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语文第四讲】善射善酌各有长,熟能生巧强中强——讲读《卖油翁》
(2021-03-16 15:31:49)
标签:
初中语文名篇教育历史文化文言文 |
分类: 教学 |
【一心语文第四讲】
善射善酌各有长,熟能生巧强中强
——讲读《卖油翁》
在古代,弓箭是一种冷兵器,骑马射箭是军人的必备技能,人们崇拜箭法高明能征善战英雄,“百步穿杨”“百发百中无虚弦”是赞扬射术高超。
“射”也是六艺之一。这“六艺”是孔子教育的六项重要技能,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
北魏孝文帝改革,把胡服骑射纳入强民强军强国的一项内容,一度产生积极的影响。
由此,我们就能明白:今天要学习的《卖油翁》中康肃公陈尧咨为什么因善射而自我炫耀了。
《卖油翁》节选自欧阳修《归田录》。
《归田录》是欧阳修晚年写的笔记小说。欧阳修在《归田录·自序》中说:“《归田录》者,朝廷之遗事,史官之所不记,与夫士大夫笑谈之余而可录者,录之以备闲居之览也。”身为史学专家,欧阳修运用史传叙事技巧得心应手,但《归田录》为随笔写作,每则故事短小精悍,内容以日常生活为主,不刻意褒贬,语言简洁,形式灵活,风格平易闲适,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让我们走进原文:
陈康肃公尧咨(z)善射, 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jn)。 尝射于家圃(p),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睨(nì)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sh)十中八九, 但微颔(hàn)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 康肃忿(fèn)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以我酌(zhuó)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以钱覆其口, 徐以杓(sháo)酌油沥(lì)之,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qin)之。 |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 当今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比, 他也凭着这种本领自夸。 曾经(有一次),(他)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 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 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 卖油老头看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 也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他说:“你也懂得射箭吗? 我的箭法不也是很精湛吗?” 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 只不过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陈尧咨(非常)恼怒地说: “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技艺)!” 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 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 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 慢慢地用油勺舀油注入葫芦里, (油)从铜钱孔中注入,但钱没有沾湿。 于是说 :“我也没有别的(奥妙), 只不过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陈尧咨笑着将老翁打发走了。 |
一、字词巩固练习。
【古今异义】
1.尝射于家圃。
古义:曾经。
今义:吃一点试试;辨别滋味。
2.尔安敢轻吾射。
古义:怎么。
今义:平安;安全。
3.但手熟尔。
古义:只;不过。
今义:转折连词,但是。
【一词多义】
1.射:
尝射于家圃。(射箭,动词)
尔安敢轻吾射。(射技,名词)
2.尔:
尔安敢轻吾射。(你,人称代词。)
但手熟尔。(同“耳”,罢了,语气词)
3.而
释担而立。(顺承)
而钱不湿(转折)
4.以
以此自矜。(凭借)
以我酌油知之。(凭借)
以钱覆其口。(用)
以杓酌油沥之。(用)
【词类活用】
1.但微颔之。(名词用作动词,原指下巴,这里是“点头”的意思。)
2.吾射不亦精乎。(动词用作名词,射技。)
3.尔安敢轻吾射。(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
【通假字】
1.以杓酌油沥之。(同“勺”,勺子。)
2.但手熟尔。(同“耳”,罢了,语气词。)
【文言句式】
1.倒装句。
尝射于家圃。(介宾短语后置,正常语序应是“尝于家圃射”。)
2.省略句。
自钱孔入。(句首省略了主语“油”,句尾“入”字后省略。)
二、课堂检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陈康肃公善射。(擅长)
以钱覆其口。(用)
但手熟尔。(只,只是)
徐以杓酌油沥之。(慢慢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康肃公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3.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公亦以此自矜(夸耀)
尝射于家圃(园子)
睨之久而不去(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康肃忿然曰(气愤)
以我酌油知之(舀取,这里指倒入。)
徐以杓酌油沥之(注入)
康肃笑而遣之(打发)
4.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尝射于家圃
B.公亦以此自矜
C.惟手熟尔
D.公亦以此自矜
答案:B。
A项“射”:动词、射箭;名词,射箭的本领。
B项“以”:介词,凭借。
C项“尔”:同‘耳’,相当于‘罢了’;代词,你。
D项“自”:代词,自己;介词,从。
5.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睨之久而不去。
B.齐国之美丽者也。
C.徐以杓酌沥之。
D.康肃公笑而遣之。
答案:B。
B项中的“之”是助词,其他三项中的“之”都是代词。
三、重点学习:知内容,明写法。
1.两个人
本文写了哪两个人(身份背景)?
一个是陈康肃公,一个卖油翁。
一个是公,一个是翁。
一个是有姓有名有谥号,一个是以职业相称。
一个是高高在上状元郎,一个是默默无闻小商贩。
2.两件事
本文写了哪两件事?结果为何?双方反应如何?
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卖油翁但微颔之;
卖油翁酌油钱不沾湿,康肃公笑而遣之。
点睛:文章开篇写“陈康肃公善射”,以谥号相称,表明对所写人物的尊敬,也暗示本文的写作顺序是倒叙的手法。
3.两个场景
场景一:康肃公射箭。卖油翁有两个反应。
“睨之”。
睨: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由“睨之”的神态你能读出卖油翁的什么心理?
寻常的看,是正眼看,卖油翁不拿正眼看陈尧咨射箭,表明对陈康肃的射箭绝技不是很在意,不以为意。这是故事开端。
“但微颔之”。这个动作表明什么心理?
