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山西博物院参加《国家宝藏》,可以拿出哪四件宝物?

标签:
博物历史文化 |
分类: 文博考古 |
最近火热的话题就是《国家宝藏》了,《国家宝藏》选择了九大博物馆,其中没有山西博物院,多少让山西人有些遗憾。山西博物院1919年成立,馆藏文物近40万件,论历史悠久和文物众多,在全国也是翘楚。不过,《国家宝藏》毕竟是一个需要收视率和话题的电视节目,需要的是正能量和故事性,山西博物院,在这方面差一些,且没有耳熟能详的国宝。我想这是没有山西博物院最主要的原因。
按照《国家宝藏》这个电视节目,如果选择山西博物院,我想推荐以下三件。
第一件:龙形觥
龙形觥,又名龙纹兕觥,商代,第三批不可出境展出文物,其形奇特,在我国古代青铜器图形中,仅此一例!
翻看古书,有一种奇特的酒器——兕觥,以犀牛角做的酒器。犀牛曾经在我国到处都是,但二千年前灭绝了。我国著名的《诗经》中,常常提到兕觥,《诗经•周南•卷耳》中有“我姑酌彼兕觥”,《诗经》的《七月》中有“跻(jī) 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可见,兕觥在古代是一种常见的觥,犀牛角做的,而兕觥也和“万寿无疆”有所联系。但是,犀牛角没法保存,所以,我们一直搞不清楚“兕觥”是什么样子的觥,一直到山西桃花者村龙形觥的出土,让我们彻底揭开了“兕觥”的神秘面纱。
http://p3.pstatp.com/large/4a350007a6beb1f581e6
山西博物院的龙形觥整体造型就是一个犀牛角,只是用青铜所铸。牛角部雕成龙头的样子,龇牙咧嘴,牙齿可见,造型奇特而又精致。两只犄角似蜗牛角,栩栩如生。盖子上是两条尾巴缠绕在一起的双龙,纹饰复杂而精致。蘑菇形的捉手位于盖子上方,可以轻轻将盖子拿起,将酒倒入觥中。觥两壁上方共有四个贯耳,可以穿绳,绳子将觥吊起,下用火加热,是一件实用的温酒器。精雕细琢,令人拍案!将那个“商人好酒”的时代呈现在我们面前。
http://p3.pstatp.com/large/4a330007ab4838fecafe
而龙形觥背后的故事更让人遐想,龙形觥出土地桃花者(庄)村,是姜子牙妻子桃花女的母家,当地有大量姜子牙的传说和遗址,而龙形觥很可能是属于姜子牙岳父的酒器,那么这件龙形觥可能是姜子牙送给其岳父祝寿的酒器,“跻(jī) 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第二件:玉组佩(或称组玉佩)
晋侯墓地玉组佩,又名组玉佩,西周,第三批不可出境展出文物。迄今发现最大型的一件西周组玉佩,华丽异常,约两米长,开启后世金缕玉衣之先河。
http://p3.pstatp.com/large/4a350007aa26ad57df6a
佩玉制度,是我国西周的一项制度,贵族佩玉,《周礼·天官·玉府》:“共王之服玉,佩玉,珠玉。”。对于两周佩玉制度,学界一直不甚明白。晋侯墓地大量的佩玉出土,是我们解开古代佩玉制度的一把钥匙,而该玉组佩和文献记载的佩玉结构最接近。这样华丽大型的玉组佩,她的主人是如何的尊贵!
