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三秦走三晋》北岳恒山为何是道教圣地
(2021-02-27 08:23:06)
标签:
旅游文化文学/原创 |
《游三秦走三晋》
北岳恒山为何是道教圣地
恒山是中华五岳之北岳,气势雄伟,是道教全真派圣地,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冲。据《尚书》载:舜帝北巡时,曾遥祭北岳,遂封北岳为万山之宗主。古书记载秦始皇东巡时是走太行、恒山到碣石,时至今日,太行、恒山的名称依然如此,说明北岳之山恒亘绵长。
恒山以景色优美而著称,一座座海拔达两千米以上的山如比肩而立,重重叠叠,气势壮观,风景如画。恒山因其险峻的自然山势和地理位置的特点,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游恒山后,把在恒山的见闻录入《徐霞客游记》中。
恒山大多为道教建筑,恒山作为道教活动场所由来已久。相传我国神话中的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的张果老就是在恒山隐居潜修的,在恒山留下了大量的仙踪遗迹和神话传说。历代道教隐修之士,都是喜欢隐居幽静之山林,所以恒山有多处仙迹传说之处。
恒山最有名的建筑就是悬空寺了,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是国内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这座悬空寺称得上是奇妙的建筑,建在悬崖峭壁上,悬在半空之中,两边是直立百余米、如同斧劈刀削一般的悬崖,惊险奇特。
悬空寺全寺共有殿阁40间,表面看上去支撑它们的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实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主要是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依托建造而成,真正的重心是撑在坚硬岩石里,所以表面看很惊险,实际是比较安全的。
尽管人文气息不如泰山,险峻不如华山,恒山作为五岳之一依然有它独有的魅力。
恒山巍峨耸峙,气势雄伟。天峰岭与翠屏峰,是恒山主峰的东西两峰,被称为“人天北柱”。 果老岭、姑嫂岩、飞石窟、还元洞、虎风口、大字湾等处,充满了神话色彩。悬根松、紫芝峪、苦甜井更是自然景观中的奇迹。
四千年前舜就来过,把恒山封为北岳,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来过,不仅如此,李白、贾岛、元好问、徐霞客也来过。
先后有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宋真宗封北岳为王、为帝,明太祖又尊北岳为神,可见历史之悠久。
北岳庙内,有北岳大帝塑像。明清后的北岳恒山,为天下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尹志平曾在此修炼。古称玄武山,崞山,高是山,玄岳。明朝中期经多次争辨,又曲阳之古北岳明末因邯郸大地震轴射于曲阳,曲阳北岳庙多数毁坏,于明末改封浑源天峰岭为北岳恒山,改封后一直未举行祭祀。
五岳祭祀,由来已久,相传尧舜时即封禅五岳。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祭祀五岳四渎已成为定制。
五岳为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五岳的名称,始见于《周礼》。据史学家考证,五岳制度始于汉武帝,汉宣帝确定以今河南的嵩山为中岳,山东的泰山为东岳,陕西的华山为西岳,安徽的天柱山为南岳,山西的恒山为北岳。其后又改今湖南的衡山为南岳,隋以后遂成定制。
北岳大帝为五岳之一的恒山大帝,为道教尊奉岳渎尊神。道教《神仙传》称,北岳大帝为黄帝之孙颛顼大帝。唐天宝五年(746年)封北岳神为安天王。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宋真宗加封北岳神为安天元圣帝。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元世祖加封为安天大贞元圣帝。
曲阳北岳庙坐落于县城西侧,据载北岳庙汉称北岳祠,唐称北岳安天王庙,宋称北岳安天元圣帝庙,元称北岳安天大贞元圣帝庙,到明时去掉历代所加封号,改称为北岳庙。
北岳庙始建于南北朝北魏宣武帝景明、正始年间(公元500至508年),唐贞观年间重修。
宋初北岳庙为契丹所焚,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又重修。此后,该庙曾于宋、元、明、清各代进行过多次维修与扩建。清顺治十七年以前,曲阳北岳庙一直是历代封建帝王祭祀北岳恒山之神的场所。
曲阳北岳庙规模宏大,古建成群,碑碣林立,石雕荟萃。按庙内现存明嘉靖二十六年刻《北岳庙图》碑所载,当时北岳庙主要建筑呈“田”字形,坐北朝南排列在一条垂直的中轴线上。
其规制由南往北原有建筑依次是:登岳桥、神门、牌坊、朝岳门、御香亭、凌霄门、三山门、飞石殿、德宁之殿、后宅门、望岳亭。德宁之殿往西有西昭福门、西进禄门、直至城西门;往东有东昭福门、东进禄门、大门、牌坊。
此外,还存有碑楼、碑亭等数处,散建于中轴线两侧。碑刻内容大多为历代重修北岳庙的记载和祭祀北岳之神的祭文,也有诗词歌赋的观后感。书法有真、草、隶、篆和行书等字体,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
德宁之殿是北岳庙中的主体建筑,于元代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重建。位于中轴线后部,为我国现存最大的元代木结构建筑。也是五岳祭祀中规格最高的古建筑。德宁,意为“以德治国,天下安宁”。
德宁之殿坐北朝南,面阔九间,进深六间,大殿通高二十余米,建筑在石砌的台阶之上,周围有白玉石栏杆,殿堂前有高大的月台,重檐九脊殿顶的正脊两端各有一对用琉璃彩瓦拼作而成的鸱吻,正脊的装饰则采用了“九脊封十龙”的样式。整个建筑结构严谨,保存着宋、元时期的建筑特征,在建筑史上有着重要价值。
殿内东、西、北三面墙壁上均绘有巨幅壁画,描绘天地、五岳、四渎之神聚会北岳恒山的故事。东侧壁画《云行雨施》,描绘的是众多天神行云施雨、普降甘霖的场景,画中“苍莽巨龙”蜿蜒盘旋,两眼光亮,四爪苍劲,极显气势。
西侧壁画《万国咸宁》展示了天神们兴云布雨、为民造福之后返回时的情状,最高处的“飞天神”为其精华,在当地俗称“曲阳鬼”,有“曲阳鬼,赵州水”的说法。其相貌狰狞,毛骨森奇,肌肉粗健,横枪倒戈,宛如腾云驾雾,顺风飞奔。
北壁则绘《北岳恒山神出行图》。整殿壁画画面完整,布局疏密得当,绘画技艺精湛,线条流畅自如,着笔工整,色彩浓淡适度,旗幡衣带,随风飘佛,形象优美,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是宋、元艺人仿唐代大画家吴道子的画风所绘。
御香亭,建于明嘉靖年间,是皇帝祭祀时更衣的地方,建筑为平面八角形,檐顶为三滴水攒尖顶,花琉璃脊,廊柱坚实,飞阁流丹,顶部檐下八面通风,整体给人以强烈的向上感,可谓“四户八窗明,玲珑逼上清”。
北岳庙内保存着从民间征集的古代雕刻200余件,其作品有人物、动物、佛像、经幢等,造型优美,刀工细腻,线条清晰流畅,充分展示了曲阳雕刻历史悠久及石雕艺术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风格和特点。
经过几番努力,终于上了山顶。天空蓝蓝的,仿佛一个艳艳的头巾罩在我上;太阳亮亮的,仿佛我举手就能够摘到;白云白白的,仿佛我可以用双手揉成自己喜欢的形状。真是“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英尺天上人。”
站在山顶上,青山郁郁葱葱,好像是一个绿色的世界。恒山的景色山清水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