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做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现代人

标签:
中国宋体理解民族自豪感公民教育校本教材东辰教育 |
分类: 教育 |
做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现代人
(序言)
进入21 世纪,随着全球政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社会知识化、生活信息化的推进,人类活动的全球化现象日趋明显,人类的交往更加突破国家与民族的界限,国际范围内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已成为全球性的疑难问题。 全球在经济、科学、文化、和政治方面的相互依赖关系正日益加深,人类生存的全球携手已成必然。因此,增进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理解、认同、尊重、交往、合作的国际理解教育显得尤其重要。
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即“世界公民教育”(Education for world citizenship),1950年,国际理解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公民教育”(Education for world citizenship)。1974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第18届常务理事会上发表了《为国际理解、合作与和平的教育及与人权和基本自由相联系的教育之建议》,明确地界定了“国际教育理解”的内涵:1.使青年一代获得关于世界和世界人民的知识;2.使青年一代养成同情与博爱的态度,能够没有偏见地欣赏与吸收别国的文化,学习外国语;3.使青年一代以理解与合作的精神看待与处理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4.使青年一代树立尊重人权、正确的道德、社会责任感、尊重他人、为大众谋福利等观念。
根据联合国对国际教育的定义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我们编写了这本《世界公民》校本教材,其目的就是希望每个东辰学子都能担负起基础教育的国际化使命——掌握在全球化社会中获得成功所需要的技能,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成为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现代人,成为优秀的世界公民、杰出的地球村村民和成功幸福的中国人,并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本书的学习,完成以下学习目标:
1、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先进文化。使我们在对本民族主体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了解各国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情况,特别是近代以来西方科技的飞速发展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西方文化的历史、发展和变迁,各民族的习俗特点,了解各种社会制度的不同和联系,了解全球生态状况等等;学习与其他国家人民交往的技能、行为规范和建立人类共同的基本价值观;学习正确分析和预见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对本国发展的影响;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竞争与合作、生态环境、多元文化共存、和平与发展等方面的国际问题;培养善良、无私、公正、民主、聪颖、热爱和平,关心人类的共同发展的情操;担负起“全球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2、形成海纳百川的国际理解态度。
3、掌握求实创新的国际竞争本领。进行国际理解教育不是为理解而理解,而是使我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学到扎实的本领,通晓国际规则,掌握国际交流的技能,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能适应世界的发展变化,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国际交往能力和竞争能力,担负起“全球公民”的责任和义务,能适应世界发展潮流,为今后参与国际事务、全球合作与国际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
4、培养诚信儒雅的国际交往品格。使我们把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底蕴和科学前卫的现代意识,东方文明的独特神韵和西方人文的哲理思辨和谐地融为一体,拥有理解、包容不同文化、习俗的胸怀和品质,培养善良、平等、公正、友爱、宽容、民主、聪颖的优秀品质和热爱和平,关心人类共同发展的情操,形成高尚人格,懂礼仪,明是非,做人诚信,处事塌实,举止文明、儒雅得体;自觉地把握自己的行为,更明智地处理个人与社会、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在竞争的同时进行合作,更富创造性地迎接世界的挑战,走向健康、和谐的未来。
5、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明。使我们在了解世界各国文化,了解国际发展动态的同时,反观本民族文化及发展前途,加深理解和认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养成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在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与其他国家人们平等友好地交往,形成民族平等意识和民族团结合作精神,在与国际先进文化共存与融合的同时,具有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辐射能力,努力传播和扩大民族优秀文化的影响,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具备国际交流、理解、合作、竞争的能力,成为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现代人。