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孟庙历史文化在这里积淀

(2022-09-26 08:36:55)
标签:

文学/原创

孟庙 历史文化在这里积淀

 

孟庙、孟府、孟林历经风雨沧桑,不仅以巍焕崇闳、富丽堂皇的古建艺术风姿享誉中外,而且还以意涵丰富、数量众多的古代碑刻名显于世。碑刻主要内容分为牒敕祭文碑、拜谒题咏碑、修建纪事碑、族谱图像碑、历代征集碑等几大类,以其朴实无华的质地,包罗万象的内容,丰富多样的形制,记录了古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历代沿革的珍贵史料,保留了历代王朝对孟子儒家思想优复崇礼最真实、最直接的历史信息,展现了诗、词、歌、赋文学体裁的经典魅力,展示了篆、隶、真、草、楷书法艺术的绚丽多姿。

牒敕碑主要内容是对孟子、孟氏后裔封赠、优免的公告、文书、诏书、敕令,记述了宋、元、明、清对孟子及其父母以及孟氏后裔的优复褒崇、封赠隆礼等内容。祭文碑主要是明清皇帝和各级官吏祭祀或祭奠孟母、孟子时表示哀悼的文章或宣读的祷祝之辞,颂扬了孟母、孟子的功德业绩。祭文碑赞誉了孟子继承儒学正统,加以发扬光大的功绩,抒发了主祭者对孟子的恭敬钦羡之情,表达了对孟子岩岩泰山气象的景仰。

拜谒题咏碑是拜谒者来孟庙、孟府、孟林时留下的题咏、题诗、题记、题名等。拜谒者既有康乾盛世的缔造者康熙、乾隆皇帝,也有地位显赫、政绩卓著的高级官吏,既有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地方官吏,又有淡泊名利、满腹经纶的文人雅士,他们羡慕先贤孟子的学识功绩,纷纷前来瞻仰拜谒,以诗、词、歌、赋等形式题咏,发出由衷赞誉与慨叹,内容丰富,情深意切,洋溢着浩然正气。

修建纪事碑主要记述了孟庙自北宋创建后三易其址,几经坍毁,几经重建,从最高统治者到各级官吏或“薄捐己俸”或“各捐己资”或“命工协力”或“鸠工庀材”,不遗余力修葺孟庙、孟府、孟林,50余次维修,建制由小到大,由简到繁,日益完备的发展过程,同时叙述了对孟子的尊崇与评价,赞誉了孟子的历史贡献。

族谱碑详细记载了孟子嫡系后裔、翰林院世袭五经博士的名字、袭职、子嗣情况,是研究孟氏宗族世系的珍贵资料。

图像碑多为孟子像,刻画线条流畅,形象逼真,神态泰然,英风凛凛。透过画像,仿佛看到孟子睥睨王者的浩然正气,穿越千年,如在眼前。

历代征集碑多为明清时期孟氏后裔收藏和近年来文物工作者收集的一些珍贵碑刻,既有保存完整,字体清晰,是古代书法史上由篆到隶过渡时期极为珍贵的汉碑精品之作;又有掩灭先轨,散绝后贤,保留秦篆书体原貌秦碑范本;还有敦促官吏要体恤百姓,善待百姓,为百姓办事的古代廉政文化的形象代言碑,警醒后人反刍,警示后人思考。

孟庙、孟府、孟林碑刻是古代留给人们的文化宝藏,它们万劫余生,穿越时空,保留至今,其蕴含之丰富、价值之珍贵远非一篇文章所能概括,其原真性、史料性远非一般方志史书所能比拟。在党和国家日益重视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新形势下,它们的价值会更加凸现出来。

《孟庙 孟府 孟林碑刻集》完整地把这份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保存下来,流传下去,使之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永放异彩。此书定能带您走进孟庙、孟府、孟林这神圣的文化殿堂,走进孟子,走进孟子故里,领略古代碑刻文化的不朽篇章,感受孟子留给世人的智慧财富。

