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年级下语文期中考试复习题(二)

(2021-04-15 18:24:13)
标签:

天水中考

一心佳教

分类: 备考

 七年级下语文期中考试复习题(二)

一、积累运用(28)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

A(yn)   (g)         (shuò)       (chà)

B(zhuó)     咳嗽(késou)      (háo)        (lán)

C(xun)     (gèng    (zào)       (dào)

D(t)       (sng)       (yín)       (zèng)

2下列字形中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来势汹汹    万丈狂澜    鞠躬尽粹       当之无愧  

B.慷慨淋漓    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家喻户晓

C.妇皆知    苛捐杂税    锲而不舍    沥尽心血

D.锋芒必露    酣然入梦    潜心惯注    波澜壮阔

3下列选项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低头族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的方寸屏幕上往往对身边的世界不以为然殊不知无论移动终端中的虚拟世界多么精彩却无法替代现实世界的真实美好

B今天爸爸答应我放学带我去游乐园,我很期待,上课都有点心不在焉了。

C《时间都去哪儿了》感动了无数观众它成了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

D孙中山在经历过数次失败后,仍然锲而不舍,不断创造条件,最终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B.网上“晒旅游”本身是积极向上的,但要有度,不要有攀比或骄傲。

   C.我不会忘记老师耐心细致地纠正并指出我考试中存在的问题的情景。 
   D.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制定了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5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神舟”十号飞船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之一,它是中国第五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

B.“人不能常立志,”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但要立长志。”

C.当一个十七、八岁的健美青年向你走来,他给你的印象是爽直、纯洁、豪华、富丽。

D.所谓淀粉类食物,主要指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如大米、玉米、小麦等……

6、下列句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卖油翁》选自《归田录》,作者苏轼,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 1362 年间的史事。

C《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乐府双璧”。

D《老王》是当代文学家杨绛先生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以""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

7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2 )

全民阅读率的上升,显然是一件好事。

因此,全民阅读质量的真正提升之路还很漫长。

但有必要思考的是:现在提升的到底是整体式阅读还是碎片式阅读,到底是深阅读还是浅阅读?

或者把问题进一步简化为:到底是高质量的阅读还是低质量的阅读?

在这方面,并没有准确的数字区分,但就我们眼中所见而言,高质量阅读,可能并不尽如人意。

A      B

C         D

  8、名著赏析。阅读本选段,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4分)

我的心眼倒好呢,连个小孙子都守不住。他病了,我没钱给他买好药,眼看着他死在我的怀里!甭说了,什么也甭说了!——茶来!谁喝碗热的?祥子真明白了:刘四,杨太太,孙侦探——并不能因为他的咒骂就得了恶报;他自己,也不能因为要强就得了好处。自己,专仗着自己,真像老人所说的,就是被小孩子用线拴上的蚂蚱,有翅膀又怎样呢?——节选自老舍《骆驼祥子》
1祥子是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的一个人物形象。祥子的出身是________职业,他流落到________地点拉洋车。他次买车又次丢失,并终于堕落到生活的谷底。2
2联系全书,说说祥子为什么要咒骂刘四、杨太太、孙侦探。请任意选择一人来分析原因)(2
 9默写古诗文名句。(10)

(1)草树知春不久归,                   (韩愈《晚春》)

(2)                         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3)《孙权劝学》中从侧面表现吕蒙读书学习确有成效的句子是:                                                            

4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                                            

5《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两句是:                            ,                             

6《木兰诗》中说明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名句是:                                                     

  二、阅读理解(42)

阅读下边的文言文语段,完成10——14题。(共14分)

  [甲] 陈康肃公尧(yáo)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jn)。尝射于家圃(p),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nì)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hàn)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fèn)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sháo)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乙]碎金鱼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 ” 。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

[注] 由基:养由基 , 战国时楚国的神箭手。典郡:掌管郡务。罔不:无不。伎:同“技”。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0、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2)

  以杓酌油沥之 ___________  守荆南回  及:___________

  11、翻译下面句子。(4)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岂汝先人志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用原文语句回答,2)

  13下列加黑词语的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2分)

A.尔敢轻吾射   能辨我是雄雌

B微颔之          当涉猎

C.睨之久而不      旦辞爷娘

D.但手熟          安敢轻吾射

14[][]两文分别告诉人们什么道理?(4)

