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所见过最理想的生活---画家蒙中

(2018-01-21 20:54:45)
标签:

杂谈

文化

时尚

我所见过最理想的生活---画家蒙中

 



http://7xo0d4.com2.z0.glb.qiniucdn.com/20171214225251422_c4e62747f3da79877fce8e822b104ab0.jpg

 ▲ 蒙中,《时与仙人扫落花》

“人与画,不论成就与高度。

我想,到最后,应该像山野间的溪流,

自在至真,自有活头源水,

又似一棵树——苍虬劲挺,孑然潇洒,谈笑在日月山川里。”

——蒙中


书画家蒙中,像是大理的一个谜。

他那著名的院子(内有9个院子,却只有2个卧室),被“一条”报道后,点击量3千多万,被评价为当代中国文人“归田园居”的典范。

http://7xo0d4.com2.z0.glb.qiniucdn.com/20171214225238782_ee01cdf1ebaf28556cfbeab3bc3f55a5.jpg

▲ 蒙中院子“竹庵”窗外的日常

http://7xo0d4.com2.z0.glb.qiniucdn.com/20171214225252360_148e6d6c28d795ed286f909a42b19ddb.jpg

▲ 蒙中院子“竹庵”窗外的日常,前庭一隅花木

http://7xo0d4.com2.z0.glb.qiniucdn.com/20171214225253094_bf9e67032870455614de2bc1bc26c58c.jpg

▲ 书桌一角

许多旅行者慕名而来,根据报道中不甚清晰的位置,在喜洲镇的农田里寻来晃去。

稍有些名头的人,来大理找各种关系牵线,想要到“竹庵”拜访一次。

我就被各路来头拜托过几次,让“代为给蒙中递个话”,很有种旧时地下工作者的氛围。

我特意找来看了那支爆红的视频,全片不见院主人蒙中,竟因此对他好感倍增。

艺术家也要博眼球的时代,放弃这样的曝光机会,将设计师推向亮光中,此人要么有成就别人的雅量,要么有隐者的淡泊。

http://7xo0d4.com2.z0.glb.qiniucdn.com/20171214225253625_934025410712e0b3fe0d0d31d5d38e52.jpg▲ 竹庵中庭

http://7xo0d4.com2.z0.glb.qiniucdn.com/20171214225254235_d89744bcc0da95506baccdb693863a58.jpg▲ 从客厅望向中庭

在北京时,与一些艺术家略有接触,许多于风雅之下,或放纵潦倒、或伪善精利,实在是看得累了。

即便“隐”,也真假混杂。

古有终南山上所以隐者云集,因那山离皇城最近,有朝一日被召回,加官晋爵,顶着曾为“隐士”的淡泊光环,继续仕途风光。

以致隐逸也能成为沽名钓誉的手段。

木心曾一语点破:“中国现在不少文人,说到底,是儒家。三个月不做官,急死了。”

对蒙中,真正服气,是在去他那著名的院子里,不知喝过多少盏茶之后了。

那座院子疏朗磊落,毫不繁复奢侈,不是靠钱能堆出来的那种。

然而,花掉大半积蓄租下又重建的院子,租期20年。

第一次去时,惊讶地问:20年后怎么办?

他答:不去计较。

蒙中说,赚钱是能力和运气,怎么用钱是境界和水平。

借木心的话:“中国古代,有些人是会用钱的。

倪云林,晚年潦倒,刚卖了房子,钱在桌上,来了个朋友,说穷,他全部给那个朋友,这才是会用钱”。

今人听来当笑话,只因士人风骨,早就绝迹了。

2006年,蒙中第一次看到木心的书,惊叹,原来世间还有这样的人在。买下其所有著作,在心中引为知己。

http://7xo0d4.com2.z0.glb.qiniucdn.com/20171214225254766_ad85a0549cdcee6920d987a6db0c1d07.jpg

▲ 蒙中,《春雪》

http://7xo0d4.com2.z0.glb.qiniucdn.com/20171214225255282_9509fb83c60e7ecda107047a9d77ebb6.jpg

▲ 蒙中,《大理山水册1》


又一次喝茶,正是五月,高原上春日和暖,全仰赖艳阳。下午阳光褪去,周遭便森冷起来。

客厅里有一口壁炉,蒙中起身去生火。

他习惯戴一副老式黑圆框眼镜,神情颇似林语堂,又十足旧时私塾先生范儿,从院中取来小捆柴,三下两下生起一炉火,前后10分钟不到,看得人瞠目。

过去所见稍有些名声的艺术家,活得奢阔抽象,十指不沾阳春水,更别说干劈柴生火这等粗活。

家中做清供的瓶插,多为蒙中从园中剪来的枝条。

http://7xo0d4.com2.z0.glb.qiniucdn.com/20171214225255813_5eb44f2f6886c76143521e6f74a21e57.jpg

