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中的遐想——闲思文字之一
(2013-10-08 14:15:37)
标签:
阜成门小说我知道红宝石小路 |
秋雨中的遐想
——闲思文字之一
北京的秋在今天,是真的冷秋。和再晚几天才能明确地感受到的济南的秋相比,这秋更加清晰,凉凉地贴在肌肤上。
出了门,照例是临2路公交,再去赶地铁。半年多来,这条路我走了不知道多少次。和许多有雨的日子一样,挂职单位旁边的这条路很泥泞,斑驳的硬化路面也给遮掩了。这让我想起了二十多年前在皖北讨生活的情形:也是这样的泥泞与清冷,我腰里裹着几万块钱的“巨款”,跟随四叔去界首进货。一路的泥泞,一路的人来人往,一路的笑骂打诨,都是灰的。
这样泥泞的天,我几乎每次都会想起《月亮姑娘之歌》和《红宝石之歌》这两部小说。其实,我每次想起的都是小说中泥泞的挪威,那个森林之国。这种记忆无异于印象派画作,最多不过如塞尚,那么有体积感和重量感。虽然我知道,真正的挪威并不如此,更不泥泞。但记忆无法擦掉重绘,这种映像不得不一次次在我的脑海里重放。
文学至此,于我有了更多的意义:《岛》给了我希腊记忆;《追风筝的人》让我更清晰地认识了阿富汗,还有巴基斯坦的白沙瓦;《布鲁克林的荒唐事》让我深入了这个似乎混乱的区。文学,带着情感或者情感的认知传承,这就是意义。这条泥泞的小路和泥泞的挪威不同,一个是生活,一个是文学。
正如我阅读刘广迎先生新著《解放自己》时的所悟“小我有我,大我无我”一样,今天的泥泞和清冷,也在大小之间,有无之间,界限若有若无,纹理若隐若现,一闪念之间的智慧,悠忽闪去。
这便是地铁上的旅程,伴着这旅程,生命也走过了几十分钟。不用回首,已是中年。物是人非间,自己也生长成一棵果树:从生活的土壤中吸取养分,或者在被污染的生活中顺便吸收些重金属。不管吸收了什么,最终都用来营养果子。果子成熟落地,我将何在?如此时刻,空留惆怅。
我既然生长为一棵果树,惟有扎根,才能生长。不管土地里是否有重金属等污染物,我们别无选择,惟一的解脱就是将自己经营得有爱无恨,不惧生死。(完稿于阜成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