那么她的主人是谁?这是一个谜!该玉组佩出土在晋侯墓地第63号墓,奇特的三组合葬墓。和别的晋侯墓地不同,该组墓是三个一组,晋穆侯及晋穆侯的两位夫人,玉组佩出土于次夫人墓地。为什么次夫人能进兆域?为什么她的墓地是双墓道中字型大墓?为什么她的陪葬品最丰富,不得而知。显然背后有太多的故事。
第三件:虞弘墓石椁
虞弘墓石椁是1999年在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王郭村一处隋代古墓出土的汉白玉石椁,被评为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被誉为山西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之一。
http://p9.pstatp.com/large/4a330007af13d6e84f4b
作为山西博物院馆藏的国宝级文物,笔者遗憾的表示,迄今为止,我还没有见到过实物,因为它太火了,全世界巡展。它在山西博物院的时间远没有巡展的时间长,好在最近完璧归赵,听说有磕碰,实在遗憾,希望以后不要拿它去巡展了,太重了!想看,来山西。
虞弘墓石椁汉白玉雕成,上雕刻图案中的人物服饰、器皿、乐器、舞蹈内容以及花草树木,均取材于波斯和中亚诸国,有些画面有明显的祆教内容,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反映中亚古国和东西文化交流最集中、最丰富、最珍贵的实物资料。
而这一件石椁的主人虞弘,记载为鱼国人,13岁代表国家出使波斯、吐谷浑等国,是粟特人中优秀的外交家。久居晋阳,北齐、北周、隋朝为官司职,历任直突都督、轻车将军、凉州刺史、仪同大将等,长期任检校萨宝府,主管来华商人事务。
山西博物院山西博物院的基本陈列以“晋魂”为主题,由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明清晋商等7个历史文化专题和土木华章、山川精英、翰墨丹青、方圆世界、瓷苑艺葩等5个艺术专题构成。山西博物院有藏品40余万件,今天只说几件有代表性的文物。
一、镇馆之宝——晋侯鸟尊
http://p3.pstatp.com/large/4a320007cb2a46d04051
晋侯鸟尊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整个鸟尊以凤鸟回眸为主体造型,头微昂,高冠直立。禽体丰满,两翼上卷。在凤鸟的背上,一只小鸟静静相依,并且成为鸟尊器盖上的捉手。凤尾下设一象首,象鼻内卷上扬,与双腿形成稳定的三点支撑,全身布满纹饰。造型写实、生动,构思奇特、巧妙。鸟尊的盖内和腹底铸有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可证明为宗庙礼器。
晋侯鸟尊的出土之地是晋侯墓地。村晋侯墓地位于曲沃-天马遗址中部,在北赵村南。自1992年至2002年,北京大学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进行了7次大规模发掘,共发现晋侯及夫人墓9组19座。
http://p3.pstatp.com/large/4a36000507ba1c248fe2
二、清郑燮兰竹石图横幅
http://p9.pstatp.com/large/4a340007cb31793481f1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工诗词书法,以篆隶参合行楷,自称“六分半书”。擅画兰竹,为“扬州八怪”之一,著有《板桥题画》。这幅画是郑板桥七十岁时所画,以书法用笔绘兰竹,墨色浓淡相衬,画面疏密有致,豪放潇洒,充满生机。诗画相辅,交相辉映,充分体现了中国文人画的特点。
三、侯马盟书
http://p3.pstatp.com/large/4a340007cc2f283039c0
一九六五年山西侯马晋国遗址出土了大量盟誓辞文玉石片,称为“侯马盟书”,又称“载书”,盟书笔锋清丽,为毛笔所写,多为朱书,少为墨书。其书法犀利简率,提按有致,舒展而有韵律。它见证了春秋末期晋国赵鞅参与晋国内部由六卿内争至四卿并立的一场激烈政治斗争,正是这场政治斗争,拉开了作为标志战国时代开端的“三家分晋”这一重大事件的序幕。“侯马盟书”是1949年以来中国考古发现的十大成果之一,也是山西博物院馆藏的十大国宝之一。
四、北齐贴金彩绘释迦坐像
http://p3.pstatp.com/large/4a350007cf279c066dc8
该佛像高40厘米。1954年太原市花塔村出土。释迦佛趺坐于仰覆莲座,脸颊丰圆,笑容恬静,身后雕花头光。佛体与莲座彩绘贴金,袈裟下摆内收,双勾衣纹仅及座面。
山西石刻闻名天下,著名的云冈石窟就在山西大同。该佛像的雕刻栩栩如生,慈悲之感跃然而上。若山西博物院选送国宝,这座佛像是极佳的选择。
1.鸟尊
http://p1.pstatp.com/large/4a340007a5c53ad9351a
2.兽形觥
http://p3.pstatp.com/large/4a340007a5d59da77776
3.司马金龙墓木板漆画
http://p1.pstatp.com/large/4a360004e3aed94e35c0
4.铜牺立人擘盘
http://p3.pstatp.com/large/4a320007a74484aa9a92
5.雁鱼铜灯
http://p3.pstatp.com/large/4a340007a64a76671644
6.虞宏墓石椁
http://p3.pstatp.com/large/4a330007aba48e172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