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耕度暮秋》《孙子兵法》在人生战场的妙用
(2022-06-01 14:40:50)
标签:
文学/原创 |
《笔耕度暮秋》
《孙子兵法》在人生战场的妙用
《孙子兵法》之所以盛名经久不衰,是因为它不仅是一部军事著作,更是几千年华夏文明智慧的结晶。
《孙子兵法》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句句都是真东西,天马行空,龙吟虎啸。读者,长智慧,悟其道,存其精,用之妙在各人。因为《孙子兵法》一书写作背景是兵马俑时代,有他的历史局限性,说他是部伟大著作,是他的军事思想仍熠熠生辉,一直流传至今以至后人,如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不知彼不知己,则每战必败。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等等都是各行各业的宝贵遗产与智慧。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事物日新月异,兵法中的某些讲法应做适量的修正。
人为万物之灵,科学知识与时进,鲲鹏思维夺天机,琳琅满目高尖精,创新、创新、再创新!创出一个世界大震惊,龙蟠虎踞太师椅,八仙过海显神通,帏幄运筹论天下,日新月异高智能。
天马行空齐天圣,技超凡机器人,万无一失绝妙处,文韬武略有乾坤。宇宙太空很奇妙,星云璀璨漫无边,放眼探索奥秘多,变化无穷天地间。熟读孙子兵法,须牢记一点:那就是开放创新,要凌机应变,会化险为夷,善巧夺先机,能岀奇制胜。
一部《孙子兵法》,一千个读者,一千种读法,一千种看法,各舒己见。它既是一部兵书,也是一部可以指点做人做事的参考书。
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生活节奏很快的时代,人们也越来越讲究办事的效率。做事不拖沓,干脆利索的完成事的人就显得备受青睐,注重办事效率的培养。机遇有时候就是这样,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如果你没有迅速地作出决断,抓住最重要的时机,那么就会失去机遇,成功也因此不会到来。做人做事也是如此,优柔寡断的人很难取得别人的认同和信任,只有出手迅捷之人,才能更好地抓住成功的机遇。记住这些,弄懂《孙子兵法》的精髓所在,受益终身。
孙子曰:“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这实际上是一个心理战术,通过一定计策,扰乱对方的心智、推毁对方的抵抗意志,以达到出奇制胜战略目的一种作战样式。不动干戈,不浪费资源,完全是思维和智慧的力量。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 ,原文: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贻。
这一规律不仅为古今中外许多军事家所推崇,作为一种智慧,一种决策制胜方略,它同样适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适用于当前的经济领域。
成大事者有三戒,戒贪是第一。不贪心,就不会上当。所有的骗局,都是从“贪”字入手。这不是别人来骗你说工地上挖到宝,是你自己会骗自己。不要让你的欲望来左右你对利害的判断。懂得随机应变,不要在别人盛气的时候去攻击,知道退让。
不要因为愤怒,而忘了自己本来的目的,过于刚强,有时候也会毁了自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孙子·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出奇制胜,也许按部就班的努力已拯救不了平庸的人生,那么我们应该打破常规,找到加速前进的上升管道。
《孙子兵法.篇》说:“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遇事先动脑子,不做没有把握的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根据自身的条件去选择作战或是做事情的方式,不能有条件没胆量,也不能没条件瞎冲动。我十倍于敌,就实施围歼,五倍于敌就实施进攻,两倍于敌就要努力战胜敌军,势均力敌则设法分散各个击破之。兵力弱于敌人,就避免作战。所以,弱小的一方若死拼固守,那就会成为强大敌人的俘虏。
在人生的旅途中,不但常有失意、挫折和失败,有时还会遇到突如其来的厄运。明智的人,正是在这一次次的挫败和一个个逆境中,逐渐变得坚强起来,成熟起来,从中获得一次次胜利和成功。
