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依然是夏时制时间,晨曦塞纳河边的流光溢彩到巴黎时间早上7:30分还是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的开的姿态。
今天是真实学习开始的第一天,尽管是8点45分从华天中国城酒店出发,待到原先预定的时间10点正举行开学典礼,已经迟到了近10分钟。不为什么,就为繁忙的巴黎如潮水汹涌的车流几乎一路走走停停,吃红灯是常态!这样的日子虽然不能说是经常,但迟到这件事情也因此有了托词
我们上课的学校是欧洲商务行政学院,位于小巴黎第十五区,也就是类似于北京二环内的位置。一所不大的学校,在拥挤的街道边并无醒目的注意事项提示。
开学典礼很简单,院方来了院长,今天一天的任课Jean–Michel教授,还有一位是姓李的温柔华裔法语中文翻译。
1789年11月,法国大革命之后,国家颁布了第一部文化遗产保护法,大革命后,法国文化遗产受到毁坏的情况是非常严重的,1812年,国家列出了文化遗产清单,对全国的文化遗产进行了盘点。19世纪,法国设立了文化遗产检查员的工作岗位,履行文化遗产保护员的职责。著名的法国作家梅里美就曾经担任过文化遗产检查员一职。后来国家建立了卢浮宫艺术学校,为法国文化部培养了不少文化遗产高级干部和博物馆馆长,这座学校也成为了文化遗产保护者和文化遗产鉴赏家的培训基地。1892年,是法国文化遗产保护具体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时期,国家设立了法国建筑师职称,有了法国建筑师职称的人,才拥有资格条件管理国家文化遗产,从那个时候开始,管理和修复文化遗产,才有了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直到上世纪50年代,法国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相关法律均得以出台,奠定了法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
法国的文化遗产有国家文化遗产和民间文化遗产之分。法国大革命之后,国家没收了教会财产,教堂和教会的农场是当时国家文化遗产的主要构成。1905年,政教分离后,政府接受了大量的教堂和修道院,全国3万6千多个城市都有一个教堂,那时开始,国家把具有较大历史意义的教堂列为国家文化遗产,比如著名的巴黎圣母院,历代法国国王加冕地兰斯大教堂,还有始建于公元5世纪的国王埋葬地圣丹尼大教堂。上世纪50年代,应登山者的要求,法国法律第一次把自然景观也列入文化遗产,1930年——1960年,国家天然公园设立,随着国家文化遗产数量的不断增加,为了更好管理,法国又出台了补充文化遗产盘点,把私人民间文化遗产也列入了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的定义随之也有了新的变化,具有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文化遗产得到全面盘点,引起越来越多的保护和关注,列入保护的级别,也有了分级分国家和地方的区别保护。
1943年,法国出台法律,设定了文化遗产保护方圆500米保护区范围,被列入保护区范围的城市和私人庭院建设,需报法国建筑师同意,这个机构人员隶属法国文化部,在全法国的每个省都有这样的办事机构,为法国古老街区主要建筑的保护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按照规整、色彩线条协调的原则,以法国巴黎街区建筑为例,较好保护了国家文化遗产主体的完整和周边环境的统一和谐,城市建筑的高度和色彩得到了完整的规划一致,让巴黎这座古老的都市在新时代焕发着历史的传奇故事和当代发展历久弥新有机交融的美丽光彩。
从1960年开始,一个名叫马乐龙的法国人,开启了法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现代化时期。作为知名作家,他在文学创作上得心应手,这个似乎也不妨碍他作为文化部长,在文化遗产保护上让法国走在了与时代同步共震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