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理工大学通信技术研究所(RICT)简介

(2008-12-10 08:57:40)
标签:

通信实验室

北京理工大学

数字通信技术

安建平

匡镜明

瑞典

杂谈

分类: 我的考研

    北京理工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绝大部分导师和研究生都隶属于这个研究所。

    北京理工大学通信技术研究所隶属于北京理工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其前身是我国1953年成立的第一个地方院校的遥测遥控专业。北京理工大学通信技术研究所作为重要的教学科研型机构在通信与信息系统重点学科方向上担任本科和研究生教学,并承担国家国防重点项目、国际合作及企业科研项目。主要研究方向有通信系统理论和关键技术、无线传输与网络、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数字移动通信、语音及多媒体信号处理技术等,在学术研究、总体技术、科研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学生培养质量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北京理工大学通信技术研究所于2007年底有在职教职工21人,其中博士学位13人,教授3人,副教授9人,讲师6人,博士生导师2人,研究所所长为我国著名移动通信专家、北京理工大学前任校长匡镜明教授。研究所已培养博士生102名,硕士生677名,在读博士、硕士138多名,现已成为培养通信高技术专业人才和研究通信新技术的重要科研与学术交流基地,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具有坚实理论基础、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研究所将逐步形成在国内有影响力的研究开发中心,培养国内一流的高层次人才,能够解决国民经济、国防建设所需的关键技术,并为企业提供稳定、高效的通信新技术解决方案和决策依据。

   

    通信技术研究所(RICT)的组织结构

 

            所长:匡镜明
            副所长:谢湘 周荣花

           

            党支部成员

            书记:周荣花
            组委:费泽松
            宣委:谢湘


研究所下分为这么几个机构,

一, 现代通信实验室

          主任:卜祥元
          副主任:何遵文

      这个现代通信实验室又分为:

      无线通信实验室(主任:何遵文)

      通信网络实验室(主任:周荣花)

      数字通信技术实验室(本科教学)(主任:卜祥元)

现代通信实验室简介: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数字移动通信:包括信源编码、信道编码与调制技术、协作通信、网络管理技术等。
语音及音频信号处理:包括语音及音频编码、语音及音频识别技术研究及其在电信中的应用,人机语音交互系统设计等。
    抗干扰通信:包括直接序列扩频与跳频相结合的混合扩频技术、短波差分跳频等。
    通信网络:路由技术、自组织网络、通信网络的优化与规划等。

二, 北京理工大学-瑞典爱立信公司 数字通信技术研究中心(RCDCT)

      主任:匡镜明
    北京理工大学—瑞典爱立信公司数字通信技术研究中心( Research Centre of Digital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自1996年起,与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商之一瑞典爱立信公司开展了数字移动通信领域的合作,成立了北京理工大学—爱立信数字通信技术研究中心。1997年-1999年双方开展了第一期合作,针对GSM系统的语音和数据传输技术进行合作研究。第一期的研究成果得到了爱立信专家的高度评价,在此基础上,与1999年11月15日共同建立了“北京理工大学-瑞典爱立信公司数字通信技术研究中心”,对第三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汉语语音识别及相关应用进行深入而广泛的研究。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语音及多媒体信号处理技术等领域。双方合作在宽带无线接入和语音信号处理领域取得大量成果,2006年获得国际电信联盟(ITU)授权成为国际语音编码技术评测单位,承担了ITU、3GPP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委托项目,在这些国际项目中,北京理工大学不仅是唯一的中方单位,也是所有评测单位中唯一的高校,为国际标准化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研究中在国内外学术感悟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了学术论文150多篇,专著2部,国际专利1项,拥有符合ITU标准的语音实验室和先进的软、硬件一起设备与实验平台。经过十余年的合作,研究中心已成为国内研究移动通信新技术的重要科研中心、国际交流和人才培养基地。

