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
(2022-09-02 08:50:51)
标签:
文学/原创 |
也说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指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的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
欧洲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公元1500年的一千年间被称为中世纪,西欧的封建制度从罗马灭亡后的废墟上产生、发展起来。骑士制度同样也产生于中世纪的欧洲,是欧洲在封建化的过程中逐步产生、确立起来的封建附庸制度。中世纪中前期的欧洲国家是一种松懈的领土集合体。
“文艺复兴”的概念在14至16世纪时已被意大利的人文主义作家和学者所使用。当时的人们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直到14世纪后才获得“再生”与“复兴”,因此称为“文艺复兴”。
在14世纪至17世纪初,欧洲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及其代表人物对长期束缚它们的封建主义和神权思想日益感到不满。于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开展的一场关于文学、艺术、哲学、自然科学以及政治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等领域的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新思想新文化的革命运动。
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被称为人文主义,它的斗争锋芒直接指向了中世纪封建主义世界观,强调用人性,而反对神权,主张一切以人为中心,反对神的绝对权威;主张个性解放而反对禁欲主义,肯定现世生活,赞成追求自由和幸福;强调理性反对蒙昧主义,颂扬理性知识,重视人的聪明才智;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要求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以民族为基础的统一的国家。
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有: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
文艺复兴兴起的背景:
经济上:14世纪,随着工场手工艺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关系已在欧洲封建制度内部逐渐形成。
政治上:欧洲各国大众表现了要求民族统一的强烈愿望。封建割据已引起普遍不满,民族意识开始觉醒。资产阶级要求维护自身经济政治利益,打破旧观念。
文化上:意大利保留了较多的希腊罗马文化;大批学者逃亡意大利,带去大量古籍;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到欧洲,为文艺复兴创造了客观条件。
文艺复兴产生原因:中世纪的欧洲,贸易中心集中在地中海沿岸,意大利最早产生资本主义的萌芽,资产阶级希望冲破教会神学的束缚。商业城市的兴起,手工工场的发展,经济繁荣。大量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典籍从东罗马帝国传到了意大利。
新兴资产阶级的壮大。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才济济,汇集一处。意大利相对邻近东方,较早接受了东方文化(造纸术,印刷术)。黑死病在欧洲流行。教会严格控制人们思想,激起资产阶级与平民的不满。
文艺复兴运动作为一场弘扬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传播过程中为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奠定了深厚基础,也同时为早期的资产阶级积累了原始财富。
文艺复兴运动首发于意大利,后经传播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出现了著名的城市如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以及尼德兰等一系列新型城市,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茁壮发展,资本也开始源源涌入新兴资产阶级的囊中,为同时进行的新航路开辟,宗教改革以及今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提供了必要条件。
文艺复兴运动使正处在传统的封建神学的束缚中慢慢解放,人们开始从宗教外衣之下慢慢探索人的价值,作为人,这一个新的具体存在,而不是封建主以及宗教主的人身依附和精神依附的新时代。
文艺复兴运动充分的肯定了人的价值,重视人性,成为人们冲破中世纪的层层纱幕的有力号召。文艺复兴运动对当时的政治,科学,经济,哲学,神学世界观都产生了极大影响。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一场革命风暴,也被称为出现巨人的时代。
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城市的兴起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改变了以往对现实生活的悲观绝望态度,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而这些倾向是与天主教的主张相违背的。
在14世纪城市经济繁荣的意大利,最先出现了对天主教文化的反抗。当时意大利的市民和世俗知识分子,一方面极度厌恶天主教的神权地位及其虚伪的禁欲主义,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成熟的文化体系取代天主教文化,于是他们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
因此,文艺复兴着重表明了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一面,而并非单纯的古典复兴,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
资产阶级为什么要发起文艺复兴。
14世纪时,随着工厂手工艺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关系已在欧洲封建制度内部逐渐形成;在政治上,封建割据已引起普遍不满,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欧洲各国大众表现了要求民族统一的强烈愿望。从而在文化艺术上也开始出现了反映新兴资本主义势力的利益和要求的新时期。新兴资产阶级认为中世纪文化是一种倒退,而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则是光明发达的典范,他们力图复兴古典文化——而所谓的“复兴”其实是一次对知识和精神的空前解放与创造。
当时的意大利处于城市林立的状态,各城市都是一个独立或半独立的国家,14世纪后各城市逐渐从共和制走向独裁。独裁者耽于享乐,信奉新柏拉图主义,希望摆脱宗教禁欲主义的束缚,大力保护艺术家对世俗生活的描绘。与此同时圣方济各会的宗教激进主义力图摒弃正统宗教的经院哲学,歌颂自然的美和人的精神价值。罗马教廷也在走向腐败,历届教皇的享乐规模比世俗独裁者还要厉害,他们也在保护艺术家,允许艺术偏离正统的宗教教条。哲学、科学都在逐渐地在比较宽松的气氛中发展,也酝酿着宗教改革的前奏。
文艺复兴另一个重要原因是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灭亡。大批受到东方文化影响,还保留古罗马帝国精神的人才逃往意大利,带回许多新鲜思想和艺术,在罗马开办教授希腊语的学校,促使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形成。
文艺复兴的精神首先出现在早先受到摧残现在又逐渐恢复元气的意大利。也许在罗马建筑遗迹中生活的人们很容易重新对古籍发生热爱。一个强悍的北方种族已经在意大利北部建立了殖民地,变成了上层阶级。这个阶级没有因为意大利各城邦的内战而灭绝,虽然当时及后来内战都使得贵族大伤元气。但在别的国度,北方种族还要更纯粹一些,所以意大利在学术上先进的原因,应该到别的地方去寻找。
十三世纪的方济各会修士巴马的塞利姆本提供了一个线索。他指出,意大利与其他国家有一个重要的不同的地方。他说,在阿尔卑斯山以北的地区,只有城市的人在城里居住,“武士与贵妇们”则住在他们的庄园上,以便管理他们的闭关自守的封建领地;但是,在意大利,上层阶级却在城里拥有住宅,大部时间是在城里度过的。
土地的主人常住在他们的领地上固然可以使乡村得到一些好处,可是在交通不便的时代,乡居生活使人们没有多少机会交流思想,推动智慧的发展与创造。另一方面,在意大利北部,有闲的智识阶级的城居生活,却为文艺复兴的诞生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环境。
文艺复兴绝不限于文学。有许多因素结合起来造成了一次空前未有的智识发酵,虽然文学是最早而且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文艺复兴的前驱者是彼特拉克。在他身上我们看见一种与构成但丁诗歌基础的中世纪经院哲学迥然不同的精神。彼特拉克首先倡导恢复良好的古典拉丁语,以代替经院哲学派的非正规拉丁语;更重要的是,他竭力要恢复要求理想自由的古典思想的真精神。
彼特拉克的调子走在他的时代的前面,但十五世纪初年由于人们对古典文献的兴趣不断增加,有许多希腊人从东方来到意大利,他们能用现代语教授古语
德国文艺复兴的主流却通过研究圣经,促成了宗教改革。德国在学术上有了新的精力与兴趣,但没有采纳意大利人的自我修养的理想,也没有采纳意大利人的高雅的异教精神。在法国,意大利的精神比较契合,所以那里的运动,比在条顿国家更富于人文主义和审美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