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氏源流大观 】 还原濂溪公对庐山的眷顾深情

(2013-01-21 14:44:24)
标签:

文化

分类: 周氏源流大观

《汝南周氏宗谱序》辨疑

      还原濂溪公对庐山的眷顾深情

                              ——《汝南周氏宗谱序》辨疑系列之五

                                       作者: 周宏义

                                                                                  

《汝南周氏宗谱序》说:“(我)道迩子夏,挚羁南郡,卜莲花峰下构斗室栖之。说者谓曰秋水蒹葭,可以啸老于斯。颐则以为不然。盖望天之或假以年,候异日秽涤尘净,扶藜返濂水,过城时忻(,同“欣”)然,入社时喟(喟,读愧)然,望故庐而依先人之墓,涓然而泣,情不自禁,如列御寇之所云者,此颐志也。 【注解:1、迩:近。   2、子夏:卜商,字子夏。春秋卫人,孔子弟子。长于文学,相传曾讲学于西河,序《经》传《易》,为魏文侯师。   3、秋水蒹葭:语出《诗•秦风•蒹葭》,为缩句典故,大意是对景怀人、访求寄意。   4、望故庐而依先人之墓:这句话语序似应为“依先人之墓而望故庐”。  5、喟然:叹息的样子。   6、如列御寇之所云者:列子说过什么话?此处所指不明。列御寇:战国郑人,思想家,是老子、庄子之外的又一道家思想的代表者,尊称列子。序文中直呼其名,不礼貌,为作文大忌。】

 

   《汝南周氏宗谱序》这段话里说“望故庐而依先人之墓”,此时还是“熙宁四年秋月”,没去迁墓,庐山哪来的“先人之墓”?姑且不论,只就引用列子作比况,说濂溪公砌屋庐山只不过是想过清静、自然的生活来展开辨疑。冒名的谱序作者总是习惯于撇开历史事实,把自己的东东强加到濂溪公头上,这里又如一叶障目,不见庐山!

    梁绍辉先生在其巨著《周敦颐评传》中评析《爱莲说》时道,濂溪公“一生嗜好山水,讲求清静,既有道家讲求清静之风,更有文人寻幽览胜之好,加上居官理事敢于负责的严肃作风,是一个性格多向的人物。”这话揭示了濂溪公与冒名伪托者在砌屋庐山问题上人品、性格、情趣上的巨大差异。

    濂溪公从小就“雅意林壑”,104024岁调任洪州分宁县主簿路经雄、奇、险、秀、幽的匡庐,不知曾亲临“雅意”过没有,1061年去虔州上任时,就确在挚友潘兴嗣的带领下,畅游了早已心神向往的庐山。大约就是这一次,濂溪公在潘的参谋、帮助下,临时决定、临时选址、临时策划,准备砌屋庐山,总共个来星期,大约还没来得及动工就继续行程上任去了,直到1065年对移永州通判才特意绕道庐山,住进早已落成的“新屋”小憩。

   为何要砌屋庐山?朱熹总结潘兴嗣墓志铭、蒲宗孟墓碣铭、黄庭坚濂溪词序等后 ,在其《先生事状》中道:“庐山之麓有溪焉,发源于莲花峰下,洁清绀(读甘)寒,下合于湓江。先生濯缨而乐之,因寓以濂溪之号,而筑书堂于其上。”综合潘、蒲、黄、朱等原始文献的提示,其蕴含意思的意思有三:其一、交代了书堂名字的来由:小溪之水洁清绀寒,类似故里道山下的清泉濂溪,因而也给小溪取名濂溪,小屋即号濂溪书堂,双重取名以寄托其浓郁的乡思;其二、说明了书堂的地理位置:在庐山莲花峰下无名小溪之旁。宋人周以雅《濂溪六咏》之一道,“先生雅爱水中莲,尤爱莲花峰下泉。此水此莲谁会得,一窗生意草芊芊”,把书堂、濂溪和圣洁的莲花链接成三位一体,意蕴丰富;其三、暗寓了濂溪公的理想抱负:“濯缨”是典故,出自《孟子•离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比喻超脱尘俗,操守高洁。潘兴嗣在《先生墓志铭》里引用濂溪公自己的话说,“此濂溪者异时与子相从于其上,歌咏先王之道,足矣”。    1072年“秋月”,濂溪公调来南康一边待退,一边着手准备迁母墓,特意请潘兴嗣作的《仙居县太君墓志铭》载道,虞部君语余曰:“吾后世子孙遂为九江濂溪人,得岁时奉祀夫人,无遗矣”。虞部君是濂溪公当时领衔的朝廷官职,这段话是他对子孙后人的庭训,也是遗训。

