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我的牡蛎?“Theworldismyoyster”

标签:
杂谈 |
分类: 人生励志 |
世界是我的牡蛎?
“The world is my oyster”这个短语来源于莎士比亚的戏剧The Merry Wives of Windsor(《温莎的风流娘们儿》)。牡蛎(oyster)是获得珍珠的海生物,在西方文化中具有幸运、机遇的内涵,可以理解为“梦想得以实现的世界”。把世界比作牡蛎,是说从中我们可以得到非常有价值的东西,所以这个短语常常被翻译为“天地尽在我掌握”或“世界任我驰骋”,或被改为“The world is your/our oyster”用来激励自己或他人。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06/9525e89821b44bd7b6996b6d01d7b1d4.jpeg
后来也有冷笑话将这样一个积极的短语变成了丧文化的代表——the world is my oyster, but I used the wrong fork.
但是!作为学子,乐观向上才是我们应有的生活态度!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06/7756b062778d47f7b38c3f3f2ed87e63.gif
所以究竟为什么要科普这个短语呢?
当然是为了提升大家的英语水平!
假的
其实是因为国庆期间偶然在浙江美术馆看到的一场展览有感而发。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06/e275a4456ad84daba071b24d36d40d80.jpeg
“程然:如果世界是我的牡蛎”系浙江美术馆自主品牌“南山138”浙江青年当代艺术推广项目之2018年第三季,于2018年9月28日至10月28日在浙江美术馆1、2号厅展出。
先介绍一下这一位青年艺术家和这场展览吧
程然,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工作与生活于杭州。他的作品致力于突破影像
艺术的界限,以时间和空间的视觉效果取代平铺直叙的表现手法。程然努力以
他的创作向观众叙述数字技术如何与艺术界发生联系,
通过不断发掘新媒体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潜力,并借由这种艺术形式对现实生活进行深入思考与审度。
本次展览主要展出程然近年创作的7组影像及装置作品,包括“JOSS”“潮汐交谈”“初级钢琴曲”“狂人日记三部曲”“信”“奇迹寻踪”“第249封信”等作品,重点探讨传统与当代、城市与居住者、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之间
的内生关系。通过有序的展陈设计,展览将带领观众进入程然建构的影像艺术
世界,在不同媒介的互相作用中体悟抽象而诗意的文本与真实的视觉语言互相
呼应,让观者在现实和想象之间,在过去现在与未来之间自由驰骋。
部分展出作品欣赏
Joss,2013,彩色/有声,6'02'’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06/1c569f48bf1b46548dc91290a01abb25.jpeg
潮汐交谈,2013,混合媒体装置(贝壳等)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06/7e27d4ae424a43469884fa68fea2889c.jpeg
信,2014,彩色/有声,6'26''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06/c7575707666348f69ea216213874c18b.jpeg
对于这场展览,他说
“世界是我的牡蛎”,
引自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诗句,
既是见微知著,
也是以物言志,
本次展览呈现近五年的七组作品,
以此为题,
互为对影。
——程然
对于这场展览,他们说--程然代表了年轻一代中国青年艺术家,他们不再关注所谓的身份认同问题,而是更多地从多元文化中发现新的价值,看起来艺术家自我的判断被隐去,但这恰恰是艺术家在创作上自主性的体现。也因此,程然从各个方面体现出他对于边界、差异、甚至对抗、边缘化等主题的思考。用程然自己的话说:“当边界模糊时,可能就会出现我想要的。”他的每一次新作,都试图跨越着某种界限。(该段评论摘自郭小晖为展览撰写的文章程然新作:狂人日记)
对于这场展览,当走进浙江美术馆的地下展厅时,在昏暗的灯光和微弱的背景音乐下,你可能会感受到令人恐惧的神秘感,也可能会感受到令人放松的诗意,还可能会感受到远离尘嚣的理想主义色彩。程然的作品大多用诗的方式来拍摄,有缓缓流淌之感,有的甚至长达十个小时。在躁动不安的现实世界里仿佛很少有人会静下心来感受他想表达的东西,比如城市背后的生活,比如人的身体与精神,比如现实与未来的冲突。我们可能无法像艺术家那样真正体会到作品的深度,但每一件艺术品却总能有一个触动我们的内心的点,即使那是最模糊的感受。将展览取名为“如果世界是我的牡蛎”也符合程然一直以来的想法,即在世界给自己提供的多元文化中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即使他看到的、展现的是这个世界充满对抗、孤独、破坏的一面,他仍然在这个世界里寻找机遇,超越现实在理想中驰骋。
从理想和艺术中抽离出来,我们再次回到这一个短语上,回到现实生活中来。
在大学的我们,
是否已经适应了这里的学习和生活呢?
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对周围的一切有着怎样的感受与思考?
是对未来与理想充满信心还是依然迷茫不知所措?
相信每个人都已经或即将有自己的答案。
但不论我们当下的状态如何,外界的环境怎样,想说的是,任何人都有能力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去抓住这个世界的任何机会,到所有可能的贝壳中去探寻渴望的那颗珍珠,我们也是。
The world is our oyster.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06/48e724a31a9345b1a8d6cda959b05a41.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