多年来,对孟子的思想、文化、历史虽也能顺口讲出,可从来还没有亲身的去感受过孟子文化的博大精深,于是在一个秋天的日子,伴着温馨恬静的阳光,我来感受孟庙的深邃。

“鲁国”出了两个“圣人”,孔圣人孔子和亚圣公孟子“近在咫尺”,只有几十里地的距离,而且孟子的老师正是孔子的孙子孔伋即子思。孟子所著《孟子》一书,是他一生的成就所在,为儒家的学说奠定了基础,自宋代以后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书,从而孟子也被加封为亚圣公,也就是说孟子的地位仅次与孔子,其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合称“孔孟之道”。

孟庙是历代祭祀孟子之所,为一处长方形、具有五进院落的古建筑群,始建于宋朝,历经金、元、明、清重修和扩建,达38次之多,才具有现在的规模。现存孟庙为清代康熙年间所建,以主体建筑亚圣殿为中心,南北为一中轴线,左右作对称式排列,逐院前进,布局严谨,建筑雄伟,格局迥异,是国内宋元至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代表作品。庙内古树苍郁,葱笼茂密,堪称奇观。

孟庙的正南门为“棂星门”,“棂星”即灵星,又名天田星,《后汉书》记载,汉高祖祭天祈年,命祀天田星。天田星是二十八宿之一“龙宿”的左角,因为角是天门,门形为窗棂,故而称门为棂星门。古代汉族传说棂星为天上文星,以此命名意味着孟子为天上星宿下凡,象征着天下文人学士集学于此,孟子文化源远流长。孟庙的棂星门高大威严、精致华丽,使庙殿似有或藏或露之感。

穿过“棂星门”,既是孟庙的第一进院落,扑面而来的是参天的柏树,枝如铁,干如钢,枝叶郁郁葱葱,那柏树的皮,犹如刀凿般的万千斑纹,显得倔犟苍劲。古人对孟庙的树木多有赞颂,如“满林松柏带苍烟”、“云烟松柏不胜情”等诗句,读来生动传神,确是描出了孟庙林木的特点。

院落的北壁正中为“亚圣庙石坊”。这座石门坊为四柱三门,柱为八棱,顶端装饰古瓶、朵云,类似华表。石坊东侧竖有明万历九年所立《邹国亚圣公庙》石碑。据碑文可知,这座门坊原为明代的孟庙大门,其建置年代,应在明万历九年之前。其石柱在“文革”时遭到破坏,被刻上诗句“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至今尚存。

第二进院落的砖铺甬道两侧尽是参天的古柏,翳天蔽日,雄伟苍劲,巍峨挺拔,形态各异,虽历经沧桑,依然枝干挺拔,使一切的生命在它们的面前显得苍白逊色。

孟庙古树奇观,其主要树种为柏树,还有少量的桧,古槐、银杏、紫藤等。这些古树多栽种于宋、元时期,至今仍参天拔地、青翠翁郁、森然茂盛。孟庙古树名木中有四大自然奇观:“古柏抱槐”、“藤系银杏”、“洞槐望月”、“桧寓枸杞”,历来为人们所称赞。尤其是柏树,其形状特殊别致,如虬如龙,如兽如凤,千奇百怪,姿态各异。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在其《题孟庙古桧一首》诗中赞美道:“爱此孟祠树,森然见典刑。沃根洙水润,含气峄山灵。阅世磨秦籀,参天结鲁青。方知樗散寿,只入列仙经。”这些千姿百态的柏树,不仅为宏伟壮观的孟庙增添了绚丽森然的色彩,而且使古老的孟庙更增加了历史的凝重感。

往北为“泰山气象门”,“泰山气象”4字来源于北宋理学家程颐之说:“仲尼天地也,颜子和风清云也,孟子泰山之岩岩气象也”。意思是孔子好比天地,有浩然正气;颜回就像和煦的春风、吉祥的云彩;孟子如同泰山中岩岩的气象,大气磅礴。此门之名即由此而来。进入此门后,即为第三进院落。此院东西各建有一门,名为“钟灵门”和“毓秀门”,清乾隆四年重修时,分别改称为“知言门”和“养气门”,是专门存放祭祀孟子所用祭器和祭品的地方。