    1073年安居书堂后,濂溪公自己还作了《书堂》以记其事、言其志、抒其情,全诗如次:

 

                                      

                元子溪曰瀼,诗传到于今。此俗良易化,不欺顾相钦。

                庐山我久爱,买田山之阴。田间有流水,清泚出山心。

                山心无尘土,白石磷磷沉。潺湲来数里,到此澄澄深。

                有龙不可测,岸竹寒森森。书堂构其上,隐几看云岑。

                倚梧或欹枕,风月盈中襟。或吟或冥默,或酒或鸣琴。

                数十黄卷轴,贤圣无谈音。窗前即畴囿,圃外桑麻林。

                千蔬可卒岁,绢布足衣衾。饱暖大富贵,康宁无价金。

                吾乐盖易足,名溪朝暮侵。元子与周子,相邀风月寻。        

【注释  1、元子:元结719772,河南人,因著《元子》10篇,故称元子,曾任道州刺史。      2、瀼溪:水  名,在江西瑞昌县南。元结曾居此,故亦号瀼溪浪士。      3、云岑:小而高的山。“岑”读若“曾”,但无收尾鼻音。     4 欹:读欺。倾斜,歪向一边。5、侵:浸润,扩大。】

 

    元结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也雅意林壑。濂溪公不但拿元结比况,而且引为可以“相邀”的朋友,以其事、其志入题、收束,中篇则先用白描手法写书堂清静、幽雅的自然风光,然后直抒胸臆,揭示书堂家居生活的种种高雅乐趣。全诗诙谐幽默,积极乐观,更有“庐山我久爱”、“吾乐盖易足”的主题句和“千蔬可卒岁,绢布足衣衾。饱暖大富贵,康宁无价金”的警言句点明其感情基调、哲理蕴含。与谱序所表现的“忻然”、“ 喟然”、“ 涓然而泣”,形成两个反差强烈、对比鲜明的天地。

    据上可以判定:

    从对濂溪公和濂溪书堂的曲解看,此谱序绝非濂溪公所作! 

 

   【余意】回顾濂溪公卜宅留屋、请铭留训、安居留诗的全过程,忽然想起了记述岐阳启姓年代周氏祖先从太王、太伯、王季到文王开国历史的《诗经•大雅•皇矣》,其中有“乃眷西顾,此维与宅”卜宅选址、建筑宫室的句子,大意是说“向西来眷顾,这是安居的好地方”;眷顾就是垂爱、关注;刚好在百度上又搜到了一幅莲花峰的照片,觉得是濂溪公深情眷顾庐山的绝妙注释,特转录于后,供读者宗亲自赏、自品。濂溪公994周年诞庆在即,故敷衍数句以感铭其世泽:

                    庐山铭

                庐山之莲峰兮

                流光而溢彩

                “此维与宅”兮(此维与宅:这是安居的好地方)

                神栖乎万载

                追远而思敬兮

                礼容以遥拜

                “无极而太极”兮

                道不尽的遗爱

                “予独爱莲”

                “道充为贵”

                “身安为富”

                “康宁无价”

                家珍难数兮

                如聆庭训謦欬犹在(謦欬:读庆忾,指谈笑)

                炼什么三花聚顶、五气朝元

                我自“静修”而享寿山福海

                                           2011.05.24

本文摘自: 中华周氏网(www.chinazhou.com) 详细出处请参考:http://www.chinazhou.com/thread-34116-1-1.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