《孙子兵法》,或许有很多人没有完整阅读过,但是对于其中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兵者,诡道也”、“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等句子也是耳熟能详。说《孙子兵法》是一本有关军事领域的经典著作不为过,但是如今它还被应用到了更多领域,比如商业、管理、人际关系等,比如日本知名的松下电器总裁松下幸之助还把《孙子兵法》中的精髓转化成自己企业的文化,重要性可见一斑。其实在我看来,《孙子兵法》还有更重要的一面:成就一个人。
我们从小到大或是经常在一些媒体上重点介绍“以弱胜强”的案例,比如赤壁之战中,周瑜凭借5万人歼灭敌军20万人,为之后三国鼎立打下基础。淝水之战,谢玄用8万兵力把苻坚的97万大军击败。还有,巨鹿之战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大败秦将章邯四十万秦军,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于是,在我们的固有思维中认为计谋才是决胜千里的关键,《孙子兵法》刚开始也重点提到了“计”,如“兵者,诡道也”,意思是说用兵之道在于千变万化,出其不意。很多人都会默默认为这本著作传授的是如何用计、如何以少胜多,其实是错误的。
《孙子兵法》中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句话意思是说,军事是国家非常重要的大事,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是生死存亡的大事,不能轻举妄动,而要认真、仔细审察才是正确的。
也就是说,前期一定要准备充分,才可以打胜仗。而书中的“计”,并非计谋,而是计算。计算自己兵力多少、对方多少,有哪些不足之处等等,通过概率的方式得出胜算的把握。一个真正厉害的人,从来不会是凭借侥幸运气取胜,而是每一次都是准备充分、妥当,是提前通过多方面的计算得失得出胜算比率,于是才可以一击制胜。越是厉害的人,越不相信的以少胜多,更不相信以弱胜强,这不是成功的常态,要不得。
《孙子兵法》中说: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这句话是说,想要打胜仗,首先要管好自己,把防守做好了,摆出对方不能战胜的队形,然后等待时机,进攻敌人,对方是否会被你打败,就要看有没有机会,如果对方无懈可击,我们只能选择等待。这一点,与之前我们听到的所谓英雄都是擅长进攻来说,似乎有点不和谐的感觉。是不是一味等待就是懦弱、自卑的表现?是不是等待就是没有出息的一种方式?
其实,一个真正厉害的人更懂得去通过等待的方式储备力量,等待时机,看准对方失误,果断出击,而不会只是频频出击,只有抓住时机才会取得成功。认为,学会等待、懂得等待是一个厉害的人具备的本领之一。如此,才可以保证胜算的几率。
曾国藩提出过“结硬寨、打呆仗”,其实也是等待的一种表现,储备自身力量,减少损失,等待时机,取得胜利。
星云大师说过:“在等待的日子里,刻苦读书,谦卑做人,养得深根,日后才能枝叶茂盛。”就是让自己摈弃浮躁,储备能量,让自己变得强大,在等待中寻找东山再起的机遇。
做大事的人往往都耐得住寂寞,寻找最正确的时机出动,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孙子兵法》说: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这句话意思是,如果出兵十万时,要想清楚这其中花费的费用有多少,如果算不清楚就容易失败。
其实,《孙子兵法》并非鼓励要打仗,而是能不战就不战,如果非要到了不得不打的地步,要想清楚自己失败了该怎么办。准确来说,多考虑失败之后的对策,可以避免准备不充分出现的漏洞,也可以减少失败的几率,提高成功率。
一个真正厉害的人,往往也是如此。他们事先会考虑周全,以失败为前提去推演发展会存在的问题,避免自己少进坑,少失误,保证每次出手都是胜利的。
一个真正厉害的人,并非永远都是锋芒毕露,而是懂得减少损失、赢取胜利,他们从来不相信运气,更懂得如何让自己变得强大,如何赢得胜利。通过《孙子兵法》的解读,你会发现它并非让你通过计谋取得胜利,反而完善自身、寻找机遇后果断出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胜算,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世界上从来没有简单的成功,只有背后准备妥当的力量;这世界上也从来没有简单的幸运,都是在一次次的准备充分下抓住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