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爱在中国行文化 |
中国什么时候开始有书?
不过,最近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全国古书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李致忠先生就此问题讲了一课。他的研究和讲课对搞清上述问题提供了权威性的说法,以下是李致忠先生的讲课笔记:
目前,要搞清中国何时开始有书的确切时间还是一个相当困难的事情,因为没有历史文物佐证。现在能查到的最早的古籍上记载的关于中国书的文献是西汉孔安国的《尚书》。其中之一是《尚书序》中的一句话:“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并说:“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意思是说,远在三皇五帝时候就有了《三坟》、《五典》这类正规的书籍,这恐怕不可信。
在《尚书.多士篇》里也有一句话,说:“成周既成,迁殷顽民,周公以王命诰......惟尔知,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这段话记载的是,洛阳之城既已建成,要将原殷朝士大夫中一些顽民迁移到靠近王都的地方,以便对他们进行教化和防范,而这些顽民不满意,于是周公就出来训话。他说,我想你们自己应该知道,往昔你们的先人就有册书典籍,书中就讲了殷革夏命时,也曾迁徙夏代的顽民,现在要做的只不过是你们先人已做过的事情。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古人认为殷革夏命之后就已有书了。但除了文字记载,并无文物佐证,是不是可信,也不敢断言。
上面这两段话讲的是公元前16世纪发生的事情,虽然没有讲出中国何时有书的具体时间,但它们却可以启发我们思考,我们不妨将它们看成是中国书籍产生的朝代上限,也就是说我们已经知道中国的书籍在什么时代以前必然已产生了。而且顺着这个上限,我们还可以找出一条时代的下限,而这个下限就是春秋末期以前。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之时,周室衰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故《书传》、《礼记》自孔氏。”“古者《诗》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其可施于礼义......以备王道,成六艺。”这段话表明,在孔老夫子之前,《易》、《书》、《诗》、《礼》、《乐》、《春秋》等书已经产生并已传世,孔子只不过是加以传注、删削、整理,最终形成了六艺。表明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以前,六艺这类正规的书籍已经产生,否则孔子也就无从删削、整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