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欲苦参禅》从容迈过人生的“坎”
(2022-04-20 07:37:38)
标签:
文学/原创文化 |
《无欲苦参禅》
从容迈过人生的“坎”
读到过一篇文章,说人生有六个坎,感触颇深,文中将人生的六道坎归纳成:20岁之前谈梦、20岁以后谈理想、上了30岁谈责任、40岁谈事业、50岁开始谈经验、60岁以后谈往昔。
那么,我们该如何迈过这人生的六道坎呢?其实答案很简单,那就是从容。从容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从容是一种境界,需要修炼。惠能大师告诫弟子们说:只有抛弃了内外、生死、善恶、是非、祸福、利害、明暗等一切相对,不偏执拘束于任何一端,人才能进入自由自在、无所羁绊的精神境界。
从容是一种自信。因为有了自信遇事才显得冷静、坦然,即便遇到突如其来的沉痛打击,也会镇定自若、泰然处之。工作、生活或是学习中难免会遇上这样或那样不尽人意、不甚完美的繁杂事情,我们只有抱以冷静和坦然的心态,才能从容有效地寻求解决困难的办法。有人说:被人误解时能微微一笑,是一种修养;受委屈的时候能坦然一笑,是一种大度;吃亏的时候能开心一笑,是一种豁达;无奈的时候能达观一笑,是一种境界;危难来临时能泰然一笑,是一种大气;面对万事万物能平静的一笑,是一种从容。
比如女人,一个从容自信的女人一定要把自己打扮得清清爽爽,漂漂亮亮,昂首挺胸,微笑淡然,从容自若地面对生活。
比如男人,一个从容的男人就是要有自信、独立、睿智,面对困难从容以对,不气不馁,勇往直前;面对事情处变不惊,有责任心,对生活态度积极,不言放弃。
从容是一种生活态度。从容地生活,要有从容的心态。从容地生活,快乐地工作,就是对自己最好的奖励。从容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宽容,是一种明达事理的智慧,是一种自然平常的心境。就如同我们从容的去面对失恋,面对落差,面对失败,面对挫折,从容的吃饭、走路、睡觉、看沿途的景色。
从容是一种放弃。难以从容起来,人活得必不轻松。人不仅要学会取舍自如,还要懂得珍惜和放弃。不管一生是辉煌还是平凡,都得从容地迈过一道一道坎。古人云:“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天上固太平,杞人自忧之”。其意是说,人们的许多担心、顾虑、烦恼、麻烦都是自找的。
墨西哥寓言:一群人匆匆赶路,突然一人停下来,旁人问:为什么不走?他笑:走太快,灵魂落在后面,等它一下。放下一些东西,放慢一点节奏,细细品味生活的幸福感。
从容地生活,优雅地老去。都说人总是走向死亡,为什么不放慢些脚步?正如老子所说:出生入死。既如此,何不慢慢走,多欣赏路上的风景。近几年来,欧美发达国家许多有识之士提倡“慢生活”,即强调人们要把握一定的生活节奏,有劳有逸,一张一弛,不要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满满的,要给自己留下一些“腾挪”的生命空间,不要总是为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该完成的事情而感到焦虑,也不要永远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休息时间放在次要位置。
淡然,不是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它是经过岁月磨砺后的沉稳含蓄;淡然,不是不屑一切,不顾一切,它是历经世事变迁后的从容淡泊。淡然的人,善待生命,沉稳而不缺少热情;淡然的人,处事不惊,安详而不缺乏快意。淡然的人生,历尽沧桑,却依然呈现随遇而安的美丽祥和。
你的心灵必须要有一份淡然。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往空中云卷云舒。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存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唯有看淡所有,才能让你心灵安静下来,才能细细品味人生的万千滋味
流言是无法击沉一枚净叶的,净叶抖掉了浇在它身上的一句句飞语、一句句诽谤,不仅不会沉入水底,反而随着诽谤和飞语的增多而使自己渐渐漂升,一步一步远离渊底了。这么多的流言飞语终于帮这枚净叶跳出了陷阱,并让这枚树叶漂向远方的大河、大江、大海,使它拥有了更广阔的世界。
你希望别人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对待别人。所以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抱怨别人,而要反省自己。然后由内而外地改变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恩每一天的生活,感恩每一个人,他们都是你的善知识,无论顺逆,给予你成长的空间和机会。如此,你的人生就是一段洒满阳光的旅程。
没有必要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争执上,为了一点小事做无谓的争吵。生活中还有更多事情值得珍惜。坦诚地承认自己的过失,接受别人道歉;给对方一点宽容和理解,就会自然而然地消除了怨恨和烦恼。世界上少一些嗔恨和矛盾,人与人之间会相处得更好。
太阳和月亮当下就反映在清澈、平静的水面上。同样的,一切诸佛的加持,总是呈现在具有完全信心的人身上。太阳光平等遍照一切处,但只有透过放大镜的地方,才能让干草生火。当佛陀慈悲的遍照光芒通过信心和恭敬心的放大镜时,加持的火焰就在你的生命中燃起。
你希望别人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对待别人。所以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抱怨别人,而要反省自己。然后由内而外地改变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恩每一天的生活,感恩每一个人,他们都是你的善知识,无论顺逆,给予你成长的空间和机会。如此,你的人生就是一段洒满阳光的旅程。
你若挑剔社会,矛盾永远存在。真正的清净要在心里,最美的山水也在自己心里。你若挑剔社会,矛盾永远存在。将有限的生命浪费到这些心以外的现象上,你能抓得完吗?我们能做的,是学会“放下”。心清净了,外在的环境也会转化。真正的清净要在心里,最美的山水也在自己心里,而不在身外。
当你息妄归真,观察自己的内心,就会发现那里是一片宁静的大海,没有任何念头的波涛。你已在不知不觉中,止息了所有的计较与猜度,就像头脑里久住的一个絮絮叨叨的老太太突然停止了唠叨。这时你自然会明白,为什么广告中都爱说“停下来,享受生命”。需要“停”下来的是你的脚步吗?不是的,真正需要停下来的是你那个总是制造痛苦假象的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