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识香云纱

(2008-06-21 21:27:03)
标签:

服装

香云纱

薯莨汁

真丝

珠三角

时尚

分类: 边走边看

    今天打算先去医院给儿子开诊断证明,再去泺口服装城遛一圈,用美女的话说就是我先去考察一番,回来汇报。天气很闷热,磨磨蹭蹭,直到再不出门医院就要下班的时候才不得已出了门。不巧,那位大夫正在手术,只好等到下班后才把证明开了,当然医院的章盖不了了,只好下午回来的时候再来吧。磨蹭的代价再识香云纱!本来还犹豫,去不去泺口,现在只有去了。

   一下车,我就迷糊了,这么大该去哪里看?打听了一番,我决定去精品女装那边看看,无目地,随便看吧!

   进大厅,右拐,一眼看到一溜真丝服装,进了她家的门,我看到了前几天我在那家店里见过的香云纱,上衣、裤子都有,还有连衣裙。试了一套,非常舒服,轻薄舒适,不贴身,特别凉快。老板娘说,银座的天意有跟我身上一模一样的裤子,1300,这个我信。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她家的上衣,我可以穿到退休,什么意思?时尚感不强,而且最小L号,没有M,看来也是怕年轻人不能接受。但是衣料一看就好,贵气,大气。一问不能刷卡,只能看看别家再说吧。接着又看了几家,也有真丝香云纱的货,但是都是价格不低,而且没有这家的好,典型的先入为主!再看其它面料的衣服,那些所谓的棉的、纱的,试都不愿意试了,太不舒服了。

  回来后,在百度搜索了一下“香云纱”,果然很有讲究的一种面料。以下为淘宝上的资料:

 

   香云纱,这个名词可能封存在老人们的记忆中,在奶奶的红木衣箱里,年轻一代已很少听闻。这种布料是珠三角特有的布料,质地体透凉、新衣服穿上身时还会“沙沙”作响,故名香(响)云纱。

     一,香云纱的优点

     香云纱有很多优点,出汗衣服不贴肉,而且极易清洗,用水漂一漂就干净,甩甩水就半干了,实在非常适合南方湿热的天气。其实香云纱的原材料非常普通,就是白色丝绸,但是经过一番独特的染晒工序后,就成了独特的莨纱,也称香云纱。 

     二,香云纱的起源

     香云纱,广东特产,明朝期间大规模出口海外,售价十二两白银一匹;上世纪三十年代起,在全国,尤其是上海滩、北京城风光一时,畅销南洋、港澳;七十年代后,在市场几乎见不到踪迹……
  一提及丝绸,人们往往会联想起"苏杭";可是,恐怕连很多广东人都不知道,从古到今,价格最高、制作工序最为奇特的丝绸,却是广东特产香云纱。

    三,香云纱的工艺

   香云纱又名莨纱,莨纱是完全靠手工制作的,而且过程非常复杂。先将薯莨磨碎,熬出汁,把白丝绸放入红色的薯莨汁中搓染,然后铺到草地上晒。如此反复30多次,最后的一道工序就是将河涌里的泥抹到纱上,洗干净后再拿到草地上曝晒。整个过程要一个星期左右。莨纱就慢慢从浅红变深红、深红变黑色、褐色。最奇特的是,被太阳晒的一面深色,另一面则浅色。

  据说,这里有几样东西是很特别的。一是薯莨。薯莨是一种生长在深山里的植物果实,目前成艺莨纱厂专门托人在广西收购薯莨,成本很高;二是草地。据说晒莨一定要用草地,如果没草,莨纱就不会产生两面阴阳色。而且还一定要某种草,太尖的草叶会刺穿莨纱。莨纱厂所用的草是他们自己种上去的。三是泥。据说,这种特殊的染料目前并不多,伦教大成围的一条涌里的泥特有功效。四是抹泥的时间。一定要赶在日出前将泥抹好,才能上色。否则日头把泥晒干了,效果就不好。制作莨纱的工人最辛苦。早上四五点就要开工,太阳最猛的时候,却是工人进行晒莨、最忙碌的时候。由于劳动强度大,工人一天要吃4顿饭才能维持体力。由于人工染色,晒出来的莨纱不可能每匹都一样,但这正是莨纱的魅力所在。而且不同的原材料能染出不同的花纹,非常受外国人的欢迎。由于莨纱全靠手工制作,而且是看天吃饭(阴雨天不开工),一年内只是5至11月份开工,所以产量不大,而成本极高。一条莨纱做成的短裙,最便宜也要卖600多元一条,不是普通人能消费得起。再加上颜色单一,只有黑、褐二色,市场需求量并不大,现在的莨纱主要出口到日本、美国等地。

    生产流程:坯绸→精练→浸薯莨汁→晾晒→重复上述浸晒过程多遍→煮练→多次洗晒莨汁→再煮练→在多次洗晒莨汁→再煮→晒干→过泥→洗涤→晒干→摊雾→拉幅→整装。

香云纱制作工艺极其复杂。香云纱原材料白坯纱以手工制作的土纱为最佳,同时采用纯天然的薯莨汁为染色原料。而其最关键的是“晒莨”这一步骤。简单来说,晒莨就是用薯莨汁反复浸泡真丝织物,再反复曝晒,前后需三十余次,以使织物变成棕色。在此过程中,织物中的丝素胶朊多肽键与薯莨中的单宁酚基的氢键结合,在纱布表面形成涂层。染色过程结束后,再用河塘的淤泥涂抹染色后的真丝织物的正面,这时,薯莨中的单宁与塘泥中的三价铁盐发生反应后在表面再形成一层黑色沉淀物。为使这个反应过程更充分,必须避免高温和太阳直晒,因此制纱工人们必须在凌晨四点前就起床开始上泥工序。而含有三价铁盐的河泥只有在珠三角的中山、顺德、南海及原佛山地区才有,因此,只有珠三角才出产香云纱。

 由于工艺复杂,加之需要付出大量的体力劳动,很多年轻人都对这门技艺望而却步,缺少了传承的动力。如今,全世界精湛掌握这门技艺的人不超过十人,如不设法拯救这门技艺,不久后美丽的香云纱将永远消失。

香云纱——行将失传的工艺香云纱——行将失传的工艺:在薯莨汁里浸泡染色后,工人再把纱布拖到在草地上摊开曝晒。必须反复浸泡、曝晒三十余次,才能将纱布染成棕色。

香云纱——行将失传的工艺

香云纱——行将失传的工艺

 

图:工人用河塘里的淤泥涂抹染色后的真丝织物,让薯莨中的单宁与塘泥中的三价铁盐发生反应,在织物表面形成一层黑色的沉淀物图:香云纱的整个染色过程由工人纯手工完成。

 

  看完我才知道,那天我买的那条树皮皱的裤子,就是真丝香云纱的。看来香云纱的衣服真的值得买,舒服啊,据说还特别耐穿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