 

 ()阅读下文回答1519(14)

生命的声音

那是发生在一次煤矿透水事件中的故事。

他被困在矿井下,四周一片漆黑。卧在一个几十米高的工作台上,两天两夜了,他的精神已经临近崩溃。他知道自己这一次是在劫难逃了。一个人孤零零地身处千米以下的矿井中,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更没有一点声音,不说饿死,憋也会把人憋死。

他听老矿工说过,以往煤矿透水事件中死亡的人,很少是饿死或窒息死亡,大都是精神崩溃,在救援队伍还未到来之前,先绝望死去。一般人是肉体死了,而后精神随之消失;而精神绝望的人,一般都是精神死去,而后肉体也随之死去。

他就属于后者。他放弃了,与其这样孤孤单单地熬下去,这样在孤独中无望地等,还不如早些死了,早些解脱。

黑洞洞的煤坑里什么也没有,除了死亡的影子紧紧地跟随着他,咬噬着他的肉体、咀嚼着他的灵魂之外,什么也没有。这时,若有一点儿声音,哪怕是对他最恶毒的诅咒,不,即使是一双手打在他脸上发出的声音,也会让他欣喜若狂,从而从恍恍惚惚中醒来,重新振作起来。

但没有,一点儿也没有,连一块垃圾滚动的声音都不再有。

迷迷糊糊地,他感到光着的膀子上有点痒,下意识地用手去挠。同时,有一个声音响起,声音很小,若有若无,但在他耳中听来,却如巨雷一样惊天动地。

——分明是蚊子的声音。

他悚然一惊,忙坐起来,听着这天外之音,细细的,一波三折,时断时续。一会儿离耳朵近了,很是清楚,如二胡的尾音;一会儿又远了,像梦的影子,让他努力侧着耳朵去寻找。

这大概也是一只饿极了的蚊子,已临近死亡的边缘。他暗暗地叹了一口气。

当这只蚊子再一次落在他的脖子上时,他一动不动。他清晰地感觉到这只蚊子几只长长的肢在皮肤上爬动。接着,是一只管子扎了进去,吸他的血。

他如老僧入定一般,静静地躺在那里,一动不动。

蚊子吸饱了,飞起来了,嗡嗡地唱着。真好听。它飞向哪儿,他的头就转向哪儿。一直到它飞累了,停了下来,他也停止了寻找。他想打开矿灯去看看,可又怕惊吓了它。

这一刻,他的心宁静极了。

他知道,他还活着,他不孤单,也不感到黑暗,至少,这儿还有一个生命陪伴着他。虽然它那么小那么小,可此时,他们互相是对方的全部,包括希望,包括精神,也包括生命。要活下去,他想,生命之间是相互关心的,尤其在患难中更是需要相濡以沫。他相信,外面的工友们一定在千方百计地设法营救自己,他们绝不会坐视不管。

他没有别的吃的,就将煤撮着一点一点往胃里咽。他听说过,有人在煤坑里就曾以吃煤救过命。

此后的五天,他就以听蚊子叫和吃煤延续着自己的生命。

第六天,一道亮光倾泻而下。他得救了。

七年级下语文期中考试复习题(二)当他被救出时,耳边依然听到嗡嗡的唱歌声。

他的眼睛被包着,看不见,但分明感觉到了蚊子飞走的姿势,矫健,优美,绝不拖泥带水。他想,生命是多么美好啊,正是在相互支撑相互扶持中,才显得丰富多彩而毫不孤单。

15. 整体把握,本文标题“生命的声音”有哪几层含义?(2分)

 

16从落难到被救,矿工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填补下面的变化过程(每空限2~4字),、并简要说说引起这些心理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      ——宁静极了——充满希望——      

17. 简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18.本文第六天后面属于详写还是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3分)

 

19.本文向我们传达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当身处顺境,过得平平安安的时候,我们又该持怎样的人生态度?(2分)

 

()阅读下文完成2024(14)

永远的槐花蜜

赵学儒

初夏,老乡进城,带来蜂蜜,是槐花蜜,即槐花盛开时蜜蜂采粉酿成的蜜。老乡说,这是头茬槐花蜜,是一年中最好的蜜,是咱太行山区最地道的蜜。老乡的一番话,把我带回到了三十年前的太行山老家。

