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分类: 随意小憩 |
浙江建德玉泉寺位于建德市梅城镇乌龙山南麓,距梅城镇约五六里路,唐德宗贞元十年(794年)由中国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五祖少康大师创建,距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虽然,玉泉寺在明、清、抗日战争时期曾多次毁于战火,但作为浙江省净土宗的开山祖庭,屡毁屡建,如今,它仍是建德市乃至浙西地区最主要的寺院之一。
少康大师(736~805年),唐代高僧,浙江缙云人,他是使净土持名念佛法门深入江南民间的一位里程碑式的大德高僧。正是由于少康大师不遗余力地弘扬净土佛法,使其迅速传播,名师辈出,直至如今风行海内外,在日本、朝鲜等海外国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他后来被尊为中国净土宗第五祖
乌龙山坐落在新安江北岸,玉泉寺便建在乌龙山的南坡上,面向着新安江。从山脚下的牌坊进来,依着地势的升高,顺次是山门、天王殿、钟楼、鼓楼、观音阁、大雄宝殿、弥陀殿、地藏殿等。不过,由于山形的限制,整个布局并不是完全按中轴对称布置,而是呈“之”字形,这反而让玉泉寺多了份灵性,整座寺庙就活了起来,似乎是一条巨龙,正要腾空而起。
既然叫做玉泉寺,寺里则必然会有一口旺盛的泉眼。就在鼓楼西侧的岩壁上,探出了一只用青石雕成的龙头,龙口里不断有泉水在滴下。龙头的右侧,镶嵌着一块青石板,镌刻着“玉池通法界,泉水印禅心”十个大字。边上还有一块碑,则记载着玉泉亭重建的经过。这玉泉水冬夏不竭,据说,它不仅能润津止渴,而且还能明目美容,包治百病。
玉泉寺的镇寺之宝是一尊“阿弥陀佛”像,供奉在弥陀殿里,传说是少康大师用“息石”亲手雕凿而成的。“息石”又名“息壤”、“息土”,就是远古时代鲧和禹父子俩用来堵塞洪水的特殊材料,它能够不断地生长。1942年,日本侵略军用大炮炸毁了大殿,“文化大革命”中,残留的寺宇又被全部拆除,仅留下这尊“息石”雕刻的阿弥陀佛。现在,玉泉寺又恢复了往日的盛景,这说不定正就是这块“息石”的神奇。
从这座牌坊下穿过,就算进入玉泉寺地盘了。
玉泉寺山门,需要登几十级石台阶。
放生池中的观音菩萨像。
上天王殿又要登百多级台阶,左侧种满了翠竹。
天王殿,里面供奉着弥陀菩萨、四大天王。
鼓楼,内供有法鼓。
玉泉在鼓楼西侧的岩壁上,泉水就是从龙口中流出来。
“玉池通法界,泉水印禅心”。
钟楼,内供有一口8000斤重的青铜大钟。
观音阁,里面供奉着一尊八臂观音,用高8米,直径1.98米的楠木雕刻而成。
大雄宝殿,与弥陀殿并排在一起。
大雄宝殿里的释迦牟尼佛像。
弥陀殿与殿里用“息石”雕刻而成的弥陀佛像。
从后面看“息石”,高一丈七尺,周三丈五尺,据说现在还在不停地生长。
地藏殿位于寺庙的最高处。
站在寺庙高处远眺,四周山峦起伏,犹如开瓣的莲花,南北双塔高耸其间,犹如亭亭玉立之莲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