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笔耕度暮秋》不能心宽似海哪来风平浪静

(2022-06-26 08:20:09)
标签:

文学/原创

《笔耕度暮秋》

不能心宽似海 哪来风平浪静

 

法国作家雨果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人生最大的修养是宽容。它既不是懦弱也不是忍让,不会嫉人之才,鄙人之能,讽人之缺,责人之误,而是察人之难,补人之短,扬人之长,谅人之过。

西方人有一句谚语: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用心付出的东西一旦无法挽回,那就不必再费心思去挽回,更没必要去埋怨,去懊悔。

老和尚养了一盆兰花,出落的清秀可人。一天,老和尚要外出会友,便把这盆花托付给小和尚,吩咐他悉心照料。一天,小和尚给兰花浇过水后放在窗台上,就出门办事了。不想天降暴雨,狂风把兰花打翻砸坏了。小和尚赶回来,只看到一地的残枝败叶,十分痛心。

等到老和尚回来,小和尚已经准备好受罚,可老和尚却笑了笑,一句责骂的话都没有说,小和尚很意外:那毕竟是老和尚最心爱的兰花呀。

小和尚就问到:“师傅,您不生气吗?为什么不责骂我呢?”

老和尚淡淡一笑,说道:“我养兰花,可不是为了生气的。”

简单的一句话,却道出了一种心宽似海的人生态度。我们养花不是为了生气,同样的,学习不是为了生气,工作不是为了生气,相爱不是为了生气,生活更不是为了生气。

生活中,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憎。你若感恩,世间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更不是命运给了你怎样一种生活,是你为自己选择了哪种生活。

人字有两笔:一笔写执着,一笔写放下。一个心宽似海的人,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风浪都能得到各种契机,保持一颗不强求,不妄念的心去努力地拼搏进取。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心若计较,处处都有怨言;心若放宽,时时都是春天。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能对你百依百顺的人,能让你如愿以偿的事都很少。

一位老人在50周年金婚纪念日那天,向来宾道出了她保持婚姻幸福的秘诀。她说:“从我结婚那天起,我就准备列出丈夫的10条缺点,为了我们婚姻的幸福,我向自己承诺,每当他犯了这10条错误中的任何一项的时候,我都愿意原谅他。”

有人问,那10条缺点到底是什么呢?她回答说:“老实告诉你们吧,50年来,我始终没有把这10条缺点具体地列出来。每当我丈夫做错了事,让我气得直跳脚的时候,我马上提醒自己:算他运气好吧,他犯的是我可以原谅的那10条错误当中的一个。”

《菜根谭》书中说:鱼得水逝,而相忘乎水,鸟乘风飞,而不知有风。鱼在水里自由自在畅游而能忘掉水的存在,鸟乘风飞行而可以不必知道有风的存在。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不为环境所拖累,人就可以活得轻松开心,顺其自然。心宽一寸,路宽一丈。若不是心宽似海,哪有人生风平浪静?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放下别人的错,解脱自己的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彼此之间的伤害很难避免。凡是看淡一些,不要满怀愤怒,怨气冲天。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心中装着怨恨,也就失去了阳光与温暖。 原谅别人,是放过自己,放下别人的错,就是解脱自己的心。

放宽心,少计较,少生气苏轼被贬到黄州,晚上他一个人去城里喝酒解闷。 路上遇到一个醉汉,醉醺醺地撞倒了他。 这个人也不道歉,反而骂骂咧咧地离开了。苏轼从地上起来,拍拍衣服,竟然没发火。他说:自喜渐不为人识。 苏轼也喝了不少酒,等回到家的时候,已经半夜了。“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家童就这样把主人关在外面,苏轼也不恼怒,跑去江边吹风。

庄子说: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一个人要是不把自己当回事,那就没有人能让他愤怒,让他生气。一个人的自尊太强、自我意识太强,别人稍微冒犯,他就立马反弹回去。把事情看得淡一些,把自己看的轻一点,生气自然就少了。

人活一世,短短几十年,没必要为了小事大发脾气,气大伤身,话多伤人,不如看淡看开,解脱自己的心,心平气和度过每一天。

人生短暂,应活得明白,通透。苏轼和王安石政见不同,在朝堂上斗了半辈子。等王安石归田,苏轼被贬,二人再次相见,却惺惺相惜,一笑泯恩仇。章惇把苏轼贬到海南,想让这位老友客死蛮荒,苏轼大赦之后,章惇的儿子章援给苏轼写信,希望苏轼对章家网开一面,不要打击报复。 而苏轼只说了一句:“但以往者,更说何益”。

 心灵是一个有限的容器,装得下仇恨,就放不下爱与温暖。人生有更多美好的东西在等待自己,不跟敌人计较,其实也是放过了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