室贵族这么有钱,他们的房子多数都按照当地的气候地形所建。例如德国山形墙建筑,中间高,两头低,它外立面像我们汉字的山,顾得名----山形墙。那为什么德国人要建这种山形墙的建筑,原因很简单,德国的气候。
德国的气候类型是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这种气候很像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就是冬天冷夏天热。冬天一到德国入目所见,白雪皑皑。如果把房层建成平顶的话,以前也没有现在的建筑科技,雪越压越厚,直接就把房子压垮。于是德国人就发明了山形墙,便于雪的滑落。
山形墙这种建筑风格并不是德国独有,世界上只要冬天下雪的地区都会出现这种风格,例如中国的东北、欧洲的瑞士等等。
在地中海沿岸,看不到像德国山形墙之类的建筑。其特征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终年无雪,所以古时候人们选择平顶式建筑,并在外墙漆以冷色调(多以白色、蓝色为主)。用来反射阳光,降低室内温度。
欧洲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那里文化起源早,意蕴深厚,源远流长,在这种特殊的文化背景下,也生成了相应的欧洲建筑文化建筑凝聚了丰富的知识,在岁月上镌刻历史的重要标本,因此,也就呈现出了属于自身的建筑风格对欧洲建筑文化进行学习和了解,所体会的是迎面而来的自由和浪漫,彰显了生命的随心所欲和舒畅,从而呈现出的是风格不同的建筑风格与特色研究欧洲建筑文化。
对于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关键词欧洲;建筑文化;认识;相关问题谈到欧洲建筑,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幅幅美丽的风景油画,姿态多样豪华的宫殿,庄严耸立的教堂,安宁清晰的田园风光顺着欧洲文化的历史长河寻找,在地平线上会看到一个个美丽的建筑拔地而起,给人一种震撼、崇尚感中国建筑行业需要借鉴欧洲建筑这种特殊的气息和特点,取长补短,不断进步。
建筑文化的研究分析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生成了建筑文化这种地域文化特色与物质内容相互融合的靓丽风景是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相互作用的重要产物。时代的不同,也会展现出不一样的建筑文化风格与内涵欧洲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随着时代的变化,建筑文化也呈现出了不同的特色,给人一种浪漫、神秘的想象力,展现出了不同的表现形式,在艺术方面,完美的结合起了丰富的艺术形式与艺术精神内涵另外,建筑文化与区域文明之间存在明显联系,不同的区域文明呈现不同的建筑形态,宗教、民俗等均造就了不同建筑形态综合上述几点分析能够得到建筑文化与时代变迁、区域文明和技术水平等之间具有联系通过分析欧洲古代建筑,不难发现工业革命前欧洲古代建筑主要是以石块垒砌为主,且建筑文化主要为古希腊、古罗马、拜赞庭和哥特式等建筑文化工业革命后期,欧洲工业水平和科技能力更为先进,建筑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如埃菲尔铁塔、水晶宫等建筑而现阶段,欧洲建筑文化得到极大发展,各类创新建筑不断增多,如生态建筑、多功能建筑等。
古希腊建筑文化该地区建筑文化的突出特征是崇高、和谐、完美、和谐单一的通过几个词汇是难以将这些建筑的内涵和气势体现出来的,由于这些古老艺术本身就蕴含了深厚的学问帕特农神庙、雅典卫城,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听过这些建筑的名字,但是从未深刻地认识到它们到底属于何种建筑,其实它们就是古希腊建筑的典型代表,一些整齐的石头柱子,标准的矩形,非常精准的黄金比例,总结起来,有以下特征存在于古希腊建筑中。
第一,平面式或的矩形大殿和厅堂在中间,四周是柱子,环柱型的建筑形象通过阳光的照射,虚实的变化以及多样化的光影变化,完全没有了封面墙的封闭感;
第二,柱式的形态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多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和人像柱等都属于非常美妙的雕刻艺术在古希腊具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古建筑群那就是雅典卫城,它属于公共型的综合式建筑,很多宗教活动都会在这里召开。
在公元前5世纪时修建起了这座建筑,很多精美的雕刻艺术都被融入了古希腊建筑汇中在雅典卫城内,包含着神庙这个重要建筑,主体建筑是帕特农神庙在公元前447-432年间修建的帕特农神庙,被修建于卫城的顶部,其宏伟的形象可以在雅典的各个角度和位置进行观赏而且,这座建筑时通过典型的长方形回廊式列柱进行修建,多为多里克型的柱子各有八列柱被修建于东西两面,两边是17根南北长70米,东西宽为31米在19米控制东西两个立面山墙顶部和地面的距离,也就是在1931之间控制其比例,与黄金分割比非常接近,给人一种优美无比的感受还将一条爱奥尼亚式的装饰带安装到了神庙的墙壁上。
雅典人民庆祝重大活动的画面都用浮雕的形式被展现了出来从门廊到南北两面墙都有这个浮雕的身影,连为一体,绕行一周一共有500多个雕刻任务,总长度超过了160米全盛时期的希腊主要以帕特农神庙作为代表性的建筑是希腊的国宝,在人类的艺术宝库中,它也属于一个璀璨明珠[3]22古罗马建筑古代罗马是著名的帝国国家,它横贯亚非欧三大洲其中,罗马建筑文化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到了希腊建筑古典柱式和建筑技术的上的影响,广场、凯旋门和纪功柱等建筑也较为常见,同时,浴场、剧场和圆形剧场也越来越华丽宏大随着时代的发展。
罗马建筑文化开始在欧洲其他地区和国家广泛传播,在欧洲的很多地区都能够看到罗马建筑文化的身影,地方情调和神采特色鲜明总结来讲,当时罗马文化主要有这样的特征首先,教堂是罗马式建筑的主要特征如同古希腊的神殿艺术一般宗教信仰在那个时代非常强烈,所以,教堂被视为重要建筑类型也不足为奇。
此外,教堂也是那时最有学问、设备最好、最富有的结机构。其次,先进的施工技术,拱顶是罗马式建筑设计与建筑的重要出发点再次,古希腊文明内的建筑风格在古罗马建筑中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此外,也构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神是古希腊建筑的中心,更多表现为精神上的寄托,而以人为中心则是古罗马建筑的主要特征和出发点,注重享受物质生活与歌颂个人维特鲁威是古罗马著名的建筑理论家,他主张建筑要坚持配置、均衡、适宜、经济、规则的特征在这一系列建筑原则和理论的指引下,我们就可以发掘出古罗马建筑内崇高、和谐的特征拜占庭帝国建筑文化特征在这个时代的建筑,主要呈现出苍穹顶、整个造型突显中心,在独立的柱子上把苍穹顶支撑了起来。
这种建筑结构彰显出了色彩夺目、自由的文化底蕴和特征君士坦丁堡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建筑最辉煌的代表,东正教也以此为核心教堂极圣时期的拜占庭帝国也以此为纪念碑欧洲建筑文化风格特征分析。装饰性特征总的来讲,欧洲建筑富贵华丽,沉稳豁达,具有张扬的色彩,典雅的格调,鲜明的对比;匀称的建筑群体,有条有序;按照自然共存,人和建筑共存的理念进行设计,和四周的景物交相呼应造型也非常美观,主张修建起大同小异的个体建筑,表面上看不出什么不同,但是实际上却很大的改变单体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