“微颔之”,表明卖油翁心理。对他微微点点头。点头动作微小,可以看出,卖油翁对陈康肃的射箭技术赞赏的程度较低,是下文他展示酌油绝技的伏笔。
耐人寻味的是“但微颔之”的“但”——只是微微点头。“只是”?嫌点头的幅度不够大?谁嫌点头的幅度不够大?总不会是卖油翁,应该是康肃公。
小结:一个动作,两人心理,一个自负炫技,一个冷眼旁观,矛盾由此生发。
场景二:卖油翁酌油。
“乃取一葫芦”的“乃”字,是于是的意思,有一股从容,一份自信在其中。
“取”“置”“酌”“沥”,动词精准,动作连贯有序,一气呵成。可以看出卖油翁身怀绝技、酌油技艺的娴熟高超。
“徐”字写出动作舒缓,节奏平稳,可以看出卖油翁酌油时不慌不忙,镇定自若,从容悠闲。
“而钱不湿”的“而”,表示转折,有惊叹的意味。朗读时,加以停顿,读出惊叹。
小结: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是“手熟”。第二个场景,卖油翁酌油而钱不湿,是“手熟”后的“生巧”。在卖油翁看来,他的酌油技艺比康肃公的射箭技艺更胜一筹。
4.两次对话
康肃“两问”。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试比较康肃的“两问”,找出细微处的差别。
康肃说话语气有变化。第一个句子是“问曰”,第二个是“忿然曰”,语气越来越重了。
康肃对卖油翁的称呼有变化。第一个句子称“汝”,第二个问句子称“尔”,“汝”是平等的称谓,“尔”就有居高临下、轻视蔑视的味道了。
句中“射”的意思不一样。“汝亦知射乎?”的“射”,是动词射箭。“吾射不亦精乎?”的“射”是名词,指射箭的技艺。两句话,三个“射”字,表明康肃自恃射箭很高,与上文“公亦以此自矜”照应。
康肃说话句式有变化。第一个句子连用两个反问句,表明不悦,通过质问传达他的不满。第二个句子用了感叹句,显示康肃已由不满到生气,通过感叹句的呵斥传达他不可遏制的愤怒。
卖油翁“两答”。
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试比较卖油翁的“两答”,找出细微处的差别。
句号表明平淡沉稳。与陈康肃巨大的情绪变化比,卖油翁的回答显得淡定沉着。一个勃然大怒,一个风轻云淡。
康肃自称为“吾”,是有身份有学问的自称;卖油翁自称为“我”,是平民百姓的自称。善射且“以此自矜”的傲气和虽是商贩却不失自信的朴实,从自称中可以看出。
要读出陈尧咨愈加生气和卖油翁始终淡定的特点。
5.两个表情。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康肃笑而遣之。
试比较康肃公的两个表情。
“忿然”表明康肃怒形于色,“笑”表明康肃喜形于色,喜怒皆形于色,表明康肃是一个直爽的人。
康肃由最初的“忿然”到之后的“笑”,情绪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因为他看到了卖油翁酌油技艺,认可了卖油翁的技艺。所以,“笑而遣之”,明写康肃释然,暗写卖油翁技绝,是对卖油翁技艺高超的侧面描写。
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卖油翁》一课中的“两”。
一个是高高在上的状元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商贩的“两个人”。
陈尧咨射箭,卖油翁酌油的“两件事”。
陈尧咨“手熟”射箭,卖油翁“生巧”酌油的“两个场景”。
康肃愈加愤怒和卖油翁始终淡定的“两个对话”。
明写康肃“爽朗”暗写卖油翁“技绝”的“两个表情”。
本文虽一百余字,情节简单,但波澜起伏;文字浅显,却韵味无穷。体现了《归田录》平中见奇的语言风格。大家可以找《归田录》中另外一篇文章进行赏读。
归纳一下:
两个人物形象:
陈康肃公:技艺高超,骄傲自满,知错能改。
卖油翁:技艺高超,谦虚朴实,沉稳镇定。
一个核心道理启示:熟能生巧。
同义词:游刃有余,耳熟能详,得心应手,久经沙场,驾轻就熟,庖丁解牛。
本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记叙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故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人外有人”的道理。
读启示可涉及如下几个方面:
正视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
正视自己的缺点,知错能改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人应有一技之长
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
艺无止境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骄傲自大者往往遭人轻视
智者超然物外
熟能生巧
四、拓展延伸
细读文本,结合资料,思考:欧阳修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有人认为,从这个故事可以读出弦外之音:宋朝有重文轻武的风气,欧阳修有暗讽武将的自大的倾向。
但是有人可能会问:高超的箭法真的能等同于往壶里灌油吗?好箭法真的只是“手熟”而已吗?
再读课文,谈谈你的看法。你是否觉得阅读时的“质疑”也很有意思?
本文最后,还有这样一句话:“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
你对欧阳修的写作意图有没有新的理解和体会?
《庖丁解牛》揭示了做人做事都要顺应自然规律的道理。
《轮扁斫轮》某些技艺无法用语言文字传给别人,只能靠自己身体力行去体会。
《卖油翁》技术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后就会变成人生的一种境界和智慧。
3.写作特色
对比手法,人物鲜明
运用对比手法,刻画出陈尧咨虽然善射,但“自矜”,卖油翁虽然技艺高超,但谦逊朴实的性格。
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对卖油翁的酌油技术写得比较详细,而对陈尧咨“善射”则描写得简略,重点突出,富有说服力。
词句描写传神准确
文章中用“当世无双”“十中八九”“汝亦知射”“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等语句,充分表现了陈尧咨的自矜。
用“睨之”“微颔”“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等词句,刻画出卖油翁精通酌油技巧,对人不卑不亢的形象。
感恩一切,与君共勉。下讲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