我老家是个被大山围起来的村子,因为少雨,山上栽满耐旱的槐树,每年春天柳绿之后,山上的槐树便开了花。近看朵朵串串,远望成片,从空中俯视,沟沟梁梁都是雪色。轻风摇曳,花海泛起股股波浪,吹来缕缕花香。这时,便有无数蜜蜂如天兵天将蜂拥而至,之后趴在花蕊上,再无声息,专心采粉。

那时老家穷,乡亲们都要采槐花,或自己吃,或喂猪。一次,我跟母亲上山去采花,她用长钩钩下树枝,我把槐花摘下,放到袋子里。母亲的手被槐刺刺破,鲜血直流,母亲却笑笑,甩甩手指上的血,继续采。我家八口人,爷爷奶奶老了,失去了劳动能力,我爸在外地教书,很长时间回家一次,我们兄妹四个都在上学,母亲的辛劳可想而知。

记得那日母亲穿了一件绿褂子,在白色花海中格外显眼。橘红的阳光也从树缝探下头来,与她的微笑糅在一起,越发灿烂。我摘了一朵小花放到嘴里,咂咂滋味,开始有点苦涩,却越嚼越香、越嚼越甜。我们满载而归,身上还带着香甜的味道。

母亲把槐花带回家,摊在干净的地上晾晒,便于存放。接着,她开始鼓捣猪食。她把槐花放进大锅,点燃灶膛的火,等锅里的水烧开了,槐花瘪下去了,又把一些谷糠放进去搅拌,再兑些凉水,开始喂猪。圈里是黑白两只猪,一顿吞咽。年终,母亲把一只猪卖掉,还“缺粮款”,另一只杀了,肥肉炼成坨,作为全家一年的油水。

我成家之后,在附近的水电站上班,家里的事基本落在妻子肩上。我上班是三班倒,一次早上下班回家,知道妻子去采槐花了,便去接她。山上,阳光灿烂,就像舞台上的灯光,槐花漫山遍野地舞蹈。一群群蜜蜂来了走,走了来,嗡嗡声此起彼伏。在这片雪白的花海中,妻子头上的红纱巾分外妖娆。采完花,妻子开始下山。她的肩上背着装满槐花的筐子,筐子上还摞着鼓鼓囊囊的麻口袋。下坡时几乎是一路出溜,妻子的腰杆却总是挺得笔直,抵住筐子和口袋。回到家,她解下被汗水浸透的纱巾,让我替她拔头皮里的槐刺。猛地拔出来,殷红的血也跟着渗出来。

那年,我们家盖新房,妻子特地养了三只猪,或卖了钱支付材料费,或用来招待帮工。为了让猪吃饱喝足快些长大,妻子采回了很多槐花,晾晒在房前屋后、坡坡台台,吸引了很多蜜蜂前来。老乡说,我知道城里什么都有,但这蜂蜜是自己家的,可甜了。我也没客气,认真地对老乡说,这蜂蜜永远是最好的。

(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6月2日15版)

20.本文主要的记叙顺序是什么?(2)

 

21.结合语境,说说文中画线句的作用是什么。下文有句话跟它照应,你能找到吗?(4)

 

22.找出文中一处景物描写的句子,说说它的作用。(4)

 

23.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并分析“母亲”和“妻子”性格上的共同点。(2分)

 

24.细读全文,你怎么理解标题中永远的意思?(2)

 

三、作文(50)   (以下两个文题任选一个)

 

1)生活中,感动无处不在。一个人、一件事、一次经历、一本书或一处美景,往往都要让我们感动不已。快乐的,我们热血沸腾;苦痛的,我们潸然泪下……感动给我们心灵以巨大冲击,给我们灵魂以深度触动,它让我们终生难忘。

请你以“感动”为话题

 

2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学会了理解;在心里怒火燃烧时,我们学会了忍让;在别人触犯了自己时,我们学会了宽容;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学会了关心;在不利的环境中,我们学会了生存……请以“我学会了           ”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中心明确;请写记叙文文中不得涉及任何个人信息(如个人姓名、所在学校、带有暗示性的地域特点);用规范汉字书写,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