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中层落实是管理执行力的核心
(2013-07-06 20:12:27)
标签:
管理中层执行力核心教育 |
分类: 书评 |
中层落实是管理执行力的核心
现在,关于校长管理、班主任管理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书籍很多,对顶层设计和底层落实给予了过多的关注,但对联系顶层和底层的中层管理却忽视,这方面的书籍却少之又少。应该说,中层在校长管理执行力落地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失去这个媒介,就有可能让校长的管理流于形式或者流产。前不久,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试行)》,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校长的6项专业职责,对校长管理思想从60个具体的方面进行了归纳和引领;同时,也出台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对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进行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归纳和引领。但是,对中层领导管理的专业化标准却没有一个既定的标准,无疑,中层是一个被人遗忘的地方,是一个没人管的“孩子”。
郑杰校长的《忠告中层》恰好弥补这个不足,及时适时地出现,从47个方面全面诠释中层管理的核心和内涵。做人,从行为到理念,从智商到情商,从善行到大爱,从能力到能量;做事,做一个经验型中层,做一个管理型中层,做一个富有执行力的中层;学习,阅读与善学并举,软硬实力相融,分享提升能力,学习促进成长。郑杰的这47个方面是自己校长管理生涯中对中层管理有太深刻的感悟,集自己的管理实践和经验总结,对中层管理行为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他结合自己的实践管理经验和理论要求,明确告诉中层管理者在管理中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管理、用什么样的定位去确定自己的管理、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实施管理、用什么样的态度去行使权力。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层管理47条,不仅是中层管理者应该有的一个专业化标准,更是一个可操作性的管理箴言,集趣味性、引领性和可操作性于一体,给处于“迷途”的中层领导一个详细的规划,不愧是中层领导管理的智慧锦囊。
很多人都认为中层领导是最清闲的领导,总认为教而优则仕,有一定的威望而建立了某种良好领导基础;总认为中层上面正职全面把关和宏观调控,下有教师具体落实,中层管理者自己就乐得清闲,甚至很多时候可以“偷懒”,只需要把校长的精神贯彻、落实、考核到位就成,自己不需要在管理上花多少心思去研究。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理念,这仅仅是对于一个只想四平八稳,当一个普通的中层和管理者而言,但如果真要有所作为,中层管理者是最难的管理,很多时候都会处于两难的管理境地,进则伤人、退则伤己,一旦不能把握好管理的度,就会伤人商己。
我们都知道对管理有这样一句非常贴切的形容和概括,“基层厚实而麻木、中层双压而盲目、高层优越而独孤”。中层管理者如何走出双压和盲目的境地,如何跳出这个怪圈实施管理,如何要让基层不麻木,以及让高层不敢到优越和独孤,有效调和这两者,让学校管理和发展走到最佳的节奏上,核心在中层管理者创新的落实力和执行力。任何管理,一旦失去中层管理的创新和执行,高层管理者的管理力都将变成无根之水、无本之木,再高端和有实用的顶层设计都会被中层的软抵抗消灭与无形,让其管理失去最基本的着力点,而中层管理者也不会在此过程中锻炼出自己卓越的管理能力和品质。因此,中层管理力是管理执行力的点睛之笔,中层管理的高度和效度,直接决定一个学校管理文化落地和发展的根本。
中层管理者不仅要接受上层的“管”,自己更要学会“理”。作为一个管理者,不论是高层管理者还是中层管理者,很多管理行为都是主动“理”的结果,没有“理”就无所谓“管”,没有主动理的精神和品质,就是不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只能永远处于“被管”的角色,永远当一个维持会长。一旦善于理,在主动做好管的情况下,就会减少被管的局面。因此,作为一个中层领导,要做到身在中层心系高层,时时处处要站在高层领导的位置去实施自己的管理,唯有这样,才是一个真正懂管理的中层。这种心系高层并不是“篡权”行为,而是要时时刻刻站在校长的角度去实施管理,在细化分解校长管理行为的时候,不仅要全面落实,更要创造性地管理,把领导的意图全面高效落实;同时,日常生活还要站在校长的角度提前谋划某些事情,积极促进校长做一些思考,让中层管理把基层最需要的东西反映出来。
中层是管理的核心,是管理执行力的中流砥柱和中坚力量,每个中层管理者千万不要自己忽视自己的地位和作用。这是郑杰对你的忠告,也是引领你走上幸福管理道路的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