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畈上人家》序言
(2021-12-12 10:22:53)
标签:
旅游情感文化文学/原创 |
《畈上人家》
序言
董思宁
亚明写完《长寿畈》,我就跟他说要把长寿畈写成“畈上三部曲”,再写《畈上人家》、《长寿畈的女儿们》。几年来,一直在跟亚明商讨这几本书的写作,现在《畈上人家》即将付梓,甚为欢欣,值得庆贺。
亚明的《畈上人家》这本书是一本以散文笔法写作畈上岁月风情,屋宇人文的纯文学作品,大家在看这本书时不必过于进行对位。更不必求全责备,这也是畈上文化建设的成果。
亚明在这部散文集里有好多篇文章是描摹畈上风情和家乡亲人,以及亚明所熟悉的畈上风俗和乡情的篇章,娓娓道来,情真意切,通过很多细节的渲染,勾勒出了畈上乡亲灵动而丰满的性格。在亚明笔下,畈上的风土人情,充满了浓浓的情意。也显出了亚明独到的文学眼光,和他心灵里洋溢着个性色彩的家乡感受,文字优美而又富有情韵,这才算得是真正意义上的散文文学作品。
这部散文集里有一些抒写畈上人文的篇章,有形象的描绘,有哲理的闪烁,在精炼的文字中,显出了奕奕的神采,犹如吉光片羽,照耀着人们的心灵。比如《想起老屋晒谷场上的月亮》里面对畈上夜色的描写,如同一幅接一幅的畈上农家画面,我几乎体会到了亚明看到畈上的月亮的惬意和快乐的欢愉。
我很喜欢亚明写的那篇《无处安放的思念》的文章,他用细腻的笔触绝不仅仅是讴歌了母亲,而是从母亲的辞世向人们展示的别离之苦,让人感到了是人世间最难的一种苦楚,尝出其中的味道。母亲一方面希望自己的孩子过上好日子,离开自己的怀抱,另一方面又不想分离这种骨肉之情。酸甜苦辣纠结母亲那颗撕碎的心,愁情别离的辛酸。也体现了畈上人家的亲情观念和深切的亲人情怀。
写故乡,可能是散文作家的共同癖好,亚明的这本散文集中这方面作品也不少。如《畈上的那棵酸枣树》、《山村老家的那个银夜》、《乡村秋景也醉翁》、《那些藏在年味里的记忆》、《把对畈上的最忆拼成歌谣》等等。称得上情感真挚,又各有特色。
在亚明的笔下,畈上生活情趣洋溢着动感,邻里亲情深含着韵致,向世人展示了一种别具一格的美感。我相信,每一个读者读了亚明的散文,感觉到,原来,距离当代都市不远的畈上还有着这种乡情,尽管亚明似乎不屑于陶渊明的闲情雅致,但是,又让我们感受到了从陶渊明、孟浩然以来不绝如缕的乡村美景和真情。
散文最能表露真实自我,容不得半点虚假情感来伪装。它对思想、语言、结构、意境、旨趣、风格等又要求得近乎苛刻。必须先割心洒血来浇铸作品的文字,只有用作者的人生体验换来独特感悟,才能让读者的心灵之波激荡起圈圈涟漪。所以,有名作家称:散文是血。水能变成小说,但水变不成散文。
亚明的这部散文集选材独特,文笔细腻流畅,深入骨髓,深邃的思想,俯瞰的开阔视野,以质朴之美引人入胜。感谢亚明。
(本文作者董思宁:我的表亲,咸宁市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中国二胡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当过官,出版过著作,长得“五大三粗”,不但拉得一手好二胡,还画得一手造诣颇深的国画。)
2019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