他说,“爬山时跨个篮子,见到好看的枝条,就捡回来。”墙外田边辟了一小块菜地,日日自己伺弄。

但见他这般过日子,才觉是生活。

又隐约觉得,有这等娴熟生活技能的人,大多是过过苦日子的。

只因应付得了生活的苟且,才能在人前活出一种毫不费力的清雅从容。

http://7xo0d4.com2.z0.glb.qiniucdn.com/20171214225239344_8cb848356ed90c1d9fbb9ee5dbcc618d.jpg

http://7xo0d4.com2.z0.glb.qiniucdn.com/20171214225240328_65cee5c94129d421b401167dde1f58d8.jpg

http://7xo0d4.com2.z0.glb.qiniucdn.com/20171214225241032_23dad3860943381d1d4cf192b5126c29.jpg

蒙中1975年生人,家中三代单传,他自小跟父亲单过。来大理前,40年都在重庆度过。

“儿时的家,背枕弋阳山,面对着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江水汤汤,日夜不息且泾渭分明,对岸是葱翠起伏的南山。”

“要是遇见雨霏,山影化作墨色轮廓,流云变幻出浓淡轨迹,简直是卷淡泊明净的米氏云山图。”

我猜想,蒙中幼时对书画的兴趣,一部分就来自于从小凝视的,这自然之中的云山变幻。

“船头水手,船下搬运工人,在江风船笛此起彼伏间,过着命运派给他们各自的日子。”

父亲就做着类似搬运工这样的体力工作。

没什么文化,却好读书,尤其痴迷古典,好看武侠小说。七侠五义、三国演义,金庸古龙,是父亲半生孤寂生活的调剂。

“像我这种单亲家庭的孩子,从小孤独内向,父亲脾气孤傲又有点古怪,我大部分时间就自己玩,画画写字。”

对蒙中,父亲最大的坚持是,你要有自己的特长爱好,这种东西是人的立身之本。

“以后最好就像唐伯虎那样,到什么地方只带个印章,人家都对你很好。”

小时候,晚上睡前,蒙中端盆水洗脚,一边以手蘸水,在水泥地上写字,直探到够不着的地方。

再看着笔画由浓变淡,直至消失,盆中水早已冰凉,而父亲静默一旁,从不催促。

家中没条件,书画底子,大多凭自己琢磨练习。

抄《唐诗三百首》练书法,临《芥子园画谱》,迷《红楼梦》、《浮生六记》,在《从文自传》里看到一生想过的生活。

对生命中美而细碎的日常充满向往,又有一种人生到头不过空茫茫一片的悲凉底色。

蒙中说,他一生的走向,都在少年时代定下了调子。孤独,自主,凭借些许天赋可自娱自乐,喜欢美的东西,又清楚一切莫要执着。


http://7xo0d4.com2.z0.glb.qiniucdn.com/20171214225241688_3b9e77bc8b467ce0133c6207970057cd.jpg

▲ 院中杏花开

上初中开始偏科,他就想放弃英语和数学。

班主任开家长会,对父亲说,你这孩子开始偏科了啊,以前成绩很好的,要管一管。

“我爸就说,5个手指头不可能一样长,他有长处很正常。老师很生气,说你家还有什么家长?换个人来开家长会!”

“我说,没有了。

老师说,那以后你自己来开家长会。”

放弃了数学,中考时全靠他的微雕功夫,在美工笔的笔管上,密密麻麻刻满公式,刚好每个公式都有用,最后得了80多分。

1995年,蒙中考上川美,是他所读的工厂子弟校几十年唯一一个,当年美术老师最宠他,教了半辈子书的心愿,就是能出一个川美的大学生,蒙中给实现了。

可是,第一年要交六千多块钱,家里没钱,蒙中拿到通知书,决定不上了,“打算跟一个朋友出去学古玩字画的修复。”

结果,父亲工厂的一个阿姨知道后,揣了一包钱来找他,劝他去上大学。

“她劝我说,这个是老天爷安排的,你能考上就去读嘛。钱是小事情,现在看你觉得是一个坎,以后看都不算个事,现在我刚好可以帮你,你就接受......”

蒙中凭此上了川美,本来报的国画系,却因为成绩好,被油画系录取,蒙中又去改系,与另一位国画系学生交换专业,老师们都不解。

90年代西洋艺术流行,国画系是冷板凳,没人愿意上,毕业找不着工作。

果然,毕业后,蒙中进了电信局。上班写写标语,写写通知,做点打杂的事情。

后来又去了出版社,不用坐班,每星期去开两次会,剩下的时间都是自己的。

这样的工作断断续续十几年,赚得不多,但图个能待在家的时间特别多,可以潜心于自己的书画。

http://7xo0d4.com2.z0.glb.qiniucdn.com/20171214225242188_aa927d33c315ca00f801737ed3cef287.jpg

▲《苍山小竹》

http://7xo0d4.com2.z0.glb.qiniucdn.com/20171214225242688_446a61e1f74ef4a90594de056db11191.jpg

▲ 手绘花笺纸小楷,李清照词

http://7xo0d4.com2.z0.glb.qiniucdn.com/20171214225243110_2e078b11894ffd4b567de0d41f88f936.jpg

▲ 蛇莓

http://7xo0d4.com2.z0.glb.qiniucdn.com/20171214225243469_f3c09e2c7f04502c76301da70bd1df57.jpg