三,通信工程本科专业   首席教授:安建平

    通信工程本科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通信、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通信、应用电子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电子通信与信息系统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内容: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电路理论与技术、通信系统理论与技术、信号处理理论与技术、信息处理理论与技术、信息理论和通信网方面的基础理论、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接受通信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设计、开发、调测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与应用的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电磁场理论、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随机信号分析、信息论、通信网络与通信系统等。
    就业与深造:通信工程、计算机通信、电子工程、应用电子技术、广播电视、电信工程、卫星通信、移动通信、航天电子信息系统、无线电技术与信息系统、电子与信息技术等。本专业方向上设有硕士学科点和博士学科点,有博士后流动站。本科优秀学生可以竞争本-博连读。40%的毕业生可以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
学制及授予学位: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四, 北京理工大学无线通信研究生开放实验室  负责人:谢 湘

  
    北京理工大学无线通信研究生开放实验室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无线通信研究生开放实验室旨在建设一个为电子类研究生开放的、国内先进的无线通信开放实验室。所开放的实验内容基本涵盖近代无线通信相关的物理链路、网络组织和应用业务等重要技术,使本实验室在教学和实验方面处于国内一流水平,并探索适合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开放实验室组织管理模式。无线通信实验室设备按照模块化、结构化设置和分配,整个系统按功能分为四大模块:无线物理链路层、网络协议分析层、应用业务开发层、系统测试验证平台。同时按照无线通信的本质属性,实验室设备涵盖当前主流网络。探索北京理工大学在无线通信领域“三位一体”的产学研联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在以下三个层面实现校企紧密合作,进行分层次、分阶段建设。
(1)教学环节:校企联合设计无线通信类研究生课程,充分发挥学校理论积累优势与企业技术实践优势,与企业建立合作培养关系,外聘企业专家进入课堂,组织研究生深入企业对理论知识进行印证与提炼,积极建设“教授课堂讲解、企业专家讲座、现场参观实践”的教学模式。
(2)科研工作:组织研究生参与企业培训与实习,在与企业交流中发现市场需求和技术难点,设计课题,开展科研工作。鼓励研究生创新研究,支持发表论文、申请专利,资助优秀研究生参加国内学术交流。
(3)就业指导:建立开放实验室网站,建立实验室研究生培养数据库,为研究生择业提供指导,为企业推荐人才。
    建设将分为实验体系顶层设计、实验项目设置与规划、实验条件建设及管理三个阶段进行。实验项目以“注重应用基础,培养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基本原则,以“面向全校研究生,个性化定制实验,教师指导与学生创新相结合,鼓励多专业团队组合,实施项目流程管理”为特色。

 


研究所的研究团队:通信技术研究所主要分为两个研究团队。

    无线通信与网络实验室研究团队和现代通信实验室研究团队 ,下面介绍下两个团队的老师。
1.无线通信与网络实验室研究团队

  硕士研究生导师: 

  安建平(教授)
  王爱华(副教授)
  周荣花(副研究员)
  卜祥元(高级工程师)
  杨杰 (高级工程师)

  刘珩(讲师)
  孙磊(讲师)
  卢继华(讲师)
  吴浩(讲师)
  博士研究生  导师:安建平教授   

2. 现代通信实验室研究团队

  硕士研究生导师
  匡镜明(教授)
  刘家康(教授)
  赵胜辉(副教授)
  王华(副教授)
  何遵文(副教授)
  谢湘 (副教授)
  费泽松(副教授)
  杨德伟
  王晶(讲师)
  博士研究生  导师:匡镜明教授      

 

   其实朋友们可以从名单上看出来,它基本上包括了绝大部分我曾经在前两遍文章中介绍到的导师。剩下可能就是梅文博和沈庭芝两位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了,只是现在我还没有搜到相关资料,所一暂时不做介绍,具我了解沈庭芝教授那边也是很厉害的,毕竟沈老师在这边也是属于老专家了,而且是这边公认的几个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之一。

   好了,今天就介绍到这里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