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教育事故,不能以简单的问责了之

(2012-12-27 16:58:51)
标签:

安全事故

校车

问责

建设

杂谈

分类: 时评

教育事故,不能以简单的问责了之

24日上午9时左右,在江西省贵溪市滨江镇洪塘村委会合盘石童家村小组发生一起接送幼儿园学生的校车侧翻水塘的事故,导致3名儿童当场死亡、8名儿童因抢救无效死亡的严重后果。目前,肇事司机已经被依法逮捕,副市长等12名相关责任人已被停职检查,待事故调查清楚后再对上述人员及相关单位和责任人依法严肃处理。

又一起校车事故,导致11名无辜的儿童离开这个美丽的世界,导致至少33个家庭开始痛苦的生活。就本次事故而言,如果相关责任人能够对这个幼儿园进行严格管理、对校车接送进行严格审查,我想不至于超载如此严重而诱发悲剧。

前段时间,校车标准等问题搞得轰轰烈烈,但是,一段时间后就烟消云散,无人问津。校车事故发生后,需要管理者反思的不仅仅是规范校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对幼儿园的管理问题、在每个社区和村落建立幼儿园的问题,以及国家投资建设标准幼儿园的问题。而不仅仅是问责,只问责不解决问题,只能是舍本逐末,表面功夫做的热闹,实质上毫无用处,根本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前几年,我国很多农村开始撤校并校,把一些规模小的学校和乡镇、农村学校撤并,导致以前每个自然村都有小学和幼儿园,基本上都合并到镇上去,导致村社基本上就没有小学和幼儿园的建制了。我曾听我母亲去在镇上读幼儿园的幺儿回来说,我们家离镇上近,一般就半个小时左右,但远的地方,很多公婆早上7点开始带着孩子去读书,到校9点中刚好读书,然后走后家11点左右,煮饭吃后,差不多1点过点就又要开始从家里出发,到校3点左右接孩子,5点钟左右回家。如此这般,基本上每天的时间都花在接孩子身上,根本就没有时间干农活。如果以前每个村社都有幼儿园,一般都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现在很多问题就是以前撤校后的后遗症,导致现在的小孩读幼儿园、小学、初中要跑很远的路。教育的进程和发展,不能简单以数量来决定胜败,不能看出现几个大规模的超级学校为目的,而是要发展每所学校的教育品质和质量;同时,要根据人群量来决定学校是否被撤除,是否保留,而不是跟风和随波逐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能只顾城市建设,更要在中小学建设、市场、超市、公园等基本设施建设方面花大力气。结果则是政府忽视这个方面,很多私人办幼儿园,结果导致收费高得惊人,读一个幼儿园收费每期高达6千左右。但很多家长看到路程近,再贵也得咬牙撑过去。无法承受的家庭,就读远一点的学校,但校车安全问题又保证不了。据媒体报道,江西省这次校车事故,基本上都是留守儿童。此前我写过一个文章提到这样一个观点,留守儿童时代的教育,政府教育不是用一些补助政策去取悦老百姓,而是要提供优质服务去解决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培养好他们的子女、培养好祖国未来的建设者。

每每发生一个校园安全事故、校车事故,我们都会看到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现象:上级领导第一时间做出重要批示并赶赴现场,然后拿下级相关部门责任人问责,轻则停职整顿、重则就地免职,然后等几个月再在异地重新任职。表面看很公平公正,对老百姓有一个交代,其实质就是在敷衍塞责、瞒天过海,根本解决不到任何问题。请问,这样的捉猫猫游戏有意思吗?同时,从另外一个方面看问题,说一句公道话,尽管在某些事故直接管理者有责任,但是,一个村上或者镇上发生一起校车事故,问责一直要追问到副市长身上,感觉有些滑稽,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尽管这些事情管理教育的副市长有点关系,但也不至于此吧。毕竟,即使教育界把安全管理做到了极致,各种安全措施和防范措施都做到完美,但出一点意外的事故是不可避免的,也是非常正常的。我们唯一能做的是要把这样的几率降低到最小值,而不是永远彻底消灭。彻底消灭的做法不仅不能实现,也完全不现实。

问责,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需要做的就是投入资金,根据一定的人数比例建设幼儿园、小学,学生人数少了就朝小班化教育发展、品质教育发展,而不是老是在学校的数量上做文章。执政要真正服务于人民的需要,为人民提供放心的教育和优质教育,而不是花巨额资金去给中小学生的生活费、住宿费、营养餐等进行补助,而是要把这些钱拿出来拿到那些真正需要的地方建设学校,解决就进读书问题。否则,教育资金平均分配或者向城市学校倾斜,最终的结果是不能解决目前教育所面临的问题。现在教育的问题,就是这个尴尬的局面。

意外事故,某些固然存在必然的因素,需要问责;但有的意外事故,根本就没有任何关系,仅仅就是意外事故,如果这样的意外事故也要问责,彰显的是管理者的指向问题。管理,需要从人民需要的角度真正考虑问题,真正从解决问题出发,不需要敷衍塞责和做装饰门面的花架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