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课题研究资源库中小学教育 |
分类: 信息技术 |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 |
|||||||||||||||||||||||||||||||||||||||||||||||||||||||
我校各办公室均配备了高配置的电脑,最近又配备了“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系统”,课题组负责人同时担任“农远工程”的管理员,全体老师均参加了“计算机初、高级培训”,课题组成员个人电脑全部接入因特网,并建立了个人网站或博客。 学校每学期都投资购置各种电教软件和各种课堂教学实录等。 本课题研究队伍实力很强,大都有过信息技术培训和研究方面的经验,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将根据课题研究工作的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及场所,并积极组织相关老师参加,以保证课题研究的正常进行和实现预期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卢锋,李青,曹梅,刘振波《美国教育技术界学习资源观的发展及其启示》 www.etc.edu.cn/articledigest13/meiguo-edu.htm 2、柳栋,潘华东,武健《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学习资源与资源库--概念、作用机理、分类和建设对策》 《现代教学》2004年第五期,www.being.org.cn/theory/etw2003-2.htm 3、柳栋《教育主题网站建设》 www.being.org.cn/train/教育主题网站建设.ppt 4、《基础教育课程杂志》http://jcjykc.cersp.com/Index.html 5、《中国教育报新课程周刊》http://xkczk.cersp.com/ |
—5—
六、课题研究计划(实验方案)
·遵循相应的科研方法的要求制定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要合乎客观实际,具有可行性 ·要有研究假设以及验证假设的具体方法与步骤、实际操作程序 |
一、研究假设 充分有效地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适合学校实际的教学资源库,并运用于学科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参与的意识,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能拓宽学生视野,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教师的业务能力也得到提升。 二、研究对象与学科 对象:1-6年级部分班级 学科: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科学、品德与社会、音乐、美术、体育。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方法主要是行动研究法,辅之以实验法、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 四、课题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8/4——2008/9) (1)申报课题,批准立项。 (2)进行课题论证并拟定课题研究方案。 (3)文献资料查询。要求教师每月至少收集现代教育理论信息资料卡10张。 (4)培训教师。 A、组织教师学习《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指导》等有关教育科研理论; B、开展全员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技术培训; C、聘请专家到校讲座并指导实验工作; D、组织教师学习课题研究方案,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目标和内容。 (二)实验阶段:(2008/9——2009/12)按照研究目标和具体研究方案,开展实证性研究;研究、总结,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调整方案,继续实施研究。 根据研究内容,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切实搞好课题组成员的培训,包括理论水平与业务水平方面。从而科学地指导自身的研究工作。 2、制定每学期的研究计划,开展实证性研究。 3、建设资源库。 (1)课题组成员根据所教学科,分工收集、整理各科现有资源(包括电子教案、课件、习题、素材、作品等)。 |
—6—
(2)根据各科课程标准进一步编辑制作、完善各种资源,参加课件评比活动。 (3)对课题组成员重新分工,整理资源,制作专题网站。 (4)所有成员写出阶段性总结,参加论文评选活动。 4、开展资源库的应用研究 (1)全体教师充分利用资源库上好实验课,提出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进一步完善资源库。 (2)课题组成员每人拿出一节示范课,作为案例,聘请专家点评。 (3)各科形成利用资源库上课的模式。 (4)参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案例评选活动”。 (5)组织学生参加相关学科的评比、竞赛活动(如“画展”、“电脑作品大赛”等)。 (三)总结阶段:(2009/12——2010/5)收集整理资料,完成结题报告,接受专家鉴定。 (1)将实验教师的典型教案、课例、实验记录、经验论文汇编成册,完成课题研究成果集。 (2)将优秀课例拍摄成录象课,作为成果积存。 (3)充实、完善学校教育资源库。 (4)撰写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 (5)向课题组申报结题。 (6)做好实验推广工作。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