院落最北三门并列,自东向西分别为“启贤门”、“承圣门”和“致敬门”。“承圣”二字,取孟子上继尧舜禹汤文武周孔统绪之含义。而“启贤”则含有赞颂孟子父母有“启毓圣贤”之贡献的意思。

穿“承圣门”而过,门内为第四进院落,院落正中为孟庙主体建筑“亚圣殿”,亚圣殿,始建于宋宣和三年,主体建筑坐落在院中的高台之上,葱柏掩映之中,石质檐柱,满布浅浮雕,刻云龙纹,屋面满铺绿色琉璃瓦。殿正中门楣上悬有清高宗乾隆御书“道阐尼山”雕龙巨匾,殿内迎门金柱上悬巨幅对联:“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禹颜”,亦为乾隆手书,大殿正中供奉1986年重塑的孟子衮冕像。整座建筑显得庄严神圣;宏伟壮观的亚圣殿,除用于纪念孟子之外,还是一处集古代建筑、雕刻、铸造、绘画于一体的艺术博物馆。它是古代建筑之典范,与曲阜孔庙的“大成殿”遥相呼应,相得益彰。

其后为“寝殿”,左右两侧建有“东庑”和“西庑”各七楹,是供奉对儒学特别是孟子学说有贡献的学者的地方,包括孟子弟子中出类拔萃的人物,以及历代弘扬孟子思想有贡献的学者,如韩愈、孔道辅、钱唐等。院中有“天震井”和“乾隆御碑亭”。

相传康熙十一年春,庙前演剧,忽日中声震如雷,闻者皆环顾失色,见阶前地陷有甓,圆痕,熟视之,乃井也,井不知始于何时,而一旦无故陷出,理不可解。”孟氏名曰“天震井”。清代诗人葛临绪曾有《题天震井》诗一首:古井澜翻近庙堂,天惊石破水泉香。汲来修绠原无底,洙泗渊源一脉长。“乾隆御碑亭”为单檐斗拱、黄色琉璃瓦覆顶的方形建筑,亭内立有乾隆皇帝手书《亚圣孟子赞碑》,故称此亭为乾隆御碑亭。

“寝殿”东侧“启贤门”内为“启圣殿”,其后为“孟母殿”。其间竖立着为数众多的历代碑刻,称之为“孟庙碑林”。碑林中保存着秦、汉、晋、唐、宋、金、元、明各代碑刻270余块。虽历经千年,仍大多完好,为历代文人学者所重视。这些碑刻书体精美,楷、草、隶、篆各体具备。其中西汉天凤三年《莱子候刻石》、东汉《石墙村刻石》、西晋永康二年《刘宝墓志铭》、元代仿刻秦李斯小篆《峄山刻石》等,都是世所罕见的珍品

“孟母殿”是祭拜孟母的地方,孟母“三迁择邻”、“断机教子”的故事早在西汉时期就被人们传为佳话,此后被历代当作教育的成功典范加以传颂。西侧“致敬门”内为一过道小院,四周墙壁上多为历代名人文士前来孟庙晋谒游览留下的诗词题咏。院内东西侧一雌一雄的两株古老巨大的银杏树参天而立,绿荫蔽满整个庭院。一株古老的紫藤萝旋转曲折地缠绕树干,一直伸展到树顶,是孟庙奇景之一。

徘徊在孟庙的古建筑群中,抚今思古,叩问历史,不由得令人感慨万千,孟子对后世的影响极大,有些甚至不逊于孔子。《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礼记·大学》讲得更加清楚:“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些孟子的名言滋养了中华文化,也是孟子毕生心血,孟庙的每一个角落也都将这种儒意文化体现的淋漓尽致。

孟庙,又称亚圣庙,位于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亚圣府街44号,为历代祭祀战国思想家孟子之所。独坐在孟府的小院里,感觉时光从身旁悄然流过,凝望着粉墙黛瓦的古建筑,仿佛一副被时代凝固的画卷,画中人正做着一个遗世独立的东方旧梦。所有的盛大、悲哀、卿卿我我,所有的不堪、荣辱,都在树木间沉默。几百年历史的砖瓦屋墙,风雅依然,散发着被时光侵染的温暖与暗香,萦绕在我的心间,盘旋在灰白的天际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