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余杭塘栖广济桥 京杭大运河上的瑰宝

(2018-06-11 10:51:18)
标签:

杂谈

文化

分类: 文博考古

    塘栖广济桥也叫碧天桥、通济桥,当地人也叫“长桥”,其始建年代不祥,已无从考证,据说桥建成于唐宝历至林得年间。明代弘治二年一个姓陈的僧人,为了建桥募捐一直到了北京,得到了皇太后的赏赐,也得到了宫中的众嫔妃与朝廷大臣们的资助。所以清光绪《塘栖志》卷三《桥梁》载:"通济长桥在塘栖镇,弘治二年1489建。"到了弘治十一年建成。又“弘治间鄞人陈守清募建,桥计七洞。

      后世五百多年中,桥不断得到重修和修补。广济桥一名碧天桥,又名通济桥,俗称长桥。位于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西北,南北向架于京杭大运河上,如长虹卧波,为古运河上仅存的一座七孔石拱桥。全长78.7米,宽6.12米,矢高7.75米,中孔净跨15.6米。1989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七孔,拱券纵联并列分节砌筑,桥两坡各设石阶80级。石栏板素面,栏板两端为卷云纹抱鼓石,共有望柱64根,四角望柱上刻覆莲。广济长桥势如长虹,造型秀丽,历经500余年仍雄踞京杭大运河之上,成为历史沧桑的真实见证,连同江南的富庶、繁盛,和着桨声、船夫号子声写进了京杭大运河500年的兴旺漕运史中。

    广济桥是""还是""的争议曾延续了好几年。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视下,投资兴建了一条复线航道,目前对老航线实施封航,使广济桥免受繁重航行压力,文物得到有效保护。

      广济桥是塘栖的骄傲,有人称它为塘栖的龙鼻,高峻挺拔。以前,这里的民间还有“走桥”的民俗。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除了吃元宵、迎花灯、猜灯谜外还有走桥祈福的说法。走桥是江南的一个民俗。据说元宵晚上走的桥越多得到的福分就越多。所以到了当天晚上,人们成群结队,提着花灯,在河边、桥上游走远看去,煞是壮观。

塘栖古镇的古迹——广济桥和御碑
                                                                        广济桥
塘栖古镇的古迹——广济桥和御碑
                                                                         桥南是茶楼、戏台
塘栖古镇的古迹——广济桥和御碑
                                                                   桥北是闹市
塘栖古镇的古迹——广济桥和御碑
                                                                               碑文
塘栖古镇的古迹——广济桥和御碑    碑文

       广济桥是京杭大运河上唯一一座大跨度的七孔石拱桥,位于塘栖古镇西北方、广济路的北面。广济桥和拱宸桥的造型相仿,只不过拱宸桥是三孔桥,广济桥是七孔桥,所以当时坐苏州无锡开往杭州轮船的人,经常有人看见广济桥还以为到了拱宸桥。

       由于京杭大运河从塘栖镇中间穿过,广济桥成了连接镇南北的纽带,呈南北向架于京杭大运河上,桥的水平长度约78米,桥面宽6米,南北各有台阶80级,桥面的东西两面设有石栏和64根望柱,桥顶拱圈上刻有“弘治二年”的纪年。 

       广济桥目前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塘栖古镇的古迹——广济桥和御碑
                                                                         御碑码头
塘栖古镇的古迹——广济桥和御碑
                                                                碑文
塘栖古镇的古迹——广济桥和御碑
                                                                       碑文
塘栖古镇的古迹——广济桥和御碑   御碑亭里的御碑

      御碑码头位于塘栖广济桥北岸的水北街耶稣堂西侧的原杭州府水利通判厅遗址内。御碑立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正月初二。据介绍:此碑高达3.35米,宽1.4米,厚0.5米;碑身添有碑额,镌有双龙抢珠石刻,1,1.5米;碑身下有碑座,碑座出土高度1.1米,宽1.8米,厚1米。整块碑地面高度达5.45米。碑正文429字,款10字,碑文四周镌有云龙纹。

       原来这是乾隆十六年(1751)弘历帝南巡,考查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交纳皇粮情况。查得苏、皖两省积欠额巨,而浙省未予拖欠。为表彰浙省,皇帝大笔一挥,蠲免浙省地丁钱粮三十万两。并将“圣谕”刻石,晓谕官民。 