▲《梅花册》

那时他在西南地区书画界,已经小有名气,在出版社做的书,得过业内最高奖。

如果趁年轻时去北京混个什么名,混更多钱,也不是没可能。

但蒙中说,“那种成功,我一直不太屑于这种东西。

甚至那些工作,当我有自己的一种生存能力的时候,我立马全部扔掉,我知道,它只是一个船而已,过了河,这个船再没必要。”

直到36岁,获得了一种自我的生存能力后,蒙中离开出版社,连同那些书协会员、大学老师的名头,一起成为被他抛弃的船,他终于成为一个可以专职画画的人了。

40岁,来到大理,隐于古镇田边,为了滋养他的艺术。

http://7xo0d4.com2.z0.glb.qiniucdn.com/20171214225243985_2bafa779231283ee4000457f250ad4fa.jpg

木心说,“为人之道,第一念,就是明白:人是要死的。生活是什么?生活是死前的一段过程。”

因此,知道要做什么后,人要有一种决绝的放弃。

今年42岁的蒙中,自从幼时抱定对书画的理想,几十年再无诱惑,能让他一改初衷。

书法、绘画、文学、古琴、玩石、拓片,插花,所有能滋养他艺术的部分,他都敞开来接纳、研习。

“艺术广大至极,足以占有一个人。”重要的,是这个人,甘愿被艺术占有。

“不失其所者久。这个“所”,是本性。”

蒙中的本性,曾在他笔下流露:

“偶尔看呆画卷,《清明上河图》上我最想做个轿中人,一路过去,红尘繁华慢慢地走;看《千里江山图》,却想做只水鸟,春来三月,天空湖阔,任飞翔。”

“生命,无疑是个大题目。不少人呕尽心力,想把它做成一篇大文章,而我只愿将它做成小题目,随兴,自在,充满生命本真的意趣,如竹庵里这些花草般。”

http://7xo0d4.com2.z0.glb.qiniucdn.com/20171214225244563_5b52868e2bdd305e5df7928166e4d8ef.jpg

http://7xo0d4.com2.z0.glb.qiniucdn.com/20171214225245110_ede028cc47a1de86706d14a44c3cab7c.jpg

http://7xo0d4.com2.z0.glb.qiniucdn.com/20171214225245875_84da8361d1be91936c070ad53894c736.jpg

▲竹庵部分花木

唯一一次,留在竹庵吃午饭,正值我心情郁结的一段。

曾在他文章中读到,“父亲生前很爱弄些稀奇吃食,有一回清早,他到楼上阳台摘来两支昙花,午饭我们就尝到了鲜美的昙花汤......”

“这些往昔景致人物,早已揉进我命里,每想起,总觉山河日月间,天道悠悠,人世间是样样皆好,一切都透着无比的静软与安详。”

那一餐,餐厅三面落地窗,对着前院的花木,中庭的池塘,斑驳竹影在白墙上轻晃,老式竹屉蒸出的白米饭,嘴里嚼着,眼里没来由地热起来。

“人世间样样皆好”,心中郁结瞬时散去。

几乎十年前,蒙中就写过:

“我的梦想,是能在如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中那样的逶迤连绵的山水里,依傍竹林,盖几间茅屋瓦房,篱笆院落,栽种些桃李芭蕉,寻常花草,看莺飞鱼游,云山变幻。

在这样的地方,静静读我未读的书,画我心中梦想的画,平淡而宁静地享受我的书房生涯。”

眼前所见,正是他十年前的理想。

http://7xo0d4.com2.z0.glb.qiniucdn.com/20171214225246391_a758535ebf311b72bc0182d1ff0cd5a7.jpg

http://7xo0d4.com2.z0.glb.qiniucdn.com/20171214225247078_3a74acfb7688f1fd24a2e6e0fe358dc0.jpg

▲书房窗外

有人在繁华场觥筹交错,有人在高山流水间闲观花落,凡从艺术者,但看他今日的过法,便知明日成就几何。

手下功夫,心中境界,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纵使骗过了自己,终究也骗不过时间。

蒙中一生所求,他曾写:

“人与画,不论成就与高度。我想,到最后,应该像山野间的溪流,自在至真,自有活头源水,又似一棵树——苍虬劲挺,孑然潇洒,谈笑在日月山川里。”

http://7xo0d4.com2.z0.glb.qiniucdn.com/20171214225247688_24de48339d6918be4bab6aea59bd01fd.jpg

▲《苍洱记游册》

http://7xo0d4.com2.z0.glb.qiniucdn.com/20171214225248485_6cd5e1f28fdff2023aa3c8a866d0c3ed.jpg▲《初春》


http://7xo0d4.com2.z0.glb.qiniucdn.com/20171214225249000_44db058f1609a58adcac000fdb3a4a21.jpg

▲《清晨》

http://7xo0d4.com2.z0.glb.qiniucdn.com/20171214225249594_0a55711b43fd488c615626f9a6bacf57.jpg

▲《黄昏》

http://7xo0d4.com2.z0.glb.qiniucdn.com/20171214225250719_5510be750b9d82ab993985fe59d47509.jpg

▲《雪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