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北京城市“7·21”内涝带来的反思
(2012-08-04 19:06:24)
标签:
城市内涝建设反思北京“7·21”房产 |
分类: 时评 |
北京城市“7·21”内涝带来的反思
2012年7月26日晚,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公布了“7·21”特大自然灾害遇难人员情况。截至当日,北京区域内共发现77具遇难者遗体,其中66名遇难者身份已经确认,11名遇难者身份仍在确认中。已经确认身份的66名遇难者中,包括在抢险救援中因公殉职的5人。
看到这个名单,真的让人感到非常痛心,更让人感到震惊。在我国首都,一场暴雨居然要了这样多人的性命。“7·21”特大自然灾害到底有多大?我不想多深究,我想说另外一个问题——城市内涝,作为城市相关部门应该怎样反思,应该怎样建设我们的城市和家园。
其实,最近几年,每到6-7月份,现在全国各地很多地方城市,一旦遇到大雨天或者只要稍微下一点大雨,城市排水系统基本上瘫痪,城市立即陷入“汪洋大海”。难道真的是雨大的缘故?我想,根本的因素不再此,而是在于现在几年,我国城市建设,很多开放商各自为政,政府缺乏有效的统筹规划和管理,都一个劲的忙着赚钱,谁管这些公益设施、基础设施,只要简单做一下就可以。当然,这样无可厚非,应付一般的雨水是没有问题的,一旦遇到大雨,就会像现在这样,城市交通瘫痪,甚至造成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受到威胁。政府职能部门不能不负担责任。但恰好此时,政府职能部门站出来清理城市、做救援工作,时候人们都忙于去感谢政府,而忘记政府的不作为导致现在的局面。因此,雨大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城市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旦这个问题解决了,疏通渠道得到畅通了,一般的暴雨城市就会就有很强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相反,如果这样的设施没有建设好,每年都会上演这样的情况。
最近几年,暴雨连年下,灾情年年上报,给国家报损失,然后套取国家资金,或者每年之后,红十字协会、相关部门搞点捐款就完事,没有多少部门和政府对城市建设做深入的思考、分析、改进,防患于未然,避免以后继续出现这样的问题。
每年都会遇到百年难遇、百年一遇的洪灾,其实,这不是天灾,而是人祸,只要我们在城市建设规划、环保问题、河道治理问题上多花点功夫,就完全可以避免这些悲剧。记得2007年7月份,重庆铜梁县就经历了一场暴雨,重庆很多地方都处于洪灾之中,有的好几个县城变成一片汪洋大海,铜梁也不例外。当时,洪水暴发后,城市处于汪洋大海之中,甚至县政府门口积水1米多高,根本出不去人,只有靠划艇才能出行。洪水过后,规划部门发现主要原因在于城市疏通系统有问题,于是,政府部门马上研究问题,并立即进行科学规划、重新设计并修建,疏通下水道,结果,此后几年一般的暴雨就再也没有发生这样的问题。
今年北京“7·21”特大自然灾害遇难77人,应该是一场非常巨大的灾难,而且这个灾难更多的则是行为性的过失,而不能仅仅推卸到“特大自然灾害”身上。每当洪灾来临,救援人员就来了,政府也出现了;洪灾一过,政府部门也消失了,有多少人关注防患于未然的预防措施。现在,城市建设不仅需要建立一套人水共存的洪水管理模式,更需要对城市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做好预防地震、预防洪灾等防范工作,否则,以后,每天大雨,我国城市都会遭遇这样的尴尬局面,都会遇到“被洪灾”的局面。
大雨洪灾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的城市建设不科学、政府职能部门不能全职尽职,不能真正旅行自己的职责,这才是洪灾根源所在。
每年都会遇到百年难遇、百年一遇的洪灾,其实,这不是天灾,而是人祸,只要我们在城市建设规划、环保问题、河道治理问题上多花点功夫,就完全可以避免这些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