       如今,御碑码头焕然一新,成了古迹公园,那雄伟大方的牌楼向世人昭示着当年古镇的辉煌;码头北侧的御碑亭,更是成了人们流恋欣赏的古迹。

       御碑亭里的御碑碑文:钦奉 上谕:朕巡幸江浙,问俗省方,广沛恩膏,聿昭庆典。更念东南贡赋,甲于他省,其历年积欠钱粮,虽屡准地方大吏所请,分别缓带,以纾民力,而每年新旧并征,小民终未免拮据。朕宵旰勤劳,如伤在抱。兹当翠华亲莅,倍深轸切,用普均沾之泽,以慰望幸之忱。著将乾隆元年至乾隆十三年,江苏积欠地丁二百二十八万余两,安徽积欠地丁三十万五千余瀚,悉行豁免,俾吏无挂误,民鲜追呼,共享升平之福。夫任土作贡,岁有常经,自应年清年款。江苏积欠乃至二百二十余万之多,催科不力,有司实不能辞其咎;而疲玩成习,岂民间风俗之浇漓,尚有未尽革欤?朕以初次南巡,故特加恩格外,嗣后该地方官务宜谆切劝谕,加意整顿。其在小民,亦当溺除旧习,勉效输将,勿谓旷典,。可希冀屡邀而维正之,供任其逋负也!其浙江一省,虽额斌略小于江苏,而积年以来,并无积欠,岂犬牙交错之地,不齐乃至与欤!此具见淅省官民敬事急公之义,而江苏宫民所宜怀惭而效法者也!朕甚嘉焉,着将本年应征地丁钱粮,蠲免三十万两,以示鼓励。

余杭塘栖广济桥 <wbr>京杭大运河上的瑰宝

 

余杭塘栖广济桥 <wbr>京杭大运河上的瑰宝

 

余杭塘栖广济桥 <wbr>京杭大运河上的瑰宝

 

余杭塘栖广济桥 <wbr>京杭大运河上的瑰宝

 

余杭塘栖广济桥 <wbr>京杭大运河上的瑰宝

 

余杭塘栖广济桥 <wbr>京杭大运河上的瑰宝

 

余杭塘栖广济桥 <wbr>京杭大运河上的瑰宝

 

余杭塘栖广济桥 <wbr>京杭大运河上的瑰宝

 

余杭塘栖广济桥 <wbr>京杭大运河上的瑰宝

 

余杭塘栖广济桥 <wbr>京杭大运河上的瑰宝

 

余杭塘栖广济桥 <wbr>京杭大运河上的瑰宝

 

余杭塘栖广济桥 <wbr>京杭大运河上的瑰宝

 

余杭塘栖广济桥 <wbr>京杭大运河上的瑰宝

 

余杭塘栖广济桥 <wbr>京杭大运河上的瑰宝

 

余杭塘栖广济桥 <wbr>京杭大运河上的瑰宝

 

余杭塘栖广济桥 <wbr>京杭大运河上的瑰宝

 

余杭塘栖广济桥 <wbr>京杭大运河上的瑰宝

 

余杭塘栖广济桥 <wbr>京杭大运河上的瑰宝

 

余杭塘栖广济桥 <wbr>京杭大运河上的瑰宝

 

余杭塘栖广济桥 <wbr>京杭大运河上的瑰宝

 

余杭塘栖广济桥 <wbr>京杭大运河上的瑰宝

 

余杭塘栖广济桥 <wbr>京杭大运河上的瑰宝

 

余杭塘栖广济桥 <wbr>京杭大运河上的瑰宝

 

余杭塘栖广济桥 <wbr>京杭大运河上的瑰宝

 

余杭塘栖广济桥 <wbr>京杭大运河上的瑰宝

 

余杭塘栖广济桥 <wbr>京杭大运河上的瑰宝

 

余杭塘栖广济桥 <wbr>京杭大运河上的瑰宝

 

余杭塘栖广济桥 <wbr>京杭大运河上的瑰宝

 

余杭塘栖广济桥 <wbr>京杭大运河上的瑰宝

 

余杭塘栖广济桥 <wbr>京杭大运河上的瑰宝

 

余杭塘栖广济桥 <wbr>京杭大运河上的瑰宝

 

余杭塘栖广济桥 <wbr>京杭大运河上的瑰宝

 

余杭塘栖广济桥 <wbr>京杭大运河上的瑰宝

 

余杭塘栖广济桥 <wbr>京杭大运河上的瑰宝

 

余杭塘栖广济桥 <wbr>京杭大运河上的瑰宝

 

余杭塘栖广济桥 <wbr>京杭大运河上的瑰宝

 

余杭塘栖广济桥 <wbr>京杭大运河上的瑰宝

 

余杭塘栖广济桥 <wbr>京杭大运河上的瑰宝

 

余杭塘栖广济桥 <wbr>京杭